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开课丨4-7我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变革中职位的起起伏伏的

第四讲 风云变幻

1

没有良好的公司结构,业务就没有了载体

2

成立公司:一场咨询引发的新东方变革

3

合伙人之间,股权如何进行分配

4

从合伙人到股东,再到职业经理人,一场艰难的历程

5

定心丸:给股权定价

6

引进外部投资人的是是非非

7

我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变革中职位的起起伏伏的

8

卢跃刚对新东方稳定起到的作用

昨天讲到了职位变革中的很多起起伏伏。对于我来说,新东方从2001年开始变革到2004年变革结束,这四五年的时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考验。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创业者来说,如果被自己的合伙人或者是下属给欺负了,一般都是采用比较决绝的手段,要不把下属赶走,要不把合伙人倒过来整,这样的行为屡见不止。

但是在新东方的变革中,我必须要保证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新东方的发展,不管我个人受多少委屈,必须要保证新东方的发展,这件事情是不会变的。第二个保证就是,因为这些朋友从国外回来跟我一起共同创业,不管有多少矛盾,这些朋友关系、同学关系还在,也就是说,在感情上不能让大家伤得太厉害。所以,我的所有决策行为,都沿着这两条主线往前走,第一是新东方在发展,第二是我们这些人尽可能合到一起发展。

老俞开课丨4-7我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变革中职位的起起伏伏的

刚才我讲到公司结构,无论是总公司的股权矛盾,还是发展的矛盾,和北京新东方学校都是相对隔离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做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管理层和老师们,他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吵架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他们确保了学校正常往前发展,不受到变革中的任何纠纷的干扰。

新东方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从2001年开始各种矛盾吵架,实际上直到2006年上市这种吵架才真正结束。在这五六年中,新东方的业务依然保持着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另外一拨人在做事,这拨人包括后来在新东方占据重要岗位的沙云龙、陈向东,还有在上海的周成刚、李国富,他们没有受到我们这些人吵架的影响,我在一定程度上,把他们屏蔽在外。

第二个要素是解决矛盾。哥们儿之间的矛盾,无非是让利和让位两件事情,矛盾点都是在这个地方。第一件事情,我做的是让利。我曾经跟他们开了一个会,我说:“既然大家对我这么不看好,而且大家矛盾这么充分的话,现在反正已经股份化了,我个人有45%的股份,我把15%的股份让给你们,我就一分钱不要,从新东方离开,你们去分剩下45%的股份,你们去干新东方,但是我们不要让新东方散架,这件事情行不行?”

他们就讨论了一下,最后说,“老俞,这个不行,你分给我们了,我们谁都不知道,没有了你我们去干新东方,谁当头还是个问题。你走了我们最后反而把新东方做没了,你还落个好名声,是我们把新东方做没了,你从新东方离开了。而且你从新东方离开,你跑到上海、广州,说不定又干出来一个大学校,那我们守着北京也没什么意义。所以你还不能走,股份我们也不要。”

我说:“那就是我来让位,我现在当董事长、总裁,你们觉得我干得不合格,那就你们来做,我愿意让出来,我就当一个纯粹的股东,这样总可以吧!”这一点他们同意了,他们说:“既然现在干得有矛盾,我们也觉得你干得很吃力,那我们来试试看。”后来就变成了王强当董事长,徐小平当副董事长,又选了胡敏去当总裁,结果我在新东方什么岗位都没有了。

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首先是跟我的交接,紧接着王强当董事长,矛盾就开始集中到王强身上,胡敏当总裁以后,矛盾又集中到胡敏身上。大家发现,俞敏洪退到一边以后,我们之间还是要打架,其实是利益问题没有解决掉。大家后来终于意识到,要把新东方的事情理清楚,要带着新东方往前走,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经历了一轮大家都当过官,当过董事长、总裁,而且也都争吵了两三年以后,大家终于意识到,新东方的变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任何人都不可能一次性解决的过程,所以也都开始学会了稍微有点耐心。

老俞开课丨4-7我是用什么心态来对待变革中职位的起起伏伏的

在这个过程中新东方也有进步,比如说,董事会就开始有了规矩。当时新东方董事会很有意思,11个成员谁都不愿意离开董事会。我们就决定至少有一个规矩,就是如果某件事情我们要往前做的时候,11票中间至少有6个人通过,就能往前做。既然任何个人说话都不算数,将来集体说话算数,所以慢慢开始形成了董事会投票决议的规矩。

中间还出现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因为徐小平在某件事情上不守规矩,我提出必须让他离开董事会,居然大家都投票通过。这件事情对徐小平的进步和新东方的进步,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后来徐小平一直说,被投票离开董事会的那一刻,他终于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有规矩,其实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尽管我对资本一窍不通,但我知道新东方走向资本市场这条路已经是非走不可。当时我已经充分地意识到,新东方要走向资本市场,就意味着我本人必须懂资本,我必须去学习。所以在吵架的这几年中,我看的书大部分都是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股权管理的,还有美国股市萨班斯法案的具体条款内容等等,也跟业界一些做过上市公司的老总、朋友进行接触和接洽。

差不多在2003年年底,新东方内部的矛盾斗争差不多也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在资本市场方面的知识已经比其他人要更加丰富。

到了2004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回过来说,新东方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走向美国的资本市场,要引领未来,俞敏洪作为大股东、创始人,还得重新回到新东方的岗位上来。所以2004年我重新回到了新东方,继续做董事长、做总裁,后来把新东方带向了美国股市。

这是新东方股权结构改造中,我个人的起起伏伏和新东方的斗争,所以我说这是风云突变,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新东方其实在一路不断地往前发展。

7月-9月,“老俞闲话”将在80天的时间里,连载《蛋壳来了》APP上的“新东方成长历程”音频课程和由此出版的新书《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文字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新东方   合伙人   资本市场   董事会   北京   股权   规矩   董事长   总裁   岗位   矛盾   心态   事情   职位   关系   股份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