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大楼”当大楼

作者:王跃礼

这是上学时的一件小事。刚步入小学时,我对语文课的兴趣远远大于算数课。那时候还未听过偏科一说,可一、二年级时,每次期末考试,总是算术得满分。

语文课却从来没打过100分。只是在二年级下学期那次期末考试,算数满分,语文97分,是我记忆中语文考试的最高分了。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牡丹江机车小学教学楼

在升入小学四年级时,我从市里的新立小学,转入了机车小学。

这是所企办学校,班主任韩玉荣老师,是位40岁左右的男教师。

印象中他的语文造诣很高,不但汉字写得漂亮,还会作诗吟赋。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黑龙江省原省长陈雷书法“镜泊云天”

那时每周都有一堂写字课,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能按要求写出横平竖直,间架结构匀称的汉字。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小学教学楼前的操场

课堂上,韩老师用我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从小练字,每次练完都在家门前的小水塘涮笔。天长日久,竟把水塘里的水,变成了黑褐色的故事。

韩老师用这个励志的故事来启发和鼓励我们,使我们从小就能写出一手好字。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学生作文本

然而,到现在能想起的是,他对我语文作业造句产生歧义的一次作业评语。

当时在课堂上,韩老师布置语文作业,其中有一题是用“不像……也不像”造出一个句子,要求第二天上课前交作业。

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造句,我却因句子中名词用得不规范,产生啼笑皆非的歧义,让韩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写出完全否定的评语。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机车小学教学楼前上学的小学生

至此,就不得不说一下,在学校教学楼西南面,也就是当时机车老住宅区颇为有名地“跃进门”。

在“跃进门”南,有栋二层高的小楼,此楼为市商业局所属机车百货大楼。在那商业网点稀少的年月,当地居民都将其简称为“大楼”。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1958年建成的机车百货大楼现为机车驾校

因为这里是牡丹江市机车厂和造纸厂一带最大的百货商店,久而久之,“大楼”便成了这个百货商店的代名词了。

熟人在相遇打招呼时,只要说去大楼,显然就是去机车百货商店了 ,不可能出现歧义。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六十年代的牡丹江市工人文化宫大楼

我乍一到机车小学上学,同学们的学习用品,如铅笔、作业本、橡皮等,也都去那里购买,统称在大楼买的。

在回家看了韩老师留的造句后,我便在作业本上,写了这样的句子:“我们学校不像俱乐部,也不像大楼。”其本意是说,学校当然是教学楼了,不像工厂俱乐部的楼房,也不像机车百货商店的楼房。

可从字面上看,完全没把本意说明白,让人看了产生出学校教学楼不像大楼的意思。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1963年建成的牡丹江机车厂的职工住宅楼

次日,我把作业上交韩老师,待第二天作业本发下来了。

我看到韩老师用朱笔批到:“学校(教学楼)不像大楼吗?学校就是大楼。”反复看了两遍,又琢磨一会儿。

我领悟到,句子造得欠妥,把“大楼”改成全称,机车百货大楼,才是完整的造句。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牡丹江火车站

可我造的词句则让人产生大楼不像大楼的语句错误,这大概是小学生学语文时会出现的毛病吧。

打那之后,我在遣词造句时都会多了几分慎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1954年建成的机车工厂职工住宅楼

而今,韩老师已故去多年,可他对我作业造句的批语,有时还会在脑海浮现。

正像著名学者钱钟书说的那样:“好的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错把“大楼”当大楼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牡丹江市的虹云桥

作者:王跃礼 2021年8月13日写于威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牡丹江市   牡丹江   大楼   歧义   作业本   作业   百货大楼   百货商店   教学楼   机车   句子   语文   老师   小学   体育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