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1977年,八十岁高龄的叶剑英写下一首《八十书怀》,其中有两句:“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能让叶帅写下这样诗句的伟人,也只有毛主席了。

毛主席与叶剑英两人共同经历了几十年的革命斗争,又都为新中国的建设殚精竭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31年初,从莫斯科回到上海,又转道香港来到中央苏区的叶剑英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两人的初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元帅

正值第二次反“围剿”期间,时任中央革命委员会参谋部负责人叶剑英,亲眼看到了仅有三万兵力的红军是如何在毛主席指挥下,用仅仅十五天的时间横扫七百里、歼敌三万余人,缴获两万余支枪。

从这次大胜开始,叶剑英心中已经认定,毛主席将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卓越领导人。

随后的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更让叶剑英肯定了这一点。苏区中央局关于战略的讨论和两次反“围剿”的胜利让叶剑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他的思想认识在彼时产生了飞跃。为此,他特别找到了毛主席“拜师”。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毛主席

叶剑英的谦逊和坦荡同样给毛主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同于某些从莫斯科回到中央苏区的干部,叶剑英再工作上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是称职的助手和帮手,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称赞他是“能上能下的好干部”。

与此同时,叶剑英也展现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再协助周总理、毛主席和朱德老总组织指挥赣州、水口、乐安等地的战役时,作为参谋的叶剑英都制定出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为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即便是之后叶剑英的职位一再降低,他也没有丝毫怨言。后来叶剑英表示:“革命事业很长,我做什么工作都是为革命,不能斤斤计较。”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毛主席和叶剑英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常年的战乱对于任意两个身处其中的人来说都称得上是“共患难”了,不过毛主席和叶剑英之间有过更加艰难却见真情的时候:红军长征过程中,叶剑英曾经三次帮助毛主席脱险。

第一次是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的时候,毛主席等人突然在土城遭遇敌人一个连的袭击。遵义会议是长征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党和军队刚刚要走上正轨,如果这时身为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遇害对革命事业的打击是无与伦比的。

幸好叶剑英率领通信排及时赶来打退了敌人。事后有人说,如果不是叶剑英及时赶来,这些重要领导人肯定要“吃枪子”了。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第二次是类似的情况。党中央正在打鼓新场附近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敌人的飞机突然来袭。

坐在门口的叶剑英先看到了飞机,他立即大喊“主席跟我来!”快速拉着毛主席跑到了屋外的茅草地里隐藏起来,避免了毛主席在显眼的屋子里遭到敌机轰炸。

最后一次的情况极为惊险。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胜利会师,随后党中央在毛儿盖的政治局会议上作出了兵分两路北上抗日的决定。

然而,张国焘不满意党中央的决定,擅自违背党中央的决议,背着党中央密电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右路军政委陈昌浩右路军南下。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张国焘

时任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截到了张国焘给陈昌浩的电令,他以最快的速度将此事报告给了毛主席。第二天,毛主席便率领由一、三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支队从右路军分出北上,在事态不可控之前脱离了险境。

此事后来被毛主席多次提及,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1937年3月的延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再次谈到长征时谈到了这封电报,并表示如果不是叶剑英同志,那么党内肯定要打起来的。

建国后再提起此事,毛主席又称赞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周总理也曾经公开称赞过叶剑英“报警”一事,提及当时如果不是叶剑英及时示警,毛主席又赶快出来制止,局势就会变得不可收拾。周总理感慨“在关键时刻才显出是同志嘛!”

这两句话正式出现是在1962年9月24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上,也有同志回忆毛主席曾经在更早的时候这样称赞过叶剑英。

诸葛亮之于蜀汉刘备、吕端之于宋太宗都是难得的贤相,给叶剑英这样高的评价显然是非常信任和认可他。

叶剑英不仅“不糊涂”,他还非常善于接受他人意见、反思自身。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1936年底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上,与会人员就“巩固地向前发展”还是“从发展中求巩固”两种观点展开了争论。

一般来说,都是先巩固后发展,因此毛主席提出地“从发展中求巩固”路线得到了大部分人地质疑。

反对者认为红军刚刚到达陕北,立足未稳,当地群众工作也没有做好,不适合过黄河攻打阎锡山。

毛主席则提出现在并不是一般的情况,必须要进入山西,在发展中才能求得巩固。听完毛主席地观点后,原本支持先巩固再发展地叶剑英改变了自己地想法,认识到了“从发展中巩固”的道理所在。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阎锡山

毛主席之所以提出这样“冒险”的办法,主要是因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长征刚刚结束,显然国民党方面不会放弃继续内战;在外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全面发动对华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毛主席认为只有我们表示自己有力量、为表示自己愿意抗日不断向北走,才能团结东北军,才能鼓舞民心,得到人民的认可。

被毛主席说服后,叶剑英全力以赴开始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他立刻组织地方党政机关积极做渡过黄河的准备工作,加强了对渡河先锋队和船工的技术训练和行政动员。

渡河后,根据毛主席和军委的指示,叶剑英指挥中路军与敌人巧妙周旋,并充分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封锁断绝敌人的粮食供给。

虽然中路军的兵力并不多,但叶剑英凭借自己精妙的布置和绝佳的战术成功钳制住阎锡山的晋军主力,圆满完成了军委的作战意图。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当然,叶剑英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会无条件听从别人。1940年3月的重庆召开的各军区军以上参谋长会议上,叶剑英便据理力争,避开了蒋介石挖的“坑”。

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国民党顽固派试图再度掀起“反共”浪潮的“鸿门宴”。按照蒋介石原定计划,他将邀请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和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并企图通过人数上的优势强行宣布共产党和十八集团军的“罪状”。

为此,他在会议议程上做了精心安排,将每位集团军参谋长的发言时间限制在了30分钟以内。

接到开会通知时叶剑英正因为摔伤了胳膊而进行治疗,但中共方面敏锐意识到此次开会邀请来者不善,叶剑英也决定带伤出席。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与女儿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叶剑英组织相关同志日夜工作收集资料,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相应对策,作出了非常充分的准备。

最重要的他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的方针,确立了自己本次在会议上的态度:“拥蒋抗日,反对摩擦,一切以抗战、团结、进步的大局为重”。

与会当天,叶剑英按照规定穿了黄呢子军装、佩戴中将军衔进入了会场。尽管他的手臂上还带着石膏夹板,但他的气势和态度依然让人无法忽略。

会议一开始,蒋介石便按照原计划杀气腾腾批评了冬季攻势的“失败”,要求“检讨”。随后,他话锋一转,将冬季攻势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十八集团军“游而不击”,还擅自加上了袭击友军、包庇叛军等罪名。

蒋介石精心安排的几名参谋,也立即站出来如同连珠炮似的不停发言,想要将这口黑锅直接扣在十八集团军身上。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面对国民党参谋长们的连番“进攻”,身处其中的叶剑英面不改色,冷静地听着每个人的发言。会议开到第三天的时候,眼见敌人的说辞就这么几个,叶剑英感觉到自己反击的时间已经到了,便主动要求发言。

这篇发言的腹稿显然是在叶剑英心中准备很久了,当他走上讲台时,他胸有成竹地且十分有针对性地讲述了作战问题和摩擦问题。他列举了大量战斗事实,有力驳斥了“游而不击”的谎言,更指出所谓“制造摩擦”的论调纯属无中生有。

当叶剑英讲到三十分钟时,全场一直鸦雀无声,且显然他还有话要说,军委会参谋次长仍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严格限制了他的发言时间。

但叶剑英也不是常人,他直接喝道:“我还没有讲完”,便旁若无人地继续了下去,台下的人被他的气势所震惊,也就没人再提起时间问题了。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与周总理

他继续讲的第一件事便是国民党张荫梧勾结日伪军进攻十八集团军。

蒋介石终于坐不住了,他在前排大声说道:“有这回事吗?”

所谓有理不在声高,叶剑英并不与他做口舌之争,而是将十八集团军缴获的张荫梧与日伪军勾结的材料的影印版,拿出来一件一件宣读并当中交给蒋介石。证据当前,蒋介石也无法抵赖。

就这样,叶剑英足足讲了一个半小时,每一个提出的事情都有充足的证据支持,且全部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令在场的非蒋介石嫡系的参谋们敬佩不已。

会议结束后叶剑英给党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这篇报告连同发言稿被毛主席交给了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同志传阅,并毗湿了“此报告得到大多数的同情”字样。董必武的称赞则更加直接“叶剑英舌战群儒”。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中共中央给叶剑英同志的悼词是“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这也是毛主席非常欣赏叶剑英的一点:在大关节时往往能够看清要害,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遇到毛主席之前,叶剑英已经多次展现了这种在关键时刻能够准确把握历史进程的能力。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时,他挺身而出保护了蒙难在广州的孙中山;

1926年北伐军打下南昌时,叶剑英果断拒绝了蒋介石要他担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的建议;

1927年3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后他立刻通电反蒋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7月,中共中央策划南昌起义的重要关头,又是叶剑英及时通报了汪精卫等人将诱骗叶挺、贺龙上庐山的消息,保证了起义的顺利进行。

正是因为看中了叶剑英这一点,毛主席才在关键时刻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交给了叶剑英。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毛主席和叶剑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亲自点将叶剑英担任新北平的第一任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和平接管北平需要熟悉北平、擅长统战工作、富有文化修养且不走极端,碰巧这几点叶剑英都占到了。

叶剑英在北平的工作非常出色,因此在党中央已经进驻北平、北平的局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毛主席再次钦点叶剑英率领大军南下解放两广。

叶剑英原本就是客家人,他对两广的情况比其他干部更熟悉,两广地区的人民也更熟悉、更加能接受叶剑英。

在广州的工作并不容易。刚刚解放时,国民党时常凭借空军优势派飞机前来袭扰、轰炸,隐藏在暗处的特务与飞机相互配合,曾经制造出几次非常险峻的情况,有两次甚至将炸弹扔进了市政府院内。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并且,国民党还派出了特务潜伏在叶剑英的身边,想要对他不利。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十分担心,他要求公安部门加紧采取反特措施,同时又专门发电报嘱咐叶剑英注意安全,注意不要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是集会和演讲。

叶剑英很感谢毛主席的关心,但他并没有因此便止步不前。相反,他依然出席各种群众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城乡的政策,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除了在军事、政治方面配合默契外,毛主席与叶剑英还是诗友。叶剑英很早就喜欢上了毛主席的诗词,在延安时就经常吟诵毛主席的诗。

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上公开发表了毛主席的18首诗词,叶剑英读后兴奋不已,尽管大部分他都非常熟悉,也依然反复吟诵,并主动给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解。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左起:朱老总 毛主席 叶剑英

作家刘白羽记得,1964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因为《诗刊》急着发排,他曾经从皮夹子里取出了校样来看。

坐在他旁边的叶剑英注意到了,对诗词非常感兴趣的他便问道是否可以给自己看一看。当时刘白羽在看的这组诗词是胡乔木同志从南方寄给毛主席的一组旧体诗,刘白羽如实告诉叶剑英,并提及毛主席修改的原稿才更加值得一看。

当时叶剑英的语气突然变得特别热情:“把那原稿送给我看一下,一定!”

对毛主席诗词的崇拜体现在叶剑英自己的诗词中,他有时会引用毛主席诗词中的句子。例如1978年3月他写的《忆秦娥·祝科学家大会》的最后两句是“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显然是从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演化而来。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毛主席也很推崇叶剑英的诗句。1965年7月陈毅写了几首五言律诗呈寄给毛主席修改,毛主席只改了其中一首,并在回信中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可像他们请教。”

两人非常有名的诗交发生在1976年元旦。这一天毛主席发表了他在1965年5月填写的两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两首诗词。

同往常一样,诗词一经发出叶剑英便立刻收集到了一份并认真阅读。当他看到《鸟儿问答》篇的写作时间时,不由得惊呼:“也是在1965年秋天!”

原来,同在1965年秋天的时候,叶剑英曾经写下过一首《远望》,这首诗与《鸟儿问答》创作在几乎相同的时间,更是同一背景。

这首诗原本是叶剑英在开会时吟出,写在了一张小纸条上。后来不知如何转送到了北京并发表在了10月6日的《光明日报》上。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毛主席对这首诗印象非常深刻,他72岁寿辰的时候曾经挥毫写下此诗赠给自己的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后来毛岸青和邵华将毛主席手书的《远望》寄给了叶剑英。

特别提到的是,这首诗原本叫《怀远》,毛主席手书该诗时有意将诗名改成了《远望》,并标上了写作地点“大连棒棰岛”

这首诗后来被叶剑英收入自编的诗集中,诗集的名字也被命名为《远望集》,封面上用了毛主席的手书。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毛主席

不过,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即便是几十年的老战友、诗友,也有离别的时候。1976年9月初,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差了

9月8日深夜,毛主席进入弥留状态,政治局委员们分组向他告别。叶剑英与李先念、吴德一组。

吴德后来回忆时提起,他们三人进去的时候毛主席还是有意识的,报上姓名的时候他知道。

向毛主席告别后,他们刚刚走到门口,毛主席又喊了叶剑英回去。可惜当时毛主席只能握住叶剑英的手,却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毛主席

临终时的毛主席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在此后的许多年里都是一个谜。

毛主席去世后,叶帅成了最怀念他的人之一。在此后的数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都强调要高高举起毛主席的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晚年他曾经多次含泪谈到毛主席的光辉业绩,并说道:“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

此后叶剑英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仍旧在中央支持了几年,直到1979年他看到年富力强的同志们已经挑起了重担,才申请退出了领导岗位。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以89岁高龄告别人世,留给了世界光荣的革命印记。

76年毛主席临终前,曾一直拉着叶剑英的手不放,至今不知何意

叶剑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遵义会议   两广   北平   党中央   苏区   集团军   参谋长   右路   临终   蒋介石   国民党   诗词   敌人   同志   情况   时间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