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的创新与挑战



得益于电动汽车需求飙升,宁德时代只用不到10年时间就成长为按市场份额计算的全球最大电池企业,市值达到近1860亿美元。


宁德时代的创新与挑战

上月,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CATL)公布了一项新技术:区别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钠离子电池。钠是一种可以从盐中提取的廉价且丰度很高的材料。

“创新写在宁德时代的基因里,”这家中国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Robin Zeng)说,“也是我们快速发展的驱动力。”

总部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当地更出名的是茶园)的宁德时代,只用不到10年时间就成长为按市场份额计算的全球最大电池企业,为从特斯拉(Tesla)、宝马(BMW)到中国本土初创企业蔚来汽车(Nio)等车企供货。

过去一年,宁德时代股价上涨160%,市值达到近1860亿美元——超过除特斯拉和丰田(Toyota)外的所有汽车制造商,比其主要竞争对手松下(Panasonic)和LG化学(LG Chem)加起来的市值还要高。

曾毓群1968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时期。如今,他的身家与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的创始人马云(Jack Ma)不相上下。他的公司有9人登上了《福布斯》(Forbes)全球亿万富豪榜,追平了全球上市公司保持的纪录。


宁德时代的创新与挑战

宁德时代一直未受北京方面整顿中国科技行业的影响,同时借助了中国国内电动汽车需求飙升的东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周三表示,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7.1万辆,同比增长164%。

但宁德时代的这种崛起速度——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庞大的国内市场给予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将很难维持下去。本土挑战者正在加大努力挑战其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在面临来自国际竞争对手更激烈竞争的美国和欧洲,宁德时代的地位更不稳固。

中国伊维经济研究院(China Yiwei Institute of Economics)研究部总经理吴辉表示,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下降“不可避免”。伊维经济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智库。

“宁德时代的快速增长离不开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政府对本土企业的支持。”他说,“随着政策放松,竞争如今正在被引入(中国的)整个动力电池市场。”

国轩高科(Gotian High-Tech)正在合肥市建设一家正极材料工厂,作为其扩大锂离子电池产能计划的一部分。去年,该公司获得了来自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一笔11亿欧元投资。

比亚迪(BYD)去年与福特(Ford)的在华合资公司达成了供应协议,这是该公司首次与一家全球汽车制造商达成供应协议。按市场份额计算,比亚迪是中国第二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

宁德时代主导着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球生产,这种电池使用铁和磷酸盐,而非镍、钴等昂贵金属。这种电池被特斯拉用在其在上海生产的中短续航里程车型上,其中一些还出口到欧洲。


宁德时代的创新与挑战

分析师表示,通过将电池外壳最小化以减少材料成本支出等创新,宁德时代已成功将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降至100美元/千瓦时(KWh)以下,使得电动汽车成本与汽油车相比具有了竞争力。

中国投行中金公司(CICC)的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的电池产能将从今年的200吉瓦时(GWh)增至逾600亿吉瓦时,占全球市场的30%。

“汽车行业从不喜欢受制于一家供应商,但规模对电池制造很重要,而宁德时代拥有规模和低成本。”英国前瞻推动研发中心(Advanced Propulsion Centre)的分析师乔恩•雷格纳特(Jon Regnart)表示,“预测任何一家公司将一直保持主导地位都是愚蠢的——看看百视达(Blockbuster)和诺基亚(Nokia)——但在未来5到10年,宁德时代将在电池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然而,电池行业高管马克•纽曼(Mark Newman)表示,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面临来自老牌企业LG化学和三星SDI(Samsung SDI)的更激烈竞争。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乘用车电池装车量计算,LG化学一度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全球最大电池制造商。

“在中国以外,情况截然不同——宁德时代是挑战者,”纽曼说,“这对他们来说会更加困难,因为他们在欧洲没有规模优势。他们的制造规模优势很大一部分都位于本土。他们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还有待观察。”

宁德时代表示,其在欧洲的首座电池工厂——位于德国阿恩施塔特(Arnstadt)——将于明年年底前投入生产。该工厂将为从大众到宝马等欧洲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


宁德时代的创新与挑战

吴辉表示,应对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外交摩擦,以及努力保持相对于日本和韩国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都是该公司进军欧洲面临的新挑战。

创新可能成为一个关键分水岭。去年,宁德时代建立了一个名为21C的实验室,致力于电池技术创新,包括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该公司称有5000多名员工从事研发工作。

宁德时代表示,该公司的年轻科学家在钠离子电池研发方面处于领先,这种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成本。供应受限的锂的价格过去一年几乎翻了一番。

虽然钠的能量密度比锂低,但它更容易获得,成本也低得多。该公司表示,刚开始将尝试把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集成混合使用。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电化学制造专家Billy Wu认为,钠离子电池可能首先应用于固态储能。虽然用在汽车上“并未超出钠离子电池的能力”,他说,但“仍有一段路要走”。

而且他认为,中国电池行业将保持其优势。

“几年前,许多中国电池制造商在创新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很多韩国和日本制造商。”他说,“但他们拥有一支博士大军,如果投入足够的资金,他们最终会赶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三星   宁德   特斯拉   时代   欧洲   市值   中国   离子   本土   制造商   电动汽车   电池   成本   全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