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摘自2020年陆续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黑海出海口的争夺,既是历史宿敌俄国与土耳其帝国之间的较量也是英法等大国谋求瓜分土耳其帝国遗产斗争的产物更是先进工业文明与落后封建专制间的对决。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博斯普鲁斯位于黑海北岸,约建于公元前480年,首都潘吉卡裴(Panticapaeum)。各城市的贸易由雅典人操纵,文化深受希腊影响。公元1世纪之后在罗马庇护下进行统治。从342年开始,王国时而归属蛮族,时而归属拜占庭。约370年为匈奴人所灭。图为潘吉卡裴(今乌克兰刻赤)遗址。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是英、法、土、俄等国因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现代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欧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战争以俄国惨败而告终,不仅引发了俄国内部农奴制改革,还给欧洲带来影响深远的军事革命和战地医疗革命。

兵家必争之地

克里米亚半岛又称克里木半岛,位于欧洲南部的半岛。它就像一只伸展开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鱼,长年不动地悬浮在黑海北部海面上。这里是连接欧洲和中近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南部海岸与土耳其帝国遥遥相对,西、南临黑海,东北临亚速海,北以彼列科普地峡与大陆相连,是重要的战略枢纽。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半岛海岸风景。克里米亚半岛位于欧洲东部、黑海北岸,地缘战略地位重要,长期以来为各大国必争之地。半岛总体上属地中海气候,这里风景壮丽优美,气候温暖潮湿,曾是苏联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半岛名城雅尔塔曾是二战时期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的地方。

公元前438年,克里米亚曾建立了与雅典关系良好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公元前15年,克里米亚称臣于罗马帝国。在此后长达10多个个世纪中,克里米亚半岛相继被哥特人、匈奴人、可萨人(西突厥民族)、拜占庭、金帐汗国占领。15-18世纪是独立的克里米亚汗国时期,由成吉思汗子孙在金帐汗国分裂后所建。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后,克里米亚汗国逐渐成为它的附属国。彼得大帝以来俄罗斯梦寐以求夺取南部黑海出海口,半岛为必争之地,为夺取它付出的代价可谓不小。为了将克里米亚半岛并入俄国版图,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沙俄同土耳其先后进行了8次战争。在1768—1774年第四次俄土战争中,由叶卡捷琳娜二世主政的俄国击败土耳其,土耳其被迫承认克里米亚汗国独立,克里米亚汗国实际上转向依附俄国,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1783年,沙皇俄国正式吞并克里米亚汗国,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纳入自己的版图。随着土耳其帝国的进一步衰落,南部黑海出海口一直由俄国牢牢掌控,直至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战败的俄国再次失去对黑海的控制,黑海实现国际共管。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俄国黑海舰队主要基地)进行的防御战。沙俄在塞瓦斯托波尔战役的失利标志着第九次俄土战争结束,也标志着沙俄再也无力向欧洲方向扩张领土。图为塞瓦斯托波尔战役防御战的俄军。

战争的爆发

长期以来,东正教和天主教一直在争夺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的巴勒斯坦“圣地”的管辖权。在“圣地”之争的背后,隐藏着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真实动机。1853年7月,俄国借口保护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为由出兵土耳其,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战争实质是俄土之间争夺黑海出海口的控制权。英国和法国为谋求本国在巴尔干的利益、平衡欧洲力量而趁机加入进来对抗俄国霸权。传统上沙皇俄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肢解奥斯曼帝国,蚕食鲸吞其领土,力求取得独占优势,控制黑海、君士坦丁堡和两海峡,以便自由出入地中海。而英国对东方问题的政策基调是:保持一个由它控制的表面独立的奥斯曼帝国,以保障英国在东方特别在印度的权益,并借此控制两海峡,遏制俄国势力伸向地中海与英国争霸。在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风暴中,革命的烈火燃烧到了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在“神圣同盟”成员国沙俄出兵帮助之下,它们才勉强稳住了形势。因此作为“欧洲宪兵”角色的俄国加深了在欧洲大陆“称霸”的错觉,沙皇尼古拉一世(1796-1855年)曾傲慢地宣称:“俄国的君主是全欧洲的主人,没有一个国家敢于挡住俄国的道路。”1853年,沙皇亲口对英国大使乔·汉·西摩说,土耳其是一个“病人”,有可能出现某种情势,迫使俄国去占领君士坦丁堡。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加农炮具有射程远、弹道低伸、弹丸飞行速度快的优点,是各种火炮中射程最远的一个。加农炮起源于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16世纪时欧洲人称之为加农炮,进入17、18世纪以后,加农炮在铸造技术上不断改进,杀伤力和射击精度大有提高,对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图为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加农炮。

1853年10月,土耳其政府向俄国宣战。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野心的争霸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捍卫帝国尊严的战争。1854年3月底,英法正式向俄国宣战,后来撒丁王国加入英法一方,从而使俄土交战发展成了一场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和黑海的国际战争。战争双方参战总兵力高达185万以上,其中俄军达120万以上,英法撒联军达65万以上。由于战争期间双方使用了更加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如重炮、新式线膛枪等杀伤力大的武器,而战地后勤保障不完善、医疗条件恶劣以及斑疹伤寒和霍乱等传染性疾病流行等,双方伤亡人数惨重,英法联军伤亡14万以上,俄军伤亡25万以上。

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是进入19世纪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是现代兵器、军事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新式线膛步枪、蒸汽动力战舰、铁路、无线电通讯等科技发明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线电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战争距离大众不再遥远,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战后军事后勤体系发展为一个独立部门,工程保障、战地医疗、后勤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1856年 3月30日,英、法、撒丁、土耳其、普鲁士、俄国等在奥地利签订《巴黎和约》。《巴黎和约》对俄国打开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是一个沉重打击,引发其国内的农奴制改革。英、法两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土耳其则沦为由欧洲列强支配和摆布的境地。

《巴黎和约》的签订

1856年3月30日,交战国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撒丁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奥地利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和约规定欧洲列强正式承认土耳其为“欧洲协调”的一国,并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完整”;俄国把多瑙河口及南比萨拉比亚归还给摩尔达维亚,放弃对奥斯曼帝国境内(包括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权,由列强共同保障其利益;黑海中立化,黑海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禁止各国军舰通行,多瑙河上贸易航行完全自由,对一切国家开放,并由英、俄、法、奥、普、撒丁和土耳其等七国组成“欧洲多瑙河委员会”来保证这一规定的执行。《巴黎和约》的签订对俄国打开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是一个沉重打击,沙皇俄国从欧洲霸权中跌落下来,列宁说“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战争中最大获利者英、法两国在奥斯曼帝国境内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土耳其则沦入由欧洲列强支配和摆布的境地。

知识链接 战地记者的出现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 出现了战地记者,可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也第一次出现。当时有记者声称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钟的进攻行动中就造成了约900名英国骑兵的丧生。作为颇具社会影响力的主流报纸《泰晤士报》当晚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后来有学者指出,当时英军骑兵的死伤并没有外界所想象的多,事实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后安然返抵家园,900多名的伤亡人数全是英国报纸渲染夸大后的数字。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技术来记录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知识链接 “东方问题”

“东方问题”指的是近代欧洲列强为争夺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从欧洲来看,奥斯曼帝国地处其东,故统称为“东方问题”。由于欧洲列强的插手和干预,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大国的干预和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巴尔干问题成为国际冲突的症结,巴尔干半岛也就成了欧洲的“火药桶”。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以及由此带来的西方列强对其“遗产”的争夺斗争是“东方问题”产生的根源。

话说世界系列:东方问题——克里米亚战争

《话说世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著名世界史专业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编委会,由世界史专业教授和博士为主组成创作队伍。《话说世界》共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内容囊括了从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历史。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帝国时代”是《话说世界》的第13卷,主要是指殖民主义的帝国时代,大致涵盖1815—1914年这段时期,跨越百年时间,而帝国主义则通过吞并他国领土或对他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霸权等,建立有形或无形的帝国,从而扩大本国势力范围。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欧洲各主要大国在均势外交原则下基本相安无事,但欧洲列强却在欧洲之外的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殖民争夺,甚至不惜发动局部战争。自大航海时代西方世界就一直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但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列强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

作者介绍

曹瑞臣 ,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2005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近代英国消费革命、消费社会兴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民族》《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等权威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话说世界—帝国时代》(卷13)著作一部。

曲兵,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欧洲问题特别是英国问题研究。近年先后参与《外国非政府组织概览》、《英国发展报告》(系列)等专著的撰写工作,并在《欧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瞭望》、《世界知识》、《东方早报》等发表时事评论文章数十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克里米亚   沙俄   巴尔干   黑海   奥斯曼   英法   克里米亚半岛   俄国   土耳其   战争   沙皇   帝国   列强   欧洲   英国   系列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