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是编造的


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是编造的

  鸿雁传书,这个词语大家耳熟能详。《汉书》记载着关于鸿雁传书之事,许多人因此以为这大雁传书的故事发生在苏武身上。其实那只是智慧的谎言,鸿雁传书的真实故事发生在我可爱的家乡——历史文化古城真州(今仪征)。
  清代诗人先著诗云:
  塞雁传书事本无,汉家使者诳穷庐。
  谁知千载流传后,真有斯人系帛书。
  我们先了解一下“智慧的谎言”诞生过程,然后再说一说将这“智慧谎言”变成“历史真实”的人究竟是谁,故事又是怎样发生的。
  
智慧的谎言
  《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载: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此段文字大意是: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跟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在匈奴的情况。教导汉使者这样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十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去的有九人。

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是编造的

  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这样的史实:苏武的副使常惠运用自己的智慧,教汉朝使者用“鸿雁传书”这神奇的故事哄骗单于,促使他放回苏武一行人。
  从此,古诗文中屡屡出现“雁书”这一词语,相关的典故名称有上百之多。
  
历史的真实
  从前文可知,雁足传书并非是汉代苏武身上发生的实事,到了元代郝经出使南宋时,这个智慧的谎言才变成了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元史传》及元明清三代多种文献资料都有明确记载。
  据《元史·列传第四十四·郝经》载:
  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思托言垂后,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凡数百卷。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拘宋十六年,从者皆通于学。书佐苟宗道,后官至国子祭酒。经还之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其忠诚如此。
  元·王逢《梧溪集》、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明·宋濂《宋学士集》均有类似记载,其事情经过如下:
  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登基后,想和宋订和议,于是以郝经为翰林侍讲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出使宋。当时南宋宰相贾似道怕郝透露他在襄阳战役中求和冒功的事,就把郝拘禁在仪真的忠勇军营中。郝在仪真被拘十多年,音信不通。一次,有人送给郝四十只雁,其中有一只体态神情与众不同,郝就把它养着不杀。后来那只雁见了郝就张开翅膀伸长脖子高声叫唤,郝有所感触而醒悟(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于是选择一个日子率随从三十七人,焚香向北礼拜,把雁带到跟前,取了绸帛,写诗道:“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诗后又署:“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中统十五年实际上是至元十一年,郝不知世祖年号已改。郝亲手把绸帛绑在雁脚上,祝祷说:“我被拘在此,麻烦雁卿给我带信给朝廷,你多保重了!”刚想再拜,雁已竦起身体冲天入云而去。没多久,管园苑的人获雁,发现帛书,托近侍献给元世祖。世祖见了,伤心地说:“四十骑留江南,难道没有一个人像这只雁吗?”
  曾经的智慧谎言,如今成为历史的真实。郝经的这一次举动最终解救了自己,也赢得当世与后代的无数赞誉。

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是编造的

  后人的传扬
  郝经忠贞不屈的精神和鸿雁传书的故事从古到今感动了无数人,史学家不吝笔墨,详细介绍郝经的生平和著述。诗家墨客、仁人志士纷纷撰写诗词文章及剧本,表崇敬之心,抒赞美之情。
  《元史》卷一五七有详尽的《郝经传》,《新元史》卷一百六十八·列传第六十五有《郝经·苟宗道》,《重修仪征县志》卷三十九《人物志》专条介绍了郝经,卷四十四、四十五《艺文志》在经、史、子、集几类中分别记录简介了郝经的众多著作。
  元代的苏天爵、苟宗道、王恽、王逢、刘因、吴澄、袁桷等,以及明清诸多作者,都曾撰写诗文为郝经感叹,叙其事,记其人,颂其品。明朝宋濂有《郝文忠公经》云:
  瞻彼郝公,上师孔颜。
  挺然一气,立天地间。
  衔命出使,仗节弗屈。
  十有六龄,有如一日。
  楗门堑垣,不翅狱庭。
  臣节甚重,万死实轻。
  吐其崛奇,见于直笔。
  奸雄虽亡,诛之则力。
  汉有苏武,啮毡海上。
  郝公继之,双璧相望。  
  清代许云峤为了“表伯常之节”,专门创作了剧本《雁帛书》,此剧经仪征阮芸台先生、盭厔路润生先生鉴定。许云峤在其《弁言》云:“元人有《苏武告雁》曲,以雁书事系之子卿,人多艳称之。然《汉书》本传具在,非实事也。惟元郝伯常经使宋,为贾似道拘留真州者一十五年,乃真有雁足寄书之事。宋濂《元史》、陶九成《辍耕录》俱载之。呜呼!伯常文章气节,冠绝一时,而雁书一事,尤足千古。”(一十五年,此指郝经被拘留之后第十五年,明年郝经北还)
  《雁帛书》全剧四折,分别是《拜雁》、《得书》、《诘罪》、《还朝》,其情节为郝经出使南宋,被拘留真州,后借雁足传书,最后保持气节,北还大都。
  从古到今有不少非真州籍人士都在关注、研究郝经在真州的十六年,作为郝经当年被拘禁地的人们怎能遗忘这一段历史呢?

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是编造的

  真州,作为鸿雁传书的发生地,理应对郝经这位元代大儒,华夏志士加以宣传、纪念、学习,因为郝经人生的最重要阶段之16年是在真州度过的,我们至少可以先立一个纪念碑,以《雁帛书》为蓝本,编写好剧本,以地方戏的形式宣传演出,让当地更多的老百姓知晓,然后向更大范围推广传播:仪征,曾经发生过一出可歌可泣的历史剧。等待条件允许之日,再建造一座郝经纪念馆,邀五湖四海之人瞻仰郝经的伟大形象,传承郝经的高贵品质。
  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完全可以将“郝经托雁”的故事传播得像“苏武牧羊”一样家喻户晓,人人尽知。毋庸置疑,擦亮“郝经在真州”这张名片将会有利于理解、践行仪征城市精神,让尚义求真愈发深入人心,让仪征更加具有历史文化古城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鸿雁传书   至元   单于   上林   仪征   国信   帛书   中统   忠勇   故事   匈奴   天子   使者   谎言   智慧   体育   苏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