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阴脾经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其经气承接与足阳明胃经,从足大趾末端开始,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经过第一跖骨基底粗隆部,向上经过内踝的前面,再上行过小腿内侧前缘,沿着胫骨后,上膝关节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后,属于脾脏系统,络于胃腑。紧接着通过膈肌,夹食管边上行,联系舌根,散布舌下。其分支,从胃部发出,向上通过膈肌,流注心中,接于手少阴心经。值得一提的是,脾之大络,穴名为大包穴,在斜肋部,分布胸胁。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阴脾经

隐白穴,这是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井穴,这个穴位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它针对崩漏、月经过多有奇效,可以健脾止血。井穴为醒脑开窍之要穴,针刺时较痛,如果接受不了,可以酌情选择艾灸,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三阴交:顾名思义,是足三阴经交会的穴位,对于肝经、肾经、脾经的很多病种都有效果。针刺这个穴位有健脾利湿、补肾养阴、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失眠、眩晕等等一系列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常常艾灸三阴交,可以美容养颜。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阴脾经

大包穴,脾之大络,当全身酸痛时,可以上取外关穴,中取大包穴,下取阳陵泉穴进行治疗。脾之大络是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之外另有的络脉,合称十五络脉。可以统血养经,治疗全身疾病。

十二正经 之 足太阴脾经


喜欢的小伙伴别忘了关注、点赞加转发。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阳陵泉   手少阴心经   跖骨   艾灸   崩漏   脾脏   舌根   胫骨   白肉   太阴   穴位   针刺   大包   正经   全身   疾病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