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作者:王跃礼

上小学的后三年,是在牡丹江机车机车工厂子弟小学度过的。由于在校的班级多,学校有三位体育老师。

那时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都迅速站好队,排队依次进入教室。空旷的学校操场上,就剩下三个班级上体育课的老师和学生了。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机车小学北教学楼的入口处

那咱儿学校操场比现在大,三个班级同时上体育课,场地还真够用。踢足球、跳鞍马、打排球等体育项目,都能互不影响地在操场上展开。

偶有外场球“串门”,教学的体育老师便飞起一脚,把球踢还人家。

三位体育老师,在操场分别给不同学年上室外体育课。

高年级的体育老师刁宝芬,是体育学院毕业的科班老师;教稍低学年的是代明珍老师,体育项目也相当过硬;我那时刚上四年级,教我们学年体育课的是位叫于斌的小老师。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机车小学北教学楼全景现已拆除

说他是小老师:一则年龄小,当时也就20岁刚出头;二则其个子小,印象中于老师连身高好像一米五都达不到,大概也就一米四五左右;三则于老师是日本遗孤。

在中国人眼里,过去与我们隔海相望邻国的日本人,都较矮小。后来听说于老师非日本的大和族,而是现称日本冲绳的琉球群岛人。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现存的机车小学南教学楼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侵略战争。并在我国东北地区炮制出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为达到长期霸占东北地区的目的,日本从国内派遣大批本国男女青年,组成所谓“开拓团”,移居我国东北地区,进而加速东北地区人口的日本化进程 。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当年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开拓团

于老师是日本“开拓团”的后代。1945年8月,日本的战败,“开拓团”也随之逃回日本,但有些孤儿未来得及带走,留在了东北地区,成为战争遗孤。

于老师也就是这些遗孤的一员。至于他是何人扶养,并进入机车小学做体育老师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机车小学的操场

最早近距离接触到于老师是1964年秋,我刚转入机车小学就读时。那天,我课间值日,简单搞完教室卫生后,匆忙下楼去操场。

刚下到一楼半处,迎面碰见于老师和珠算课张老师一同上楼。张老师那时也是20多岁,个子不高,和于老师边唠边上楼梯。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位于牡丹江市北山公园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我站在一楼半处,他俩则从北门的一楼上二楼。教学楼的楼梯是由北门朝南而上,我注意到两位老师的左胸前,都佩戴着一枚共青团团徽,两人并肩拾阶而上。

初秋的日光透过楼边的窗户,照在他俩胸前佩戴的团徽上,金光闪闪。

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可阳光下,两人胸前闪光的团徽,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一幕。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団徽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产生出一定要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理想。

通过上体育课,和于老师接触的次数多了,给我的感觉他对学生较严厉,而同学们在他面前也都很听话,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当时机车小学少先队员参加工厂誓师大会

暑往寒至,寒假后,转眼便到了1965年的3月,黑土地上覆盖的冰雪开始融化。新学期报到后,学校在工厂俱乐部举行1965年春季开学式。

那时机车工厂俱乐部,还是大长条凳子,且没有二楼,习惯称“小俱乐部”,以区别后来翻建成的大型俱乐部。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1969年翻新改建的机车工厂俱乐部。

校领导讲话毕,在校教师和学生代表分别上台发言后,学校组织校文艺骨干登台演唱歌曲。

那年春天,祖国大江南北最为流行的歌曲,就是由郁文作词,王双印作曲的《大海航行靠舵手》。

然而那天,让我感到新奇的倒不是台上演唱的新歌,而是于老师挎着手风琴登台,为演唱歌曲的老师和同学伴奏。那时还没有卡拉OK,只能是用乐器伴奏。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文革”时期的文艺演出

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邱老师,在舞台左侧,拿起拖着长长电源线的麦克风报幕,第一支歌是《毛主席的光辉》。

演唱的师生上台站到话筒前,于老师的手风琴前奏立刻响起,他矮小敦实的个头,上身几乎全被手风琴挡住,远远望去,光看手风琴的琴厢来回往返了。

第一支歌完毕,邱老师报幕下一首歌为《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机车小学学生冬季冰上体育活动

当时,这首歌还未以歌词的头一句为歌曲名,所以歌名还不叫“大海航行靠舵手”。于老师的手风琴前奏欢快响起,不少坐在台下的同学也随着欢快的音乐,小声哼唱起来。

可更让不少同学感到新奇的是这位小老师真是多才多艺,用现实语言讲,是位复合型人才。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机车学校学生在操场的毕业合影

于老师不仅精通学校的体育项目,音乐方面也是佼佼者。

这在日后的与其接触中,更能深深感悟到。一年后的1966年夏日,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席卷华夏大地。

还记得那年的夏天,同样 是在工厂的“小俱乐部”,学校召开批判校内所谓“黑帮”、“黑线”人物大会。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文革”时期的宣传画

那次,在学校群众组织头头讲话后,于老师一身红卫兵装束,臂戴红袖标,登台指挥大家合唱此时流行的歌曲《鬼见愁》。

当指挥到最后两句时,于老师用双手打拍子的同时,还两脚同时跳起,再落下,震得主席台地板,发出“咚咚”的响声,在麦克风的扩音后,更显现出巨大的声势。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文革”时期的“革命大批判”小报

此时的机车小学校园,已是大字报铺天盖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成为了主旋律,学校的领导和有些教师,也遭到批判和揪斗,

但于老师和大多数教师还安然无恙。并能继续站到三尺讲台,给学生上课,可以说是上课,充其量也就是讲讲当前形势。

学习《毛主席语录》和学唱革命歌曲,因为此时已没有教课书和教学计划了。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机车小学的水房

也有不少学生怕小于老师。据说他有卸腕儿术,即能使人的手腕儿脱臼。哪个同学淘得厉害,如有人说“卸腕儿的来了”,差不多就能将其震住。

不少学生在背后称其为“老卸”,或“谢(卸)老师”。可誰也没看到他给哪个学生卸过腕儿,只是传得神乎其神而已。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铁道部工业总局曲波副局长(右起六人)来牡厂

于老师还是机车工厂业余文工团的积极分子。

那时工厂的业余文工团和乐队,在牡丹江市很有名气,市里举办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都少不了机车工厂乐队参与。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牡丹江机车工厂职工住宅

厂里业余文工团编排演出了不少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作品,在厂俱乐部演出,于老师也是场场不落儿。

尤其在六、七十年代大力普及 “样板戏” 期间,工厂业余文工团先后排练演出了《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两部难度较大的现代京剧,更在全市获得好评。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于老师在在其中即参加乐队伴奏 ,又忙剧务打杂,有时还临时递补群众演员,起到了多面手的作用。

厂俱乐部专职人员少,每当晚间放电影时,人手更是不足。于是一些业余文工团人员便放弃休息,参与俱乐部的服务工作。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志愿者。于老师也是那时的“志愿者”一员。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牡丹江机车工厂业余管乐队在厂俱乐部门前

记得“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复映的电影多,工厂俱乐部几乎天天晚间放电影,因而工作量大增。

于老师更是积极投入其中。由于观众多,把门验票工作特别繁忙。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工厂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职工大合唱汇演

为减轻影剧院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市文化局和放映公司推出影剧院敞门入场,对号入座的新举措。

这就需要每次电影放映时,工作人员得手持没售出的票,查看是否是空座,以防止有人钻空子,白看电影。

我那时去俱乐部看电影,几乎每次都碰到于老师和几位工作人员,在电影放映之初,查空座。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1976年建成的牡丹江机车工厂招待所

我眼睛近视,每次看电影都买前几排的票。可有次没买到前排票,待电影开映时,便在前排找了个空位看了起来。

可不一会儿,于老师来查空座,用手电照了下我票后,叫我去后面票上的座位去。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俱乐部当时的电影票

我小声跟他说,我近视眼,后面看不清,恳请其关照。

于老师大声道:“近视眼也不行,这是新规定,你赶紧回自己的座位上。”无奈,我只得到后排,模模糊糊看了场电影。

心里感觉他太不开面了。不过后来一想,人家这也是执行规定,不然,都呼到前面去,不就乱套了吗?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为牡丹江机车工厂职工运动会入场式

一年一度的工厂职工运动会,更是小于老师施展才艺的舞台。

运动会都是在小学操场举办,于老师作为学校的体育老师,既是大会的工作人员,又是参赛运动员。

且每次参赛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并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这是 1972年9月周总理在首都机场迎接田中首相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我国,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之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遗孤,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本国亲属,返回本国的日本遗孤逐渐增多。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1972年9月毛主席、周总理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据说于老师也回国寻找到自己的亲属,并于九十年代初返回日本团聚,以后就听不到有关他的消息了。

前年,我回牡市,有次碰到学校教化学的戴老师,得知于老师已在日本定居。叶落归根,在日安度晚年。

至于他是否申请了日本国籍,以及是否在冲绳(过去的琉球群岛)定居,便无从知晓了。

小学体育课的日裔老师

图片的平房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机车工厂招待所


作者:王跃礼

2021年9月4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体育课   东北地区   牡丹江   老师   小学   遗孤   文工团   手风琴   日本   俱乐部   机车   操场   工厂   学校   体育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