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已成定局,“今年冬天会被冻哭”的说法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估计羽绒服的销量又能因此获得提振。这种推论不能说没有道理,1951年以来发生的15次拉尼娜事件,有10次造成我国冬季偏冷,5次造成偏暖,偏冷的概率是偏暖的两倍,所以冷冬并不是空穴来风。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去年已出现过拉尼娜事件,图为2020年12月29日南京下雪

不过,拉尼娜事件就一定会带来冷冬吗?那可真是未必,尤其是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更是难以预料,大家千万不要轻信“冻哭”的说法。为什么要这么说?咱们先来看看拉尼娜事件的本质,以及它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方式。

通过各路媒体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介绍,相信大家对拉尼娜现象已经比较熟悉了。它的发生是由于强劲的信风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大量暖水吹到了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使得那里的海面和海温升高,而太平洋中东部的底层较冷的海水上翻,导致海温偏冷,有利于形成下沉气流,而偏暖的西太平洋则会形成上升气流,而这又会使拉尼娜进一步加强。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今年发生拉尼娜事件已成定局

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常见的气候模式,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由于2020年已经出现过一次拉尼娜事件,今年再出现将会是“双峰拉尼娜年”,但连续两年出现拉尼娜现象并不算罕见,1983~198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均为双拉尼娜年,在1973至1975年还曾经发生了连续三次拉尼娜事件,一点儿也不稀奇。

那么拉尼娜事件将会如何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呢?前面说过此时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会偏高,形成上升气流,气压会降低,这就导致我国冬季的季风会偏强,冷空气更容易从北方席卷而下,造成大范围的寒潮降温。如果再有南方水汽配合的话,就会带来雨雪冻害天气,像2008年初的南方寒潮,就与拉尼娜脱不了干系。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的影响

另外,由于现在北极增暖的趋势非常明显,海冰一年比一年少,而北极又是北半球冷空气的老巢,那里存在一个强大的极地涡旋,可以锁住北极的冷空气,使它们不能轻易南下。当北极不够冷时,极地涡旋不够强,范围扩大并且向南移动,反而使得冷空气更加频繁地侵袭低纬度地区。

这两个效果一叠加,使得今年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增加了。但是这真的会带来的一个冻哭人的冷冬吗?并不一定,相信大家还记得去年也就是2020年的冬天,同样也出现了拉尼娜事件,也的确造成了好几次大的寒潮,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12月末至1月连续出现三次寒潮,最夸张的时候一天之内降温十几℃。2020年12月29日,北京佛爷顶降至零下26℃,创1978年建站以来最低纪录,2021年1月7日,北京南郊观象台最低温度零下19.6℃,为1966年以来最低。1月8日,上海徐家汇最低气温零下7.1℃,让长江以南的魔都人民真的感到有些魔幻。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地面结冰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极端寒潮横行的冬季,最后统计下来,竟然还是一个——暖冬!2020年12月整个月我国的气温实际上是偏高的,随后寒潮来临温度骤降,然而当冷空气消退后,从1月下旬开始气温又报复性攀升,2月份温度升得更快,迅速回暖,华北、华南地区最高温度超过了20℃,河南、河北部分地区最高温度竟达到29~30℃。

这样一来,虽然冷空气来势汹汹耀武扬威,但把12月~2月的平均气温一算,妥妥的偏高。因此,2021年3月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宣布: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是个暖冬!所以说,拉尼娜事件会引发冷冬还是暖冬,还真说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拉尼娜事件虽然容易造成大寒潮,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冷空气来袭是一个短期的天气事件,影响大概会持续7至10天。即使冷空气来得频繁了一些,强度大了一些,也只能是造成了气温在较短时间内的上下波动,并不一定能把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拉下来。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寒潮虽猛,持续时间却不长

实际上,我国面积广大,冬季偏冷还是偏暖的影响因素很多,拉尼娜事件只是其中一个。除了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外,印度洋、大西洋以及我国近海的海温、北极海冰、欧亚大陆上的冰雪和广袤陆地上的气候变化,还有水汽条件,都会对冬季气温产生作用。有这么多的因素在里面,单纯一个拉尼娜事件,并不能决定我国是冷冬还是暖冬。

就是这个冷冬的定义,也有很多人没理解对,并不是说气温低于常年平均值就是冷冬,或者反之就成了暖冬,那样就非冷即暖,非黑即白了。什么是冷冬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即《GB/T 33675-2017 冷冬等级》,判定方法比较复杂,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层面。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冷冬暖冬判定标准

如果单个气象站在12月~2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即与总平均气温的差值)小于等于标准差的负0.43倍,即为冷冬,反之大于等于标准差的正0.43倍则是暖冬。如果区域内冷冬的气象站的数量超过总数量的50%,则此区域为冷冬,反之是暖冬。如果从全国范围内来讲,需要冷冬总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才能判定某个冬季我国经历了冷冬。

近年来,想要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冷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始终未变,趋势还有所加剧,2020年不出意外的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三个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水平大约偏高1.2℃。地球上的热量实打实的比以前更多了。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2020年冬天全国大部偏暖,仍是一个暖冬

这就导致北极在变暖,太平洋的海温也在升高,虽然有可能造成冷空气更频繁地南下,但长期的趋势仍是变暖。全球变暖甚至直接影响了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次数,在50年前,历史上的拉尼娜事件明显多于厄尔尼诺,如今已经反了过来,拉尼娜不仅在次数上比不过厄尔尼诺,强度也多有不如。

而最近出现的一些迹象表明:全球变暖有很多正反馈效应,很难遏制。例如科学家发现地球正变得越来越暗,反照率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海冰、冰川融化,以及云量减少造成的。反射的阳光减少就意味着吸收的热量增加,又会进一步加剧冰雪融化,形成恶性循环。

又比如温度升高导致北极圈内加速变暖,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等地的冻土融化,冻土中埋藏的甲烷大量释放,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8倍甚至更多,这些甲烷进一步增强了变暖趋势,造成了更多的冻土融化,又是一个恶性循环。

今年是冷冬会被冻哭?别闹了老铁!拉尼娜现象未必拗得过全球变暖

冰封融化会释放甲烷

所以,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接下来的这个冬天,虽然很有可能发生一次或几次较大的寒潮,但要想达到冷冬是难上加难,很有可能继去年之后再次喜提一个“暖冬”。有些网友说得很直接:冷冬还是暖冬,只有等冬天过完了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厄尔尼诺   海温   现象   北极   寒潮   甲烷   太平洋   暖冬   冷空气   气温   气候   冬季   温度   事件   我国   体育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