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约翰·纽曼

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巴黎第一大学法律系的先贤祠中心。巴黎第一大学的前身是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今天的巴黎一大是巴黎大学的主要继承者。巴黎一大的法政学院坐落于巴黎先贤祠旁边,这个曾经是国王为还愿而建的教堂,如今成为法国众多伟人的安眠之地。

令人失望的是,欧洲最早的大学跟纽曼这段话相差甚远,甚至是毫不沾边。作为12世纪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本身虽然属于学术文化领域,但是它们的兴起则有着广泛的社会与政治因素,梳理这些因素有利于我们对早期大学的了解。

知识也是力量

欧洲大学的兴起几乎与十二世纪文艺复兴有着并行的源头,这就是政府统治结构的演变。11至12世纪之间,君主的权力在西欧国家实现了普遍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王室政府的职能扩大,事务愈加繁杂。行政与司法权力的扩展,是以大量文书、令状、档案和卷宗为基本载体的,这对于麻雀虽小却非五脏俱全的王室政府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对于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变得日益紧迫起来,过去那种好勇斗狠的贵族是完全不能指望的,国王将业务交给他们无异于自取灭亡,因此这个权力与业务的真空就需要职业化的官僚队伍——准确来说是文员、秘书和收税员之类的下级僚属——来填补。

伴随着经济社会职能的扩大,政府不仅需要佩剑的贵族来保家卫国,也需要知识阶层来治理国家,正所谓“马上打天下,下马治天下”,知识变得和武力一样重要,它能给人带来权力。一方面是对人才的需求量变大,另一方面是欧洲整体文化环境的改善,自12世纪中叶以来大学在欧洲各地出现了。现在已很难厘清究竟哪里才是大学的发源地,而且也没有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大学的源头从来不是单一的,而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向来不均。举例来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往往被看做是欧洲第一所大学,这主要得益于它源远流长的罗马法研究;可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从教会学校发展而来的大学——比如巴黎大学同样历史悠久。孤悬海外的英格兰远离欧洲中心,但是牛津(Oxford)和剑桥(Cambridge)却是公认的最早一批大学,地处“再征服”前沿阵地的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ty of Salamanca)也是首要的学术中心。

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礼拜堂建于15世纪亨利六世时代,是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知识界的行会

我们对中世纪大学种种“乱象”的看法,实际源于以当今的标准去衡量最初的大学,这种“后见之明”阻碍了我们对中世纪的观察。早期的大学不仅不在城市郊区,而且许多城镇反而是以大学为核心形成的,这或许就是“大学城”一词最恰当的含义。比如英国的达勒姆大学(Durham University),它最初是以达勒姆主教的教会学校为雏形的,山丘上耸立的达勒姆大教堂是其主体部分。19世纪以后达勒姆主教失去了世俗治权,干脆把自己的主教宅邸,一座颇具规模形制的城堡捐赠给大学,此后学校的附属设施逐渐在达勒姆城内扩散。堪称是,与其说大学在达勒姆,不如说达勒姆在大学里。

大学一词的英文形式“university”有助于了解它最初的人员构成,本质上它就是一群以传授知识、研习学问之人为主体的联合(union,也指行会),这种联合与手工业者的行会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大学是知识的行会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中世纪欧洲是不存在的。贵族的后代是要练习骑射,成为战士或统治者的,而贫困的农民和劳工更是没有财力送子女进大学,毕竟上学是毫无经济产出的,所以进入大学的只能是城镇中的殷实人家。这些中产者的儿子们往往游手好闲,名声不佳。虽在大学却毫无文雅做派,一有机会就放荡自己,甚至和城镇居民大打出手。剑桥大学的建立就是拜这种学生所赐,当时牛津的大学生和市民械斗,约翰王介入此事并对牛津大学予以严惩,许多不甘受罚的师生跑到剑桥另立门户,这就是后来的剑桥大学。

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达勒姆大教堂也是达勒姆大学的组成部分,位于达勒姆城中心河畔的山巅之上,其雄壮的地理形势使其成为达勒姆的象征性地标。

小专题:新校区和“五月风暴”

大学究竟是否应该坐落在城镇中心,似乎是长久以来争论的话题,一直到20世纪犹未止歇。1968年席卷法国,震惊世界的五月风暴,最早也是由巴黎大学的学生挑起的。据说当时位于楠泰尔校区的大学生对校方的施政早有不满,又受到当时社会反叛思潮的长期熏陶,遂以“红毛丹尼”为首率先对政府发难,结果引发了一连串的罢课罢工,发展成五月风暴。

话说世界系列:知识分子行会∣欧洲大学的兴起

《话说世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著名世界史专业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编委会,由世界史专业教授和博士为主组成创作队伍。《话说世界》共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内容囊括了从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历史。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内容简介】

《王国时代》 是话说世界丛书的第3卷,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史、艺术、生活资讯娱乐、科技六个章题向读者介绍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欧洲国家发展的起源和变迁。西方文明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以罗马的崩溃为开端。5世纪后,真正意义上的“欧洲”才开始形成,现代西方世界正是脱胎于这个“欧洲”。西欧在罗马废墟上建立了崭新的王国体制,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滥觞。

【主编简介】

颜玉强,南京大学历史系1989届英国史硕士,毕业后在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1995年,与出版界前辈共同创立北京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总编。2015年至今为独立图书策划人。代表性的策划并主编有《西方哲学画廊》(7册,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外文明同时空》(6卷,入围第11届上海图书奖,获得首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再现世界历史》(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世界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中国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著作:《戊戌变法》(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五四运动》(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海上人事》(鹭江出版社)、《青田人在荷兰》(中国华侨出版社)、《安徽人文地理》和《安徽城市地理》(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等。译著:《牛津英国史》(合译,商务印书馆)、《里根自传》(合译,东方出版社)。

【作者介绍】

张子恺,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南京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博士,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和欧洲史,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参与三项国家社 科基金项目的研究,著有《北非战场》(与陈晓律教授合著),并在《世界历史》《学海》《南通大学学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欧洲   行会   剑桥大学   人民出版社   南京大学   莎士比亚   牛津   大学   世界   巴黎   英国   台湾   知识分子   出版社   世纪   系列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