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导读:以历史进程为叙事脉络,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2021《赢在博物馆》带领青少年开启特殊的研学之旅。

文 | 古月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从2月12日(初一)至2月20日(初九),大型融媒体文博体验节目《赢在博物馆》如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少儿频道与观众见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2021《赢在博物馆》选择以革命文物为呈现主题,九期节目,来自不同博物馆、纪念馆的金牌讲解员与小讲述者、主持人一起,延寻革命文物的历史脉络,“打卡”遍布祖国各地的革命文物宝库,开始了一段特殊的研学之旅。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与往年节目不同的是,今年的《赢在博物馆》不再设置比拼环节,而重在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节目中,讲解员们如接力一般地介绍,拉开了革命文物寻访之旅的大幕。

从全景到特写,

展开革命文物的历史讲述

革命文物,是指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独立和争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荣历史,并经登记的实物遗存。这是我国特有的文物类别,是文物中的国宝重器,具有极强还原史实的互补性。

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出发,围绕历史脉络,2021《赢在博物馆》展开从全景到特写的故事讲述。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也是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在第一期节目中,一位位小小讲述者上台介绍来源于土地革命战争、全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革命文物,通过博物馆实景拍摄、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不同内容的补充,全景展现革命文物的光辉履历,以及他们所蕴含的信仰的力量。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从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再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赢在博物馆》将带领观众在一期节目中体会我国从建党到建军的重要历史时刻。纸质的《共产党宣言》再版、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印机等可移动的革命文物,见证开天辟地大事件的中共一大旧址、南湖红船、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等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共同组成了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

延寻历史轨迹,《赢在博物馆》又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个地方性革命史类博物馆,现在,这里成为热门的红色旅游打卡之地,来往游客络绎不绝。随着井冈山的革命火种播种到遵义,万里长征的故事重现眼前,其中遵义会议纪念馆为纪念遵义会议而建立,彼时屋内的会桌、墙上的挂钟都被保留了下来;到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红军渡河用来搭浮桥的门板、纤绳,长征路上凝结红军与百姓故事的铜板和碎陶罐,都让那个年代的革命精神熠熠生辉。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跟随红军长征之路一路向北,延安不仅是长征的落脚点,更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挥中心。以革命的名义,延安承载着亿万革命者的理想。

从延安到西柏坡,党中央在西柏坡留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中国革命极为辉煌的胜利。西柏坡纪念馆成为重要见证。

最后,节目又回到北京。在香山革命纪念馆,“进京赶考”的革命者汇聚于此,新中国诞生的故事,在这里生动讲述;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国大典筹备过程中的一件件革命文物,又让人感慨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见证信仰的力量,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的不同内涵

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凝结了太多的革命精神,以小小讲述者的生动讲述为主体,节目在更为通俗的表达中,为青少年们理解革命内涵搭起了桥梁。

叶挺使用的指挥刀、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德国造毛瑟警用手枪、抗战期间击毙的敌军最高将领阿部规秀所使用的追击炮以及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洗礼的左权的手枪等,节目中,这些兵器背后的故事热血而丰满,不怕牺牲的信仰的力量,展示一代人的家国情怀。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贺绿汀将共产党人以弱敌强,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态度融入到《游击队歌》的创作中,“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歌曲完成后,这首战歌在敌后战场传唱,极大鼓舞了士气。节目中,原作手稿、歌曲演绎,让青少年更为直观地理解革命故事,也对革命精神有了更全面的感悟。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与此同时,军民浓浓的鱼水情,更成为那个年代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好注脚。解放战争时期,黑山阻击战中的铁水桶,成为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的历史见证;南昌起义时,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捐款给起义军的收条和回信被保留下来,起义胜利后,南昌缝纫工人为起义军连夜赶制军服,小小缝纫机承载着军民一心的情感力量。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取之于民、就要加倍报偿于民,一张小小的买猪兑款字据,是红军在长征时严格执行纪律,不与民争食的军纪所在,这段见证红军与人民暖心故事的字据,如今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侗族青年杨和钧怀念红军的诗歌稿本,成为反映军民鱼水情的珍贵文物;红军途中借米的米缸,被老百姓当作传家宝保留下来;周恩来赠给照顾自己百姓的毛毯,也成为革命者与普通百姓情感相依的缩影。

难能可贵的是,与巧夺天工的历史文物相比,革命文物大多是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用品,一条木凳、一本识字课本、一个白色药瓶、一双草鞋……这些革命文物朴素、简陋甚至粗糙,却描摹出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也更加激励后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在激励中传承,

文化课堂的一次创新表达

为青少年讲好红色故事,在挖掘革命文物故事的同时,2021《赢在博物馆》还注重对青少年共情力的挖掘。一面二等奖的少先队奖旗,是节目呈现的一个关于少年儿童的革命文物,少先队员缴获敌人枪支有功,从一等奖降为二等奖奖励的故事,也反映出戒骄戒躁、努力谦虚品质的重要性。小小讲述者一面为观众讲述奖旗的来龙去脉,一面谈及自己的生活感悟,具有代入感的节目内容,也让荧屏前的青少年获得共鸣。

回顾历史,也是为了展望未来。来自贵州、遵义、延安等地的青少年,在节目中娓娓道来耳熟能详的家乡故事,其中,他们有的还是家乡博物馆、纪念馆的小小讲解志愿者,耳濡目染的革命精神,自少年时代就留下了精神财富。参与讲述的青少年们,也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理想和体会,有的想要像先辈们成为有勇有谋的人,也有的在现场发出做好家庭小主人、才能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倡议。目睹战争年代艰苦的学习环境,“少年强则国强”的意义更加珍贵。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同时,2021《赢在博物馆》还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和表现形式,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一曲《南泥湾》,影像资料中往年的历史景象与镜头中当下的生活场景,正如歌词般反映出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文物故事、家书、诗词、歌曲、朗诵等形式,配合外拍镜头中博物馆实景及文物空镜,节目立体呈现文物所包含的史实与革命精神。

演播室内,2021《赢在博物馆》在虚拟技术的运用方面也更加丰富,不再是单一的文物演示,节目在场景变换中还原一个个著名的场景或经典时刻,让观众获得沉浸式观看体验。朗诵《忆秦娥·娄山关》时对于大雪之景的呈现,《映山红》等歌曲演绎时,演播室场景又与特效画面充分结合,其新颖的画面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生动聚焦革命文物,2021《赢在博物馆》开课了

通古今,少年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感悟先辈力量,通过一件件革命文物的展示,观众对于革命历史的感知,也从认识、感动变为激励与传承。节目中,小小讲述者最小的只有7岁,还有的已经是节目“常客”,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三年来,《赢在博物馆》陪伴青少年成长,以文化的力量丰富青少年节目供给,在守正创新中寓教于乐、成风化人。

新年伊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青少节目中心以《赢在博物馆》为开篇,彰显了中央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听故事,长知识、长见识,2021《赢在博物馆》除了电视呈现以外,还结合了网络平台,打造台网融合全方位传播,不仅彰显了少儿频道的教育与引导功能,更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实践。

红色文物活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榜样树起来,以新的节目主题和节目内涵,2021《赢在博物馆》为青少年群体带来有意义、有能量的文化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南昌起义   西柏坡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文物   博物馆   延安   纪念馆   红军   生动   青少年   见证   节目   精神   故事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