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1945年8月21日的晚上,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一片寂静,大部分人都下班了,但有一位名叫哈利·达格利安的年轻科学家仍在做实验。达格利安是亚美尼亚裔,年仅24岁,很有干劲儿,他正在摆弄一个直径3.5英寸(8.9厘米)、由钚镓合金制成的金属球。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达格利安的试验装置,中间圆形的就是钚金属球

这个不起眼的金属球由两个半球构成,外表镀着一层镍,由于钚元素衰变而摸起来很温暖。虽然只比棒球稍大一些,它的身世却非同小可,被称为“鲁弗斯核心”,是“曼哈顿计划”中制造的4个裂变核心之一,其中一个是铀235核心,另外三个都是钚239。这几个核心中的一个用于首颗原子弹“小玩意儿”的爆炸试验,另外两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小男孩”和“胖子”的核心,一个扔在了广岛,一个扔在了长崎。

鲁弗斯核心原本也将被制作成一枚原子弹,并计划投掷到日本的小仓,那样的话它将化作一朵恐怖的蘑菇云,并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然而它却生不逢时,前面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的威力太过巨大,当场总共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之后又陆续有数万人死亡,几乎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意志,结果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投降,第三颗实战原子弹也就没有意义了。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

于是鲁弗斯核心便被留在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用作研究之用。谁也没有想到,这颗没能成为原子弹的金属球仍然暗藏着杀机。8月21日这天,达格利安和同事们进行的是近临界试验,目的是确定某个核装置怎样才能达到临界。由于试验要达到接近临界的状态,所以非常危险。

所谓临界,就是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与吸收、逃逸所损失的中子数目刚好相等。一旦发生临界,链式裂变反应就能够持续进行,释放出大量致命的射线,对周围的人造成巨大伤害。因此这种试验被著名物理学家费曼形容为:“在沉睡的恶龙尾巴上搔痒”。

达格利安干的就是“搔恶龙尾巴”的危险工作。鲁弗斯核心的质量约6.2千克,距离临界状态已经比较接近,要想让它临界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做成原子弹,用炸药把它压缩到更高的密度,达到超临界状态,再激活位于中空球心内的中子源,中子数立即暴涨,轰的一声化作蘑菇云,变成地狱来的使者。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原子弹爆炸原理

另一种方法则比较温和,那就是达格利安采用的办法:在钚球的四周堆积反射层。用碳化钨制成的砖块搭建,可以把泄漏出来的中子反射回去,使原本不临界的钚球临界。反射层堆得越严实,反射回的中子越多,就越接近临界。

8月21日当天达格利安已经做了两次试验,第一次先用碳化钨砖块围绕钚球,垒了一个内部边长为37.78厘米的正方形反射层,经过测量,达格利安发现:在放完第5层砖块后,在第6层中央,即钚球上方再搭两块,装置就会临界。这是通过旁边的中子计数器计数来判断的。

不过达格利安并不满足于此,他想找到用更少的砖块使装置临界的方法。于是他第二次又搭了个距离钚球更近的反射层,内部边长32.38厘米。由于反射层离钚球更近,反射效果更好,临界更容易,因此放到5层就能达到临界。试验效果不错,达格利安就收摊吃晚饭去了,准备第二天上午再进行第三次试验。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达格利安的临界装置

达格利安吃完晚饭又听了场学术讲座,听完后已经是晚上9点10分。这时的达格利安很可能被研究热情改变了主意,他打算回到实验室,连夜完成试验,而这是违反实验室操作规定的。搞科研的人往往会进入这种状态:心中有了想法后,迫不及待就想着要试试,而并不在乎当时已经是深夜。

他回到实验室时,在场的还有保安罗伯特·海默利,那时的核安全意识还很淡薄,海默利并没有对达格利安的行为作出任何干预,而只是说了声你好。达格利安立即开始搭建反射层,这次更加紧凑,内部空间的边长只有26.99厘米,在放完第4层之后,距离临界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试验到了关键时刻,达格利安左手拿着碳化钨,想将它搭在第4层上方,当他的手经过钚球上方时,剂量监测仪器的指针开始疯狂摇摆,发出“咔哒”的声音。他立刻意识到可能已经超临界了。达格利安感觉到了危险,想赶紧缩回左手,不料情急之下没有拿住,碳化钨砖块竟然掉在了钚球上。此时的时间是晚上9点55分。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哈利·达格利安

这下麻烦大了!这块碳化钨直接接触了钚球,装置的超临界度再次提高,链式裂变反应使中子开始猛烈增长,钚球四周出现了蓝光,这是大量的γ射线将空气电离产生的效果。在电光石火之间,达格利安在本能驱使下用右手把那块碳化钨拿了出来,反应停止了。他的右手同时也感到一阵刺骨的疼痛。

此时的达格利安清楚自己的处境,他遭受了过量辐射。但为了确保安全,他还是拆掉了搭建的装置,并通知了几米之外还一无所知的海默利。达格利安后来被送到了医院,他距离钚球非常近,辐射暴露量达到了480伦琴的软X射线+110伦琴的γ射线+510伦琴的中子,用来拿砖块的左手和右手受到的剂量最大,分别达到50~100希弗和200~400西弗,这么大的辐射剂量,足以致死。

达格利安在事件发生26天后死亡,经历了一个极端痛苦的过程,不仅右手惨不忍睹,在去世时腹部和下胸部的表皮全部丧失。在去世前他捐献了遗体,为研究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保安海默利在23年后死于白血病。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达格利安的纪念碑

达格利安的死给其他人敲响了警钟,当时是上世纪40年代,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核与辐射的危险性,操作比较随意,例如达格利安直接用手来进行临界试验,而且没有任何紧急状态下的保护措施,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为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专门制订了更严格的规定,其中包括必须遵循安全程序,另外除警卫人员外,组装可裂变材料时必须至少有两个人在场。但即便如此,在达格利安事件之后不到1年,同样还是这颗“鲁弗斯核心”,居然又酿成了一次更为严重的临界事故,并再次造成1名优秀的核科学家死亡。这个人叫亚历山大·斯洛廷。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工作中的斯洛廷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吊装第一颗原子弹,右二为斯洛廷,左二为达格利安

斯洛廷是犹太人,最初是加拿大籍,原本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却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曼哈顿计划”,参与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被称为“美国首席军械工”。之后斯洛廷一直从事极为危险的临界研究工作,前面的达格里安就是他的同事,达格里安住院期间,斯洛廷曾长时间陪伴在他身边。

斯洛廷的性格非常勇敢,或者说鲁莽。前面提到过临界试验非常危险,搞这样的研究,是为了用更少的铀或钚来实现更大威力的核爆。在1946年,斯洛廷等做试验时使用的反射层已经换成了金属铍,反射中子的效果更好。钚核心被放在一个较大的铍制半球壳上,上面再盖上一个较小的铍半球壳,如果两个铍半球的间隙过小或完全合上,装置就会超临界,因此在两个半球之间放了垫片。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放在两个铍制半球中间的钚核心

做临界实验时,会将垫片撤掉,然后让两个半球缓慢靠近,使装置将将达到临界。大胆的斯洛廷经常违反操作规定,他一手抠着上半球,另一只手用螺丝刀将其托住,并缓慢下降,然后通过摇动螺丝刀来改变两半球之间的间隙,使装置在亚临界、临界和超临界之间来回切换,然后用中子倍增测量仪获得数据。

这种操作用现在的眼光看是不可想象的,斯洛廷没有使用任何保护措施,只要稍微一疏忽,螺丝刀没拿住,两个铍半球完全合上,超临界的程度就会比较大,从而发生过量的链式裂变反应,产生强大的辐射并伤及周围的实验人员。不过斯洛廷胆大心细,他用这种方式进行了20多次试验,无一失手。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斯洛廷用螺丝刀控制间隙(事后模拟)

1946年,斯洛廷获得美国国籍,被安排参加在比基尼环礁试爆核弹的“十字路口”行动。斯洛廷本打算在完成该项任务后,就回到芝加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但在1946年5月21日,他的好运气没能持续,为了给继任者阿尔文·格雷夫斯演示一下试验操作,他又进行了一次用螺丝刀控制临界的绝活儿,巧合的是,试验对象还是那个“鲁弗斯核心”,然后这次他却玩脱了。

据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回忆,在下午3点20分,出现了意外情况。按后来拍的影视作品介绍,有人在拿文件时不慎打翻了桌子上的咖啡,搞出了很大的动静,斯洛廷也受到了干扰,结果螺丝刀不慎从两个半球之间滑落,铍制半球完全合上了。恐怖的蓝光再次笼罩在铍球周围,中子计数器超过了测量上限,房间里人感觉到了一股“热浪”。

首当其冲的斯洛廷感觉到嘴里有一股酸味,抓着铍半球的左手感到剧痛。在极短时间内,斯洛廷用左手掀掉了上半球,这一动作被后人称为“双手掰开原子弹”,其实这是夸张了,大量裂变反应发生后,钚核心和反射层都会膨胀,从而返回到亚临界状态,并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但斯洛廷掀开半球的行为,仍然体现了他作为核科学家的职业精神。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斯洛廷掀开了半球(影视作品画面)

在事故发生后,在场的其他人都大吃一惊。作为核研究人员,他们都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好几个人大叫着跑出实验室,里面只剩下3个人。接受辐射量最大的自然是斯洛廷,但他此时却还在用探测器测量周围物品的放射性,以推测每个人所受的辐射剂量,然后才离开屋子。之后他还叫了救护车,在等救护车时画了张草图,说明当时在场人员的准确位置,以供医生推算辐射量。

此时斯洛廷已经遭受了约21西弗的辐射剂量,远远高于其他7个人,相当于距原子弹爆心1463米处的辐射水平。他对格里夫斯说:“你会完全恢复健康,而我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在经历了与达格利安相似的折磨和痛苦后,事故后第9天,斯洛廷去世,年仅35岁。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在场共8人受到辐射

另外受到辐射的7人中,格雷夫斯在22年后死于心肌梗塞,摄影师德怀特·杨在27年后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另外一名马丽恩·西斯利基在19后后死于白血病。这些人的死因与受辐射有没有关系,还不能完全确定。

同一个钚金属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害死了两名美国核科学家,这件事令后人浮想联翩,这个钚球后来被称作“恶魔核心”。它的命运也很有戏剧性:最终还是被做成了原子弹,并在1946年7月1日引爆,爆炸当量约2万3千吨TNT。

不起眼的金属球一心想成为原子弹,两名美国科学家接连被辐射致死

最右边箱子里装的就是“恶魔核心”

其实“恶魔核心”本身只是一个金属球,不具备任何魔力,是不恰当的操作和安全意识淡漠才导致悲剧两次发生。在达格利安和斯洛廷死后,洛斯阿拉莫斯彻底检讨了临界试验的操作方式,制定了严格的规程,不再允许实验人员徒手控制,而是改为机械臂远程操作,避免意外临界造成伤亡。

“恶魔核心”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自1945年以来,类似的临界事故还有很多,例如1999年的日本东海村临界事件。这些事故以惨重的伤亡代价,在客观上促进了核安全监管的进步。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严厉的监管下,这种事件已经很少发生了。

#科普有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原子弹   链式   格里   反射层   阿拉   中子   螺丝刀   砖块   剂量   临界   美国   不起眼   半球   科学家   装置   实验室   核心   两个   金属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