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2004年12月26日早晨,10岁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正在普吉岛海滩散步。她突然看见海水开始冒泡,泡沫发出咝咝声,就像煎锅一样。海水在涌来,但不再退去。她一下就认出这是海啸即将来临的迹象,并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从而挽救了大约100名在泰国此处海滩上的人。

蒂莉·史密斯是一个拥有知识的人类个体,她识别出海啸来临迹象并发出警告的行为,非常好地诠释了人类个体的智慧。只有懂得运用知识,管理知识的个体,才有机会成长为超级个体。

以上这个例子选自陈春花教授的新书《价值共生》。陈春花教授说,智慧是一个过程,不是知识,更不是数据或信息,是拥有知识的人类个体,在应用知识指导日常行为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状态。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陈春花,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 。

陈春花教授在《价值共生》这本书中,以数字化生存为背景,在数字技术带来变化的场景下,梳理所产生的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深入探索组织价值未来的方向。通过对数字化时代管理的解读,让我们认知到超级个体的崛起,对于组织的价值越来越重要。

我们将从个人角度的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分别为个人的职业规划,个体对于组织的价值,超级个体的知识管理。

一、个人的职业规划

对个人来说,工作似乎往往只是一种责任、一种职业,甚至可能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对一些人来说,组织是痛苦之地,充斥其中的毫无意义的内耗和竞争压抑着真正的创造力,人们无法满足于组织中的自我状态,却又找不到解决之道。

作者莫·卡里克与凯美·达纳韦在合著的《适配》一书中提到,实现工作的意义关系重大。工作意义与真实和重要的目标连接,这是人类生存的意义所在,也是你真正热爱工作的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大部分人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无法选择工作环境、选择组织架构。

有个朋友这两年不停地跳槽,说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要把时间投入到兴趣爱好上。可是,你问他喜欢什么,他说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少有工作是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活。很多事情,你不放在心上,是因为你没有得到好处。你不喜欢的工作,自会有人如获珍宝。

当我们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一点,人的生命不仅限于此。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要懂得利用以终为始的习惯。只有从结果往回看,才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如何选择,才明白我们现在工作的意义。很多事情,我们只有相信“相信”的力量,才能够坚持做下去。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二、个体对于组织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组织存在的意义就是绩效。企业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组织,来完成绩效目标。很多人对于管理的理解,就是管人。很多管理者,一跟别人提起自己管着多少人,就很有优越感。

对他们而言,管人就是指挥员工往东,员工绝不敢往西。什么事情都是我说了算,你们都得听我的。其实,管理的本质,是激活人。激活组织里的个人创造价值,帮助组织完成绩效目标。

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也从自我意识的觉醒发展为利他共生的觉悟,既确立了个人在组织中发挥的能动作用,又明确组织效率取决于整个团队的贡献。优秀个体更清楚这二者都不可忽略。这种觉悟是个体自我发展中的主动进化过程。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在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价值互动中,一方面,个体价值崛起,个体更加自主与自由;另一方面,在应对不确定性时,个人只有借助组织平台才会释放自己的价值,因为集合智慧的平台会更具有驾驭不确定性的能力。

从个体价值到集合智慧,这一转变是激活组织的选择,也是人类保持创造力从而实现人类基本理想的基础。在数字化时代,激活个体就是要创造一种共享价值的管理体系,使个体价值与组织价值整合在一起。

组织如果不能设定包含个体价值的组织目标而只强调组织价值,就无法吸引优秀人才,也就会失去组织活力。激活组织的关键,就是建立命运共同体。当企业价值、工作价值与个体价值三者一致,个体就会为了完成自我价值追求和组织价值追求,就会具有高自我效能感,不断的释放创造力。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三、超级个体的知识管理

知识就是命运。这几年比较火的词,莫过于知识管理。很多人都依托于知识付费这个风口,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摇身一变成为各种大咖。在数字化生存方式之下,每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既渴望知识,又应接不暇。

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信息爆发的能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充沛。选择、可能如此之多,却不知道哪个选择和可能与自己相关,人们因此陷入深深的焦虑;因迭代速度太快,信息过载,感觉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一种黯然的孤独油然而生。到底该怎么办?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知识最重要的特征是个人化。检验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变成自己的。

想要拥有知识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找到客观数据的真实来源;

第二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信息;

第三步,做出个人判断与鉴别,最终形成个人的相关知识。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你才可以讨论并拥有知识。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我们夸一个人,经常用聪明来形容,却很少用智慧?这是因为智慧是一个知识流。拥有智慧的人会充分获取数据,将其加工为信息,形成认知并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知识流动链。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学习、分析精确地掌握知识,而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知识。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思想家王阳明说过,“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怎样才是真正拥有知识?被理解消化后,经实践验证的,才是有价值的知识,只有经过这一过程,人们才会真正拥有知识。“知行合一”,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识是动词,不是名词。真正拥有知识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无法停留在已有的知识体系里,每个人都不敢停下来或放慢学习的脚步;每天都要学习与思考,否则已有的知识就会变成经验,而知识一旦成为经验就可能变成障碍。

这就像我们开头讲的那个故事,如果我们不去阅读,不去学习,我们接收信息的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都会变弱。真正拥有知识,你就会拥有辨别力,而不是分别心;你能提升认知,就不会再自我设限;你会主动改变自己,与变化共舞;你会主动迎接挑战,不再顺应惯性,不再故步自封。

《价值共生》这本书是陈春花教授2021年新作,也是十年数字化组织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她曾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多次获得《财富》“中国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领袖”及“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商业领袖”。

陈春花教授的《价值共生》,我建议想在数字化时代成为强个体的人读这本书,因为它为实现个体价值的崛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要选择当一个长期主义者。

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致力于做长期主义者的人,一定不是机会主义者。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要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我们着急工作,着急吃饭,着急生活,把自己的节奏搞得很快,这一切都要为追求让路。但我们又本能地厌恶不确定性,因为总看不到结果。很多人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都在观望,不愿意去行动。

这就形成两种情况:那些选择低头认真去做的人,因为他们相信,所以越往前走,结果越清晰。而那些耍小聪明的人,一心想要结果,不愿去行动,以致于永远停留在原地。我们要记住一点,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得到结果。

数字化时代,个体都在选择《价值共生》

数字化,注定是个分水岭。我们设定目标,就是为了努力去达成。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才能不负韶华。我们需要自己界定对于外界的认知与判断,有意识地创造出一个第三空间,让我们得以保持内在的稳定性,并由此感知整个世界,从而与之相处。

“道”在哪里?“道”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心里。


我是小镇,有两个娃的超级奶爸,总结分享育儿感悟,当个有趣的阅读推广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史密斯   个体   价值   时代   不确定性   认知   教授   意义   人类   智慧   目标   组织   知识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