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云南,对文艺青年来说,它是说走就走的诗和远方;对吃货们来说,它是个一听到就口水直流的地方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这里有传承了百年千年的米线、饵块、粑粑...各式小吃,无一不让人垂涎欲滴。有人说:“吃遍了云南美食,也就懂得了人生。”生活从来都不易,一吃解千愁,让舌尖也来一场彩云之南的“心灵之旅”吧!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提到云南美食,大部分人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过桥米线,它是滇南的特有小吃,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不仅在云南,全国各地都有开胃滋补、鲜辣酸爽的“过桥米线分部”。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关于过桥米线,还有个浪漫的传说:相传清朝滇南蒙自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秀才到岛上读书,娘子上岛送饭时要过桥便称作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传统的过桥是用鸡汤熬制的,随着素食风潮的流行,也有了素食过桥米线,用菌菇熬制的鲜汤中伴着爽滑弹牙的米线,再加入鲜蘑、豌豆尖、豆腐丝、玉兰片、木耳等...各式配菜,简直“鲜得不得了”。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对云南人来说,凉卷粉是再熟悉不过的街边小吃了。凉卷粉的味道,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各有各的风味。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最常见的一种是以优质大米为主料,佐以芝麻油、八角油、花椒油、姜汤、花生面等辅料,将米粉做成一片片手绢大小,抹上佐料卷起来即食,集酸、甜、辣、麻于一体,色、香、味、鲜俱全。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包烧是云南特色傣味的一种做法,它不用锅具,用天然的芭蕉叶为烹饪工具,把所有主菜和佐料拌在一起包在其中,在炭火塘中烤熟而来。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包烧金针菇、包烧茄子、包烧豆腐......在云南“万物皆可包烧”,在《向往的生活》中,黄磊在蘑菇屋做的第一餐就是包烧宴!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包烧豆腐吃起来,鲜、淳、香、辣,口感十分丰富,是一道老人和小孩都特别喜欢的云南美食。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到了云南一定要吃地道的纯天然野生菌,云南野生食用菌品种繁多,产量占世界食用菌一半,中国食用菌三分之二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楚雄野生菌火锅是云南六大名吃之一,将鸡枞、松茸、牛肝菌、鸡油菌、老人头、竹荪等近30种野生菌煮在火锅里面吃,怎一个“鲜”字了得!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气候温和,森林植被茂盛的楚雄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如果到楚雄,满眼的绿和各类植物一定会让你感慨物种的丰富,在这里仅菌类就有上百种:有青头菌、鸡腿菌、鸡油菌、珊瑚菌......还有许多你连名字都没听过的菌。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当地人的“照顾”下吃野生菌,很多菌类有毒不能吃。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云南千层破酥包大概能排在最具特色包子排行榜里的top3,在云南,不管是街边小店、大排档还是高级酒店宴会、自助餐中都能吃到破酥包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是一层层包制出来的,外皮特别松酥,吃的时候甚至可以像花瓣般一片片地撕开来,真的是好吃又好玩!


破酥包一般分甜、咸两种,有菌子馅、红豆沙馅、玉兰片馅...外皮入口即溶,素馅吃着比肉还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洋芋(土豆)之于云南人,就像爱情之于人类,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在云南的大街小巷,总少不了洋芋的身影,最出名的是老奶洋芋,因为吃起来绵软无需费牙力,人们说这是老奶奶吃的洋芋,故得此名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老奶洋芋简单来说就是云南版的“土豆泥”,将洋芋煮熟后用勺子碾压成泥,加入玉米粒、青椒粒(看个人喜好),用盐、辣椒调味之后翻炒一下便可出锅,因为口感香辣,十分开胃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饵块在云南有烤、炒、煮、卤、蒸、炸等多种做法。烧饵块是“云南小吃十八怪”代表性小吃。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烧铒块是用做成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到微焦黄时,在表面涂芝麻酱、辣酱、油辣子等佐料,再夹入油条、生菜、土豆丝等食材,类似于北方的卷饼或是灌饼。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冰稀饭是云南玉溪的名小吃,在云南大部分地区基本都能品尝到,它是用糯米煮成的稀饭,然后加入碎冰块、红糖稀、芝麻、红枣、红绿丝,搅拌后吃,软而香甜。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冰稀饭可以作为早餐也能作为甜品来吃,灵魂所在就是它的碎冰,一定要在冰还没化的时候入口,这时候口感最好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在云南众多的“粑粑”中,官渡粑粑最为抢手:官渡古镇卖“粑粑”的小店挂着一块告示,上书:排队一元一个,插队三元一个,生意十分火爆,买粑粑要排队至少半小时才能到手,刚出炉的粑粑非常烫手,顾客得用店家提供的“筲笈”来盛粑粑,等凉后再装袋拿走。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它的精髓在于馅料:有白糖、糊麻、花生、玫瑰豆沙等口味。粑粑的面皮也不能马虎,做的时候,在面里要适当放些盐和糖,这样,粑粑就会散发出面的香味。吃的时候松软香甜,十分可口快意。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鲜花饼是云南特有的经典点心代表,是以食用玫瑰入料的酥饼,咬一口,香浓诱人的玫瑰味便游走在唇齿间,很是上头,在云南买几盒鲜花饼作伴手礼几乎已成为“基本操作”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据史料记载,鲜花饼早在300多年清代由一位制饼师傅创造,因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腻、养颜美容的特点,后广为流传。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只要吃过一次傣家菠萝饭,一定会久久回味它那口感香糯绵软、酸酸甜甜的滋味。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菠萝饭又叫凤梨饭,是以菠萝、米饭为主料制成的一道美食,经典的做法还会撒上一些腰果粒、葡萄干,吃起来层次丰富,软嫩的米饭中夹杂着有嚼劲的菠萝果粒和脆爽腰果粒,一口香酥到骨子里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云南除了“万物皆可包烧”之外,还“万物皆可麻辣”,麻辣水果听起来奇葩,吃起来却莫名和谐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有麻辣青芒、麻辣草莓、麻辣木瓜、麻辣李子......入口很辣,嚼几下又酸酸甜甜的,吃起来有点像沙拉又有点像泡菜,总之特别至极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泡鲁达原是缅甸、泰国的著名甜品,起初在东南亚国家流行,后来逐渐传到云南各地,只要来云南旅行,一定会尝尝这个甜甜的带有椰香的饮品。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正宗的泡鲁达食材丰富而讲究,需12种配料合制而成:由西米、紫米、木瓜冻、特制面包干、新鲜椰丝......等加上碎冰做成,一口下肚香甜扑鼻、神清气爽。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面包干放入椰汁中后,要马上吃掉,刚吸收了椰汁又还保留脆感,一口下去浓郁的面包麦香味和椰汁清甜充满舌腔,香浓饱满,简直是“双倍的快乐”。


云南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及历史悠久、多民族融合的文化,造就了云南美食得天独厚的特色


过桥米线、凉卷粉、包烧豆腐...舌尖上的彩云之南,真香


这些云南特色小吃你吃过几种?又被哪些圈粉?留言告诉蔬美美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过桥   米线   楚雄   玉兰片   洋芋   粑粑   佐料   舌尖   云南   食用菌   彩云   香甜   口感   菠萝   麻辣   豆腐   小吃   美食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