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描述国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情结,失之于轻浅

《夺冠》描述国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情结,失之于轻浅

(▲《夺冠》电影海报)

文|沈诤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国运,改造国民,更加自信、从容、文明、进步。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永不过时,依然吸纳很多粉丝。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日常无影无踪,在特定时刻必然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冲突

在《夺冠》的配套纪录片《我们》中,导演陈可辛说,不喜欢好莱坞电影老套的结构,就想破一破。问题是,他似乎也没“破”出多少新意。无中生有编出一批漏洞百出的假冲突,显得生硬扎眼。真正的冲突不好拍、不敢拍,刻意回避。

中国女排每个主力位置,都有激烈的竞争,当然是好事,激励队员奋勇争先。但在有的队员之间、队员与主教练之间是否存在微妙的不融洽关系?尤其女排成绩低落之时,对主教练是否服气,内部是否一贯团结?

1980年代后期,女排已失去五连冠光环,主教练很难做,队伍也难带。媒体有报道,有的队员不止一次跑到已离任升官的袁伟民那里越级告状,是否也有娇、骄二气?

2012年兵败伦敦奥运会,苦战5局,以2分之差输给日本,很多女排队员当场痛哭,四年血汗付之东流,有些老队员带着终身遗憾退役。比赛结束后,主教练俞觉敏站在场边,除了队长魏秋月礼节性握手,多位队员视而不见,包括惠若琪。有比赛录像为证,可见当时人心涣散。

运用矛盾冲突推动剧情,不见得非要虚构大量失实的人与人矛盾,也可以找与环境的矛盾、与对手的矛盾、与自己的矛盾。

例如,里约奥运八进四淘汰赛,面临状态极佳、信心满满的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就很残酷,输了第二天回国,四年后再比。这种巨压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就更真实动人。

又如,里约奥运半决赛击败荷兰,年仅19岁龚翔宇小宇宙爆发,为球队作出积极贡献,突破和超越了自我,过了一个重大的“心理坎”。这是她的排球生涯和成长成熟的里程碑,所以赛后才会抱着郎平痛哭不止。

国运

国民对中国女排有特殊的情结,隐藏着国门初启百废待兴,从怯弱到自信的心理转变。影片有所描述,失之于轻浅,只是大家聚着看直播,没有拍出这底蕴。

有些好素材没用起来,可惜了。例如,当年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清华学子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有些好素材用反了,更是可惜。影片中北京奥运会中美半决赛,用禁声的方式表达观众对郎平的指责,前文已说与事实不符。相反,美国女排决赛时,中国观众都为郎平和美国队加油。郎平曾说:“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带队回到家乡,我换了一个角色体会日益走向强盛的中国,更具包容性,更与世界接轨。”

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变国运,改造国民,更加自信、从容、文明、进步。

一直纳闷很多主旋律电影为何如此狭隘,想不到更妙更爽的创意和表达方式,让观众尤其是青年更容易接受和共鸣。只是琢磨在真人身上虚构不合适的细节和矛盾,却没有好好展现中国民众的自信与进步,反而折射出导演、编剧、审片的浅薄和迟钝。

白驹过隙,日新月异。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却永不过时,依然吸纳很多粉丝。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日常无影无踪,在特定时刻必然迸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当然,精神不是万能的,技术必须过硬,“更快、更高、更强”永无止境,挑战人类极限永无止境,否则拿不到世界冠军。中国女排还有很多题材可以挖掘,三次奥运冠军就足以拍成三部电影,希望也能从技术层面展现。

(本文为《〈夺冠〉为何不能票房夺冠?》连载第4、8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里约   中国女排   国民   最强音   顽强拼搏   国运   永无止境   女排   美国   主教练   中国   情结   队员   冲突   自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