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伟大的一生,是从他不同凡响的青年时期开始的。这个历史巨人的出现-AA安安偶然的,他的伟大成功和晚年错误也不是偶然的。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的童年和少年即17岁以前,是在他的家乡湖南湘潭韶山农村中度过的。他家祖辈务农,父亲是一个识字不多、精明能干、亦农亦商的富农,只希望儿子稍识文墨继承家业。


因此,毛泽东自幼的身份是小学生兼小长工或小长工兼小学生。耕田与读书,他更好读书,前后6年私塾,四书、《左传》等能背诵如流。


虽说这些经书枯燥难懂,其实自幼熟读就近似电脑的软件存储,成年后自便于应用;何况经过6年师范,老师指点和自己钻研,对之作了进一步的消化。这些孔夫子的书,显然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经书难懂,他最爱读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民间流传的小说,熟记其中的人物故事,倾心于造反的下层英雄。同时《纲鉴易知录》这类通俗历史读本,则逐渐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历史嗜好。


“小长工”读书认真,劳动也是认真的,犁、耙、栽、割,样样都在行,而且跟人争胜,抢干重活。


1910年秋,17岁时,他离开了束缚身心的家庭和闭塞的山村,来到当年的一个新式学堂。


他尤其喜读《新民丛报》,深受梁氏《新民说》的影响:“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这种必先“变化民质”的思想,同五四时期的“改造国民性”是一脉相通的。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不满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由此决定了他一生的方向和道路。


同不能忘记广东一样,中近代史不能忘记湖南这个地方。谭嗣同、唐才常、黄兴和陈天华都出自湖南。从王船山到谭嗣同,“趋时而更新”,“因时而变法”,经世致用,弃旧创新,形成所谓“湘学”实学学风,影响至大。


湖南还出了个曾国藩,“保卫名教,收拾洪杨”,传教与事功集于一身,所谓“中兴名臣,一代儒宗”。从梁启超、杨昌济到陈独秀、毛泽东都佩服过曾国藩。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恰同学少年

这种历史现象也说明,历史人物的评价甚为复杂;反面中有正面,正面中有反面;非中有是,是中有非,其主次、轻重就看如何历史地、辩证地对待。


武昌起义是以湖南革命党人为依托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种当年被世人称道的“湖南人精神”,有其深远影响。


在黄花岗起义时节,毛泽东到了长沙。武昌起义时,他马上投笔从戎,正式参军当兵,过了半年军营生活。这件事说明,革命形势到来时,革命与求学两事相较,前者对他是第一位的。


来源:李锐《毛泽东传:峥嵘岁月》第一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黄花岗   辛亥革命   韶山   水浒传   安安   新民   武昌起义   峥嵘岁月   长工   长沙   湖南   难懂   经书   反面   小学生   同学   少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