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媒体里关于博士数量的报道,一直像是个迷:一方面是我国博士培养规模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是各个高校发出呼吁博士生数量紧缺,那么我国博士数量真的是越来越"少"吗?30岁的博士搞科研到底难在哪里?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博士数量几何级增长,需求更加旺盛,科研人才供需矛盾需要调节

其实我国的博士非但没有减少,而且持续几何级别增加。

1982年我国的博士数量仅为302人,到了2017年数量就达到了83000多人。随着博士扩招,这个数量还会越来越多。

那么为什么我会发出博士越来越少感慨呢?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博士正在逃离科研,只想单纯搞个学术的博士越来越少。也看了一些新闻报道,情况确实是冰火两重天:有博士入职高校搞科研月薪5000,也有人进入一线大厂搞研发年薪百万,最近还有博士涌入街道办。

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博士都是未来的科学家,他们似乎更应该进入到大学研究所去搞科研,为国家为人类奉献聪明才智能,但为什么看起来最适合搞科研的名校博士们却放弃了科研?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幸存者偏差"。一个博士生月薪不到5000,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会引发一场海啸,而一个本科生月薪不到5000,引发的可能只是一阵微风。博士数量仅仅占国家人口的万分之六,一举一动都可能会上社会新闻。另外当前社会对财富和名声的渴望远远胜于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崇拜科学和科学家仿佛已经过时。

在西瓜视频创作人"爱较真的戴老师"讲述芯片的一期视频中:

一位家长愤慨的留言:"都是你们这些博士们不给力,搞得我们国家连光刻机都做不出来"。创作人回复说:"那让您的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微电子专业贡献一份力量吧。"他说:"那不行,我儿子还要'考公'呢!"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博士毕业搞科研,似乎更多的是与"清贫","冷板凳"、"掉头发"这一类词语挂钩。其实科研也只是一种职业,只不过是一个相对门槛较高、回报较低的工作,想要从事科研基本上是博士起步的。

临近30岁,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了,对别的行业了解也不多,很多人出于兴趣就选择了科研生涯,然而科研这条道路不仅充满荆棘,未来似乎也是一片迷雾。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如果你是一个过来人,就会觉得30出头搞科研真的是最难的时候,这种困难不仅仅是科研工作本身,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毕业都进30了,可能同学大学毕业工作现在都已经是个小领导了,而刚进入大学和科研单位的你还是个新人,讲师或者助教起步,可以说是处在科研人员金字塔序列的最底端。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新手到高手,一路需要不断的努力和选择,培养体系已经逐渐利好

进入"新手村",后面还有一堆任务等你"解锁"。首先面临是否组队的选择,要么加入教授们的团队,有"大牛"罩着平台和项目等资源是有了,但也有可能是给他人当"球童"。其次就单是打独斗全靠自己拿基金和项目来维持,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疲于奔命,但胜在灵活自由。

上面说的这两种选择各有利弊,但现在很多时候新人连选择的机会也没了,进入的门槛就是必须加入团队模式。新人确定了自身位置,下面就该努力打拼了。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30岁起步这几年肯定是最难的,都是从一路独木桥冲过来的,没有人想在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掉队,你面临的是和其他优秀博士的激烈竞争,更何况现在很多单位实施"非升即走"的政策。

30岁以后的这几年,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走向和今后的发展平台,一旦掉队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追赶,甚至只能放弃科研。虽然从事科研收入不高,但是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多呀。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30岁的新人们,不是办公室看文献,就是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工作时间压根没有点。去看看各大名校和中科院的研究所,大晚上实验楼灯火通明才是常态。其实科研也算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年轻读博士的时候谁没有通宵熬夜做实验写论文的时候。

30岁的博士们每天在单位解决各种高大上的科学问题,回到家里也需要面对结婚、买房这些让人头疼的现实问题,想要在科研之路成功走下去,青年科学家肯定要具有超强的个人实力,加上不错的运气。还需要社会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给予他们应有的成长环境和待遇。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但是这种情况持续改变,随着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多,对青年科研人员也有专门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国家自然基金中就设立有青年科学基金,限制申报年龄为35岁。这就是考虑到30出头的新人,科研基础相对薄弱,如果要和其他成熟的科研大佬们放在一起评审,那竞争力就不够了。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而青年基金相当于科研项目的"新手村",只能获得一次支持,完成这个青年基金之后就要走出新手村去申请面上项目和大佬们同台竞技了,当然社会上也有不少优秀企业在不断鼓励青年科学家的科研工作。

比如在这里我要说说阿里巴巴达摩院的"青橙奖",2018年设立这个奖项就是为了发掘和支持投身科研的青年科学家,奖励35岁以下的科研工作者,优先考虑尚未获得科学奖项的年轻人。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青橙奖"的获奖者不仅可以得到每人100万元的奖金,还会得到阿里达摩院各种科研资源的支持,阿里达摩院的青橙奖每年都有来自数学和物理的理论学科的获奖者,这也将极大推动社会各界对基础科学的重视,以及对科学人才的尊重。

例如今年"青橙奖"的候选人之一就是来自北京大学数学中心的杨诗武教授,从黄岗中学保送北大是国际奥数金牌得主,现在从事"双曲线偏微分方程和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上面这样的基础理论科学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既不能使我们的网速变快,也不能让粮食增产更多,但这些数学与物理物理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可能会影响我们看待宇宙的方法形成但总要有人仰望星空。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这些基础科学为什么这么重要,就像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情节,智子干扰了人类对基础科学的探索,也就遏制了地球文明的发展,基础科学是当代人类科技之根源,要想在芯片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也就必须依赖基础科学的进步。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总结:

青年科学家是科研的生力军,类似于"青橙奖"对基础科学的青年人给予经济奖励和资源支持,同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支持给到青年科技学家,让他们能够沉下心思,俯下身子全力投入到科研之中。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科学家是我国未来基础科学发展的保证,只有当我国的基础科学进步了,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技术的超越与领先。而博士到30岁还有怎么的难题要解决?他们需要怎么样的支持才能安心扎根基础科学呢?请观看西瓜视频创作人"爱较真的戴老师"在《为什么我国的博士越来越“少”?30岁真的是搞科研最难的年纪吗?》的深度解析。

关注更多科学人才发展历程、深度解析科研人才成长之路,请在西瓜视频搜索"爱较真的戴老师"。

相关阅读:

复读才考上三本,入职华为年薪201万,天才少年为啥这么牛?

上西瓜视频,涨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


我国博士培养数量持续上升,30岁搞科研,他们一直特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达摩   科研   数量   博士   我国   基础科学   创作人   较真   西瓜   科学家   新人   努力   青年   科学   更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