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1972年的一天,18岁的重庆知青张志远插队来到了四川省南江县。

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张志远学习了许多农业知识,也因此结识了当地农民佘林海一家人。

佘林海对他百般照顾,而在佘林海临终前,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张志远向他许下了一句承诺。

为了这句承诺,他无怨无悔地在深山老林里坚守了数十年。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一、响应号召、上山下乡

张志远是南江县的第一个知青。

这个工人出身的小伙子刚到村里,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大家都对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十分好奇,也很友善。

在下乡之前,张志远从来没干过农活,对于农业几乎是一窍不通。

因此,当地的政府特意将他安排在了村民佘林海家隔壁,让佘林海带着他一起干农活。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佘林海是个忠厚老实的农民,他比张志远大了12岁,对张志远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非常照顾。

平时张志远遇到什么不懂的地方,他都会主动指导,不厌其烦。

家里有什么好东西,也会给张志远留着。

为了让张志远更快地适应山里的生活,他还常常跟他谈心,说说村里的故事。

佘林海的妻子胡庭秀也很照顾这个年轻人,经常邀请他来家里吃饭。

在佘林海夫妻的帮助下,张志远很快便学会了许多农业知识,也和他们一家人也熟络了起来。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佘林海一家有六口人,膝下有四个儿子。

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清贫,但却很幸福。

而孩子们和张志远的关系也很融洽,他们常常缠着这个大哥哥,听他讲城里各种好玩的故事。

在佘林海家里,远赴异乡的张志远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这样的日子,一过便是两年。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二、突发恶疾、临终托付

可惜好景不长,一场意外的突然到来,击垮了这个幸福的小家。

在一次劳动后,佘林海突然咳血,住进了县医院。

经医院检查,他得了肺癌晚期。

在那个年代,肺癌几乎是无药可治的,何况佘林海家境贫寒,连买药的钱都出不起。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这个噩耗让他的妻子胡庭秀一下子慌了手脚。

那时候,他们的四个孩子最大的才8岁,最小的还在吃奶。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她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下地干活,哪还有时间去医院服侍丈夫呢?

看到佘林海一家人陷入困境,张志远毅然放下手头的事来到医院照顾他,报答他们的恩情。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他每天为佘林海端水喂药,尽心尽力地服侍。

还用自己知青的身份去粮站给佘林海换粮票,并把为数不多的积蓄拿出来给他买药。

尽管如此,佘林海仍是常常咳嗽、吐血,病情越来越严重。

弥留之际,佘林海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自己的妻子和四个孩子。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他拉着张志远的手,请求他一定要帮自己照顾好妻儿。

看着病榻上的佘林海,张志远毅然做出了承诺:

“大哥,我向你保证,嫂子和侄儿,我负责到底!”

听了张志远的话,佘林海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涌出,放心地闭上了双眼。

“大哥,你放心地走吧!”

此时张志远也已是泪流满面。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三、照顾家人、流言纷纷

佘林海离世时,张志远不过才19岁,却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五口人的重任。

他每天来到胡庭秀家,帮她做些挑水、背粮之类的体力活,还常常接送她的四个孩子上下学。

除此之外,张志远还要下地干活、种菜锄地,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但他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毅然用稚嫩的肩膀为这个破碎的家顶起一片天。

可渐渐地,村里流言四起。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由于胡庭秀是个寡妇,小伙的热心肠在别人眼里也就变了味儿。

替胡庭秀干活时,张志远便总能听到村里人在闲言碎语。

许多人都笑他是在“学雷锋”,“一个大男人天天跑到寡妇家里,也不知道是做些什么……”

作为一个思想先进的知青,一开始他并没有在意,毕竟身正不怕影子斜。

可是,谣言愈演愈烈,最终还是传到了胡庭秀的耳朵里。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胡庭秀的心里非常的愧疚。

丈夫去世后,张志远帮助了自己一家太多,却一直被人戳脊梁骨。

她不愿毁了自己和张志远的清誉,便决定狠下心来将他赶走。

张志远明白她的顾虑,可他也知道,胡庭秀已经走投无路了。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一个寡妇,又带着四个孩子,根本找不到人改嫁。

如果自己不帮他们,他们日后少不了被人欺负。

想到自己在佘大哥床前立下的誓言,他不由地辗转反侧。

思前想后,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地决定:“嫁”给胡庭秀。

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照顾他们了。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第二天,张志远便将自己的铺盖带到了胡庭秀家,向她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一开始,胡庭秀并不同意。

两人足足差了11岁,自己又是个寡妇,怎么能在一起呢?

但张志远却坚定地说:“只有我才能帮助你。”

听了他的话,胡庭秀感动得哭了起来。

她最终默许了张志远的想法,两个人从此便生活在了一起。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原本他们便是邻居,后来张志远将两栋房子之间的墙打通,房子变大了许多,也更方便照顾孩子了。

当时,张志远20岁,胡庭秀31岁。

对于这样的“老少恋”,村里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他们结婚后便是合法夫妻,村民们也不好再说些什么了,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清净了许多。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佘林海的四个孩子都很喜欢张志远,便亲切地喊他“爸爸”。

但张志远却严肃地说:“不许喊我爸爸,你们的爸爸只有一个。记住,你们永远都姓佘!”

结婚后,张志远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必须努力挣工分,养活一大家子人。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因此,他有什么脏活累活都冲在前头。

耕田犁地、抬石头,什么挣工分快他就干什么。

当时,生产队会定期到深山老林里拉竹子。

这个活非常辛苦,要在山里走上一天一夜,但是工分给得多。

张志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干完活回来,别的年轻人都只拉了五六十斤,而张志远一个人就拉了一百二十五斤。

他浑身伤痕累累,脚上也布满了血泡。

看到他的样子,胡庭秀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这是在拿命养家啊!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刚结婚时,胡庭秀与张志远只是名义上的夫妻,两人的结合,也只不过是为了避免流言蜚语。

但结婚后,张志远为了这个家尽心尽力,对待孩子们也是视如己出,渐渐打动了胡庭秀的心。

而胡庭秀的照顾也让张志远在繁重的工作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两个人情投意合,最终成了真正的夫妻。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后来,夫妻俩又生下了一子一女,一家六口也变成了一家八口。

作为一个知识青年,张志远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将孩子们都送去了学校读书。

为了挣学费,他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

衣服、鞋子穿破了,也不舍得买新的。

平时都是粗茶淡饭,只有在村里人办酒席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也算得上一种幸福。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四、拒绝返乡、留在深山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张志远好不容易适应了农村生活时,一个转机却突然到来了。

当时,政府出台了知青返城的政策。

工人出身的张志远,想要通过招工回城,可谓是轻而易举。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在别人打破头争抢回城名额时,张志远却犹豫了。

他从前一直梦想着能回城,但当机会真正到来时,他又放不下胡庭秀和孩子们。

眼见着远在重庆的父母不断发来电报催促,还打通厂里的关系寄来了证明材料,他的内心却是痛苦不堪:究竟是要背弃承诺,回到城里,还是坚守深山,照顾妻儿呢?

胡庭秀看出了他的犹豫,虽然内心不舍,但为了张志远的前途考虑,她还是狠下了心:“你还是走吧,你是大城市里来的,应该回去。我是山里人,就应该种地。”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张志远问她:“我走了,你怎么办?家里的孩子怎么办?”

胡庭秀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一日夫妻百日恩,你帮了我这么多年,你的恩情我记一辈子。你走吧!”

听了她的话,张志远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他一把抱住胡庭秀,坚定地说:“这个家是我们俩的,我不能离开你!”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他决定拒绝回城,留在南江县。

不久后,知青办的人就要离开了。

临走前,他们特地找到了张志远,最后一次询问他是否要回城里去。

而张志远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并礼貌拒绝了他们的好意:“我走了,这个家就毁了,这辈子就让我做点儿牺牲吧。”

知青办的人听了,深深地被这个重信重义的年轻人感动了,便给了张志远一家人1200元的安置费。

村里的人知道后,也改变了之前的偏见,对这个年轻人敬重起来。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平时遇到需要帮忙的时候,也尽力给他们搭把手。

从此,张志远便扎根在了南江。

1997年春节过后,知青之家的人们来到南江探望张志远。

从县城到张志远家还有好一段路,而当时正值隆冬,山中风雪很大,寒气刺骨。

知青们一路艰难前行,都在心里暗暗地想,山中艰难的生活,恐怕早已经压垮了张志远。

他们以为,自己会见到一个枯瘦干瘪、麻木迟钝的老头。

但到张志远家后,他们却惊奇地发现,张志远仍然和以前一样,操着一口重庆乡音,豪爽热情,仿佛二十多年的山村生活从未在他身上留下过痕迹。

张志远的六个孩子都尽可能地接受了教育,一个上了高中,四个读了初中,一个读了小学。

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需要给孩子们娶亲、成家。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因此,他还专门修了四间房子,给四个大点的孩子居住。

而他也一直在为孩子们的前途操心着。

按照政策,他的两个孩子转成了非农户口,当地没办法给他们安排工作,也分不到土地。

为了他们的工作,张志远急得四处找人游说:“我这一辈子就不说了,总不能让十几岁的娃儿既没有土地可种,又没有工作可干,你总得给他们一碗饭吃哇!”

在张志远的努力下,他的孩子们已经各自成家立业,也离开了大山,但他们仍然经常回到南江看望张志远夫妻俩。

如今,离张志远下乡插队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他也成了六十多岁的老人。

但他从未离开大山,仍在南江生活着。

20岁重庆知青小伙,“嫁”31岁带4娃的寡妇,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可以说,现在的张志远已经是个完完全全的农民,再也看不出当年知青的样子了。

时过境迁,唯一不变的便是他那热情爽朗的性格和信守诺言的美好品质。

一句承诺,一生坚守。

现代社会,我们看惯了尔虞我诈、背信弃义,但在不为人知的深山老林里,却有这样诚信的人,这样美好的故事,实在令人感慨。

人无信不立,张志远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熊开达 《巴山之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知青   重庆   寡妇   南江   南江县   深山老林   工分   恩情   小伙   村里   城里   家人   家里   年轻人   夫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