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为何不能票房夺冠?

《夺冠》为何不能票房夺冠?

(▲《夺冠》电影中,现役中国女排队员本色演出。朱婷因说了句顶撞郎平“想成为你,满意吗”台词,而痛哭半小时,告诉巩俐:郎导从来没这么喊过我“回去打工”,“我也从来没有顶撞过郎导”。这些人为虚构的台词、拍摄花絮都成为影片推广的噱头。图片来源:《我们:〈夺冠〉幕后纪实》第4集《新女排上场!》视频截屏)

文|沈诤

摘要:也许是对中国女排爱得太深,对电影期望值太高,观映过程中就失望,甚至有些情节看不下去。剧本编得很糟糕,不仅脱离真实,而且利用真人尤其是名人,编造情节,刻意煽情。

作为一个中国女排铁杆粉丝,去年就早早计划,今年春节请全家看《中国女排》电影。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至10月3日,终于如愿以偿看了改名后的《夺冠》。

票房

据阿里影业旗下的灯塔实时数据,截至10月15日0时,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累计达129.5亿元人民币(合19.3亿美元),超越北美,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其中《夺冠》票房7.2亿元,排名第4。

据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0月20日0时,《夺冠》票房7.74亿元,也是排名第4。

票房逾7亿固然是95%以上中国电影不可及,也是陈可辛拍的所有影片新高。但还是对不起“中国女排”这个特大IP,少于20亿就是失败。《夺冠》提档五天于9月25日公映,表明导演和制片人对国庆假期影片的残酷竞争没有信心。

纸巾

不少已看电影的球迷评论,感动得稀里哗啦,甚至有的从头哭到尾。一个和男足渊源很深、大姐大级的女歌星看完点映版,也说一直流泪,后悔没带纸巾。

年纪大了更本真,泪点也更低。老实交代,我被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品质、荡气回肠的比赛打动,多次眼眶湿润。也琢磨全家是否抗得住,所以观看前让小外甥女多带些纸巾。

从小喜欢中国女排是无意识的,培养小外甥女喜欢是有意识的,希望孩子能从中汲取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正能量,终身受益。如我所愿,孩子开始喜欢中国女排了,最迷的球星是朱婷。

小朋友听话,不仅带了纸巾,而且带了一大包,却一张没用。老娘看完电影问我:“你说很多情节感动得让人流泪,带这么多纸巾没有用上。”

我没用纸巾,却有一次眼眶湿润。就是老女排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玩命苦练,终于在1981年日本世界杯首次实现升国旗、奏国歌。

也许是对中国女排爱得太深,对电影期望值太高,观映过程中就失望,甚至有些情节看不下去。

瑕疵

剧本编得很糟糕,不仅脱离真实,而且利用真人尤其是名人,编造情节,刻意煽情。

丁霞成为“刺头”逢人就怼?当然不是,她的绰号之一是“丁接应”,不是白叫的,可见受欢迎。现役中国女排朱婷是毫无争议的人气之王,至于后面几位的人气排序,就见仁见智了,张常宁、袁心玥、丁霞都是有力竞争者,各有庞大的铁粉群。

郎平用攻击性语言折腾朱婷?当然没有,视朱婷为女儿,朱婷描述郎导“平时对我说话都是很温柔的”。她更不会威胁不服从就“回去打工”、“打工都嫌你高”。

朱婷顶撞郎平“想成为你,满意吗”?这是剧本的需要、票房的需要。实拍后朱婷因为这句台词痛哭半小时,告诉巩俐:郎导 “是我最信任的人,也是我心里最不设防的人”,从来没这么喊过我“回去打工”,“我也从来没有顶撞过郎导”。

队员进国家队后才知道不喜欢排球?这不可能,由于伤病折磨或成绩不好被迫退役,不是不喜欢。对职业运动员而言,进国家队几乎是第一梦想,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尤其是奥运会是第二梦想,荣获世界冠军尤其奥运金牌更是终极梦想。能够进中国的女排、乒乓、跳水、举重等传统强项国家队,等于半只脚踏进世界冠军候选群。

队员在郎平执教后主动离队?更不可能。郎平执教后夺取世界冠军概率大增,队员愁的是能力不够、竞争剧烈在国家队留不住。何况获得世界冠军后,名利双收,艰苦奋斗获得巨大回报,极大地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

新老队员有冲突且在训练中风言冷语?中国女排集训长期脱离父母,有如一个大家庭,教练是家长,队员是姐妹。也有姐姐照顾妹妹的传统,而且打重大比赛都会特意安排一个老队员带一个新队员住标准间,随时沟通,卸下思想包袱。

北京奥运会中美半决赛现场观众骂郎平?郎平任美国女排主教练之前有心理压力,入籍日本的小山智丽在广岛亚运会决赛时一口一声“哟西”,引来如潮口水是前车之鉴,她事先获得袁伟民、陈忠和等理解和支持。在互联网上确实有些骂声,但观众在现场文明温和,赛后也未情绪失控。

记得中美两国元首胡锦涛、小布什也在现场观看。这是继1971年毛泽东和尼克松默契推动乒乓外交、1979年邓小平访美观看牛仔竞技表演并即兴戴上宽边牛仔帽后,两国屈指可数的最高层体育外交佳话。下一次不知猴年马月。

关键比赛前一晚中美主教练会开车闲聊叙旧?两国主教练的责任心不允许,纪律也不允许。郎平用兵非常严谨细致,无论对手强弱,都做大量案头工作,反复研究录像,制定作战方案,肚子饿了就煮方便面。

战术板会粗心大意搁车上?这更是瞎扯,既贬低了郎平的专业素养,也抬高不了陈忠和的专业素养。

官员和专家们保守呆板唯有郎平清醒?为了凸显郎平的专业前沿,把一些官员和专家描述得愚笨无能。2020年的主旋律电影,理念和操作竟然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衬托一个英雄的高大全形象,非得压低她的对手和伙伴。

其实,官员和专家开明居多,支持郎平改革居多。她是国际排坛顶尖运动员和顶尖教练员,战绩极其优异,也是老女排的领军人物之一,所以在中国女排有绝对的话语权,体育总局及其排管中心非常尊重。她拥有的权力和资源,其他国家队主教练很难享受到;报酬也不低,年薪200万人民币,广告代言等商业活动另计。

赖亚文与郎平的关系是师徒、助手、同事,虽然已提拔到排管中心副主任、兼中国女排领队,但在郎平面前定位准确,没有任何官架子。大家都清楚,郎平如想当官,1980年代退役后就有机会任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不必去美国留学,从零开始吃苦,现在至少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甚至大概率接替袁伟民任局长,袁之后的另两位总局局长恐怕难有机会跨界干体育。

(本文为《〈夺冠〉为何不能票房夺冠?》第1-3节,第4节“冲突”、第5节“争议”、第6节“炒作”、第7节“真实”、第8节“国运”连载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票房   中美   顽强拼搏   外甥女   女排   纸巾   主教练   国家队   台词   中国女排   剧本   队员   官员   情节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