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中腧穴个数最多的经脉,值得一提的是其背腧穴在临床治疗脏腑疾病应用居多,疗效显著。背腧穴是脏腑经气汇聚于背部的位置,因此对于脏腑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行头顶,头部支脉从头顶分出,行至耳朵上方。颠顶部直行的主脉,从头顶入里,联络大脑,折回出头项部,紧接着分开从头项部下行。背部第一支线,沿着肩胛骨内侧,夹住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柱旁肌肉处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膝后部的腘窝中。头项部的第二条支线,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髋关节,沿着大腿后外侧下行,与腰部下来的第一支线汇合与腘窝部,汇合后的经脉从腘窝处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到达足小趾外侧端,在此交会于足少阴肾经。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病变,则容易出现膀胱系统疾病与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疾病。膀胱系统:常见小便不利、癃闭、遗尿等。经脉所过疾病:常见癫痫、狂躁、头项痛、腰背痛、痔疮、眼疾、下肢痿痹等等。

足太阳膀胱经的络脉——飞扬,在外踝尖上7寸,与足少阴肾经相联系。可以治疗鼻塞、头痛、背痛、鼻出血等特殊的病症。

睛明穴,是膀胱经的首穴,位于目内眦,能治疗目系疾病,例如目赤肿痛、流泪、近视、视物不明、目眩、夜盲、色盲等,同时还能治疗急性腰痛。要注意的是,这个穴位比较特殊,处于眼眶内,故而针刺时直进直出,不宜提插捻转,出针后必须用干净棉球按压,以防出血,造成“熊猫眼”。

攒竹穴,位于眉头。此腧穴对顽固性呃逆有奇效,临床上对于呃逆,针刺效果立竿见影。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看名字就知道,这个腧穴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肾脏生殖系统,例如耳鸣、耳聋、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水肿等。同时也是腰痛临床必取之穴位。

次髎穴,在骶部,当骶后上棘内下方,横对第二骶后孔。此腧穴对妇科疾病效果奇佳,临床上常用来调理妇科系统疾病,例如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

委中穴,在腘窝腘横纹中点处,是膀胱经的合穴,也是膀胱的下合穴。“腰背委中求”,故而腰背部疾病均可取委中穴进行治疗,同时委中穴对于下肢痿痹、小便不利、遗尿、丹毒、隐疹等均有治疗效果。临床上可以根据辨证进行配穴加减。

至阴穴,是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也是其井穴,临床上比较特殊的作用是治疗胎位不正,在胎位不正时,可以在30——32周孕期时选至阴穴进行灸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阳膀胱经

喜欢经络的小伙伴,别忘了点点关注,给个赞加转发。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谢谢!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阳膀胱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足少阴肾经   委中   支脉   胎位   肩胛骨   脏腑   月经不调   腰痛   支线   下肢   经脉   穴位   膀胱   腰部   正经   疾病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