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不是硬核科技?

跌幅终于收窄了,恐慌的心,躁动的心终于适当休息下了。


这两天因为教育“双减”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市场一系列的猜想,比如教育减负后,是不是降低住房和医疗成本的政策也应该会加速出台了;外资是不是在加速撤离中国,做空中国了等等。


反正只要能解释得通的,都可以将其理解为合理且正确。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知名学者或是经济学家的惊人言论。


比如某经济学家表示的: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新基建、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我挺纳闷的,难道互联网公司不是硬核科技,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


互联网公司大到底是错误还是趋势?


今天苹果、谷歌、微软等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发布了财报:苹果第三财季净利润217.44亿美元,同比大涨93%;微软第四财季净利润164.58亿美元,同比增长47%;谷歌母公司Alphabet Q2净利润185.25亿美元,同比大涨166%


互联网科技不是硬核科技?

再来看看这几家公司的目前的市值情况:苹果2.45万亿美元,微软2.16万亿美元,谷歌1.83万亿美元,还有亚马逊1.82万亿美元,脸书1.04万亿美元。五家公司的市值超过9万亿美元。


再看看中国的最赚钱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腾讯市值4.21万亿港币,合0.54万亿美元,只有脸书市值的一半;阿里巴巴(中概)总市值0.50万亿美元,不足亚马逊市值的三分之一


科技的博弈和竞争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比如:

阿里巴巴从2012年到2020年九年间研发支出,分别是:28.7亿元、37.53亿元、50.93亿元、106.58亿元、137.88亿元、170.6亿元、227.54亿元、374.35亿元、430.8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占营收比)则分别是:14.47%、10.87%、9.7%、13.99%、13.63%、10.78%、9.09%、9.93%、8.45%。

腾讯2011年到2019年的九年间的研发支出分别是:26.85亿元、41.76亿元、50.95亿元、75.81亿元、90.39亿元、118.45亿元、174.56亿元、229.36亿元、303.8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分别是:9.41%、9.51%、8.43%、9.6%、8.79%、7.78%、7.33%、7.33%、8.05%。


没有一定的盈利,哪里有更多的资金去进行研发投入。

虽然很多人或是行业都在眼红科技公司的造富能力,但如果没有这样的造富能力,又要去哪里建造属于中国的“硅谷”?没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盈利,又要去哪里寻找资金去与国际科技巨头去展开正面竞争呢?


所以,政策打压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巨头的一些限制竞争的行为,创造一个秩序更加良好的营商生态。并不是为了分解谁,限制谁。


再说说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的价值。


腾讯从QQ起家,涉足游戏、微信、投资等领域,不说他们对整个互联网环境的投资影响,单说微信一项,有多少人靠它在不断的创造财富和社会价值;阿里、京东、拼多多就更不说了,他们不仅为个人创造了更多的自主创业的平台,也带来了物流效率的提升,尤其是阿里支付宝的创立,更是颠覆了纸质货币交易属性,开启了支付革命。

聊完互联网公司,再来聊聊地产。


很多人对地产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通过买房,很多人的财富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5年前或是10前买房的人;恨的是,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学区房,太贵了,受不了。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房价下跌,地产崩盘的?


以日本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地产崩盘为例。1990年日本由地产调控引发的挤泡沫行为,导致地产和股票价格下跌给日本带来的财富损失高达1500万亿日元,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全部个人金融资产的总和,还相当于日本三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互联网科技不是硬核科技?

日本房地产崩盘后的地产和股票损失

你知道中国的房地产的总市值是多少吗?418万亿人民币,62万亿美元


互联网科技不是硬核科技?

中国房地产总价值

假设如大家期待的,降低住房成本,降个30%就是125.4万亿人民币,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01万亿人民币;降个50%,就是209万亿,相当两年的GDP总和。


你知道中国居民家庭财富有多少是集中在房地产上吗?超过70%,和美国持有的金融资产正好相反。


也就是说,一旦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也就意味着大家的财富大幅缩水。试问,在你的资产缩水30%或是50%,甚至更多的时候,在你持有的房产不再是资产,只是负债的时候,你还有多少的资金可用于其他的消费。


未来以消费驱动的经济原动力又要从哪里来?消费不畅,市场需求难以提振,经经将转向通货紧缩,失业率增加,收入进一步减少,消费再减少,通货再紧缩,螺旋向下。


剩下留给大家猜想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亚马逊   腾讯   阿里   科技   微软   日本   市值   净利润   中国   资金   美元   财富   体育   房地产   地产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