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作者:王跃礼 专为头条号供稿

小时候看电影,除上学时学校组织集体包场观看外,几乎很少跟家人去电影院观看。

其主要原因是那时家庭经济状况窘迫,舍不得,也没钱用以文化消费。

除非有轰动全市的新片上映,父母才能狠下心来,让哥哥姐姐去影院过把瘾。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牡丹江人民公园正门

这样,在他们观影后,左邻右舍津津乐道议论电影内容时,不至于被晾在一边。

而一般时候,是不舍得掏钱给孩子看电影的。

我这样十岁多点的小孩儿,只能是竖着耳朵,听别人观影后热议而已。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六十年代的牡丹江工人文化宫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冯德英长篇小说,拍摄了同名战斗故事片《苦菜花》,在我所居住的小城牡丹江市放映。

本以为,学校会组织学生集体包场观看。不成想正值暑假期间,学生都放假在家,学校便没能组织学生观看此片。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八一”厂拍摄的战斗故事片《苦菜花》电影海报

此前,家里曾有本姐姐买《苦菜花》小说。我那时虽只读四年级,识字有限,也囫囵吞枣似地看完了那部长篇。

除有几段章节看得认真外,其余则是一目十行地翻过。不过,小说里大致的情节和故事梗概还有印象,只是印象肤浅。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苦菜花》

一听说《苦菜花》拍成电影了,就非常想看。

但电影拷贝发行到我们这座边陲小城,总得一段时间。观影再心切,也得等。

不过那段时间,我倒是从广播中听了两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苦菜花》电影的录音剪辑。

对这部影片大致情节有所了解,特别是影片插曲《苦菜花儿开》,更觉得好听。

因而,更想早日目睹这部电影。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电影版连环画《苦菜花》封面

眼瞅着距9月1日秋季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再不观看,此片拷贝就将轮给别的城市了,心里很是焦急。

八月下旬的一天,忽从隔壁老王家哥哥柱子口中得知,当晚市人民公园将放映露天电影《苦菜花》。

柱子比我大几岁,放暑假时,我俩常在一起玩耍。他也很想看此片。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六十年代的牡丹江第一百货商店大楼

于是,我俩一拍即合,相约午饭后,一起去位于市七星街东端的人民公园。

午饭是母亲贴的玉米面大饼子,饭后跟母亲磨叽了半天要出一毛钱。

那时公园门票成人是一毛钱,儿童则为五分钱。

怕晚间饿,又从用过的作业本上撕下两页,包了个刚出锅的玉米面饼子揣兜。

柱子则带着中午吃剩的半个馒头。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牡丹江市太平路

我俩从铁路西住宅南西七条路的家中,赶往人民公园。

半个多小时的紧走慢跑,到了公园西大门处。

我刚要掏钱买票,柱子把我拦住说:“反正电影黑天才演,咱俩顺着公园围栏走走,说不定能钻进去那。

”倒是大我几岁,点子比我多。可我有点胆怯,怕钻围栏被抓。他说先逛逛看,钻不进去,再回来买票不迟。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解放初期的牡丹江人民公园正门

于是,我俩沿公园西门向北体育场边溜达。

在体育场与公园围栏最北边的一个水沟处,趁着四周无人,便钻进了公园。

初秋的公园绿树成荫,花坛里姹紫嫣红。

园内游人三三两两,有的悠闲地赏着美景。

有的在铁笼前驻足观看里面的动物,带孩子的游客则在儿童游乐场玩耍。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牡丹江人民公园内景色

刚上小学那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曾组织学生来人民公园游玩,我最感兴趣的是到园内的猴山看猴子。

这次我俩最先奔猴山而去,趴在圆形猴山水泥墙外,饶有兴趣观看猴子的各类滑稽动作,颇为开心。

差不多看了近一个小时,又去看铁笼里的东北虎、黑熊、花斑豹等动物。

又在公园里连逛带玩儿有两个多小时,天色已近黄昏,找到放映露天电影的地点,公园西大门东南的一块空地,在不远处的长凳上,坐下等天黑。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1965年的挂历

中午离家,马不停蹄地折腾一下午,确实有点累了。

我俩各自从兜里掏出带的干粮吃着,虽然肚子饿,可一下午没喝一口水,锅贴真挺难咽。

那年月还没有瓶装矿泉水,柱子去小卖部,花六分钱买了两根冰棍回来,我俩边吃边等天黑。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宣传画

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越在匆忙时越感到时间过得飞快;而一旦闲下来时,又会觉得时光太慢。

太阳斜挂在天空,就像用钉子住似的,稳稳地镶嵌在那,向大地泼洒金色的余晖。

园内高大的树木和片片绿草,静静地沐浴在夕阳下,呈现着日落前白昼最后的画面。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牡丹江火车站

看着天黑还早,我俩索性头对头地躺在长凳上,等待夜色降临。

迷迷糊糊竟都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远处传来的嘈杂声把我俩唤醒。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牡丹江人民公园内的抗战胜利纪念碑

睁眼坐起,不远处小广场上竟坐满了人。

两根木制的电线杆上已挂上了银幕,对面长条桌上有人在安放调试放映机。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宣传画

我俩匆忙赶过去找地方,可人们都已自带小凳坐满小广场。

柱子拉着我到银幕后,路边花坛低矮栏杆处,找了个位置,正好还能坐在栏杆上,只是看银幕的反面。

反正就反着看吧,反正离着近,还能坐着看。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六十年代人们在观看露天电影时的情景

露天电影没有开演的铃声,只等电影放映员调试完毕便放映了。

片头仍是熟悉的“八一”五角星放光芒的画面,随后出现“苦菜花”大字幕。

影片把观众带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半岛,一位伟大的母亲,在民族和个人的漩涡中,不畏艰难。

支持自己的儿女和亲身参加反抗外敌斗争,展现出崇高的情操。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六、七十年代露天电影放映时场面

放映场地格外肃静,人们都被银幕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全身心投入到影片之中,双目紧紧盯住银幕,生怕漏下每一个画面。

我们坐在银幕后面的人,虽然享受着反画面影片。

但个个也是全神贯注,欣赏着讴歌民族反抗斗争精神电影。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影片《苦菜花》中英雄面对日寇的画面

片中残暴日寇枪杀我同胞时,伴着《国际歌》悲壮乐曲响起,场上观众也是激情满怀。

影片放映结束,仍有些人沉浸在电影情节里,坐在小凳上迟迟未起身。

这是小时候看战斗故事片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也是忍饥挨饿等待时间最长的一部。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这是六十年代的牡丹江爱民电影院入场券

从午饭后离家,到影片放映完步行到家,差不多九个多小时。

虽感很累,可心里却是喜滋滋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一场文化大餐。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牡丹江市电影院

人生易老天难老,五十多个寒暑飞逝而去。现在,豪华舒适的影剧院已布满全国城镇。

人们再也不用步行四十多分钟路程,忍饥挨饿等看露天电影了。

记得有位学者说过,“比起一日中的其他时间来,黄昏可能是令人们记忆最深刻的时刻。

”可我想,那场黄昏后的露天电影之所以时至今日仍有印象。

不是黄昏之后记忆扎实,而是当时饥渴劳累刻在心里的感受。

人民公园那场露天电影

图片上世纪为六十年代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作者:王跃礼

2021年10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露天   牡丹江市   牡丹江   电影   故事片   围栏   园内   柱子   银幕   黄昏   画面   公园   影片   世纪   体育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