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清朝离我们不远,现存的官服实物还有不少,相比起以前各朝代的官服,清朝的官服风格就显得尤为奇特。说起清朝官服的风格,众望所归的形容词怕是就一个“丑”字了,几乎没有多少人会觉得这个系列的服装造型好看。尤其是早期的香港鬼怪电影里把僵尸的造型用上清朝官服,使得它更是带上神秘加晦气的色彩。

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清朝的官服到底是谁设计的,已经不可考,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套风格迥异的官服大体上分三个部分:“帽子”、“袍子”、“袍子”。帽子主要分两款,一款斗笠似的叫凉帽;一款外形难以描述的、翻檐的类似道士的混元巾的叫暖帽。

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这两款帽子,咋一看所有人戴的都是一样的,实际上是有明确等级区分的,区分的标志就是帽顶。帽顶上用不同颜色的宝石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志,如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无品的则无顶珠。两款帽子啥时候戴也是有规定的,具体日期由皇帝颁布。

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袍子”就是外衣,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明朝的风格,比如代表级别的禽兽图案“补子”。造型也是极为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其独有的就是马蹄袖,平时是挽起来的,觐见皇帝时要放下来,也就是电视上经常看到的甩两下胳膊的动作。

“珠子”就是挂在脖子上的朝珠,这个东西咋看都显得不伦不类的。因为它既不见于传统汉族人穿戴装饰,也不符合游猎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习惯,反而是佛教里的和尚常用的。以游牧打猎为主的少数民族平时要是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累赘。

朝珠的来历据说是源于清朝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人的信佛的习惯。他们不但自己信佛,还经常把自己用的佛教数珠赏赐给有功的下属,后来逐渐就形成了朝珠。

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这朝珠的讲究还极大,从材料到形制都有严格要求,比帽子和补服还复杂得多。根据清朝的制度,只有五品以上的文官和四品以上的武官才能戴朝珠,其余人是没有资格的。

实际上,综合来看,清朝的官服起源,应和明朝的底层士兵和杂役人员的服饰有关。清朝的祖先长期生活在偏远的东北,平时是无法接触到明朝的贵族和上层人物的,接触最多的就是明朝的底层士兵和杂役,努尔哈赤本人就曾在明朝做过多年的底层官员。

风格特异的清朝官服是怎么来的?

著名明朝服饰研究者撷芳主人绘制的明朝服饰

从清朝的服装上能隐隐看到明朝士兵和杂役装束的影子,应是源于八旗人先祖对明朝服饰的模仿。生活在黑山白水的八旗祖先,以游牧为生,并无服装设计大师,日常装束模仿大明朝是很正常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官服   努尔哈赤   清朝   帽顶   明朝   杂役   风格   佛教   袍子   少数民族   底层   士兵   帽子   平时   服饰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