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

文 安健

资深媒体人

文史随笔专栏作者、中国南社研究会会员



谁是俄罗斯画坛老大?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会说列宾,俄罗斯艺术史也是这么写的。列宾被视为一位艺术巨匠,在俄罗斯他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一样著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照搬苏联老大哥的一切,艺术也不例外,所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艺术爱好者,对列宾都是耳熟能详。他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像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样,几乎无人不知。但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列宾并不出名,对于西方艺术爱好者来说,列宾是谁,可能也不知道。但康定斯基的大名,在西方艺术界却是如雷贯耳,无人不晓,他是国际艺坛抽象艺术的鼻祖。前段时间,去上海西岸美术馆欣赏了康定斯基抽象画特展(见下图),进一步加深了这方面的思考。当然,"谁是画坛老大"这是个伪命题,不值得深究,我只是想梳理一下学习西方艺术史的感悟,并引出本文主人公康定斯基。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西方艺术史"忽略"了列宾

从艺术史家的眼光来看,俄罗斯的艺术一直游离于世界艺术史的体系之外,与西方艺术发展的步调始终不一,不在一个节拍上,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发展变化与西方艺术相比,相对滞后。曾有数个世纪,俄罗斯在沙皇的严酷统治下隔绝于世,切断了与西方文化艺术和思想的联系。比如欧洲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俄罗斯艺术仍跟随着在欧洲较为落后的英国肖像画艺术后面亦步亦趋。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出了个艺术巨匠布留洛夫,被普希金称作"俄罗斯画坛的初日。"但细细分析一下布留洛夫的代表作《庞贝的末日》,就能发现他拼凑了拉斐尔、 德拉克洛瓦作品的素材。后来的巡回画派,包括列宾的作品,也同样能找到西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画派的遗风与影子。列宾在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莫奈正在画《日出-印象》。给西方艺术界的感觉,列宾迟到了一个时代。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图为:列宾自画像)


俄罗斯艺术与俄罗斯文学的境遇完全不同,俄罗斯文学则在世界文学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俄罗斯艺术的境况则差多了,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但他的书中未提及俄罗斯艺术,当然也不会提及列宾。由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绘画史学家蒂芬·法辛教授担纲主编的《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受到全球艺术爱好者的认可与喜爱,被翻译成16国文字。画册中没有列宾,而康定斯基的画作却收录了三幅之多。


笔者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头脑里也刻着苏联文化艺术的印记,所以对列宾的作品也是很有感情,除了他的纤夫外,《托尔斯泰画像》《意外归来》《在库尔斯克省的宗教游行》《扎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复信》,都是我颇为熟知的画作。有一个朋友去俄罗斯旅游,在微信上发了一些参观冬宫的照片,我一眼认出了挂在冬宫走廊里的列宾名作《伊凡雷帝杀子》。笔者亦颇为列宾打抱不平,西方艺术史不应该如此轻慢列宾。但俄罗斯艺术被西方忽略,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列宾《意外归来》)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列宾《伊凡雷帝杀子》 )


俄罗斯艺术失去的机会

艺术的话语权,从文艺复兴以来,虽然一直掌握在法、德、荷等欧鲁巴国家手中,但西方艺术史家也并不一味排外,比如对东方的日本艺术就赞许有加,日本江户时代产生于花街柳巷的民间艺术"浮世绘",其色彩与构图开风气之先,深得西方艺术家的喜爱与重视,从十九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等诸现代流派,无不受浮世绘风格的影响与启发。马奈、莫奈、梵高等都喜欢和收藏了许多浮世绘作品,并从中吸收养份。中国古代艺术也曾受到西方艺术家的青睐。


其实俄罗斯也有短暂与世界艺术同轨的时机,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侨居在国外的康定斯基与夏加尔等画家相继从欧洲回到祖国俄罗斯,与国内的马列维奇,罗琴科等,一起推波助澜,刮起了一股艺术新风,抽象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至上主义,立体主义,新概念层出不穷,引领风气之先,令西方艺术界刮目相看。康定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美术学院教授,还协助组建俄罗斯博物馆,并在莫斯科举办了他的个人展览。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康定斯基《灰色之中》,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康定斯基《浅底色绘画》,展品。)


可是好景不长,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艺术风向渐渐转变。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最终遭到了拒绝,许多新艺术运动也都纷纷偃旗息鼓。尤其当写过长诗《列宁》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自杀后,情况更糟糕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被冠于革命的前缀词,巡回画派也遭到非议,艺术成了戴上镣铐的舞蹈,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列宾晚年孤寂地居住在家乡圣彼得堡远郊的一个乡镇,一次大战后划归芬兰。虽然列宁多次盛邀他回归俄罗斯,但列宾拒绝了,他心中的艺术之火已熄灭。俄罗斯艺术也再次与世界艺术板块脱离。


康定斯基盛名于域外

康定斯基的艺术风格在俄罗斯遭到不正当对待后,他被迫离开了祖国,来到欧洲,却受到了西方艺术主流的欢迎,他们把康定斯基尊为世界抽象艺术的伟大先驱。并盛邀他担任德国著名的包豪斯艺术学院教授,开启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艺术生涯。包豪斯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院校,它创建了西方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无可辩驳的卓越成就。包豪斯也成为当时先锋派艺术家们的精神领地。包豪斯风格成为了现代主义风格的代名词。


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担任了十一年教授,直到包豪斯被德国纳粹强行关闭,他是学院最资深的教授,声誉卓著,门生如云。在此期间,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也从最初的具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变成了纯抽象的符号。他还出版了艺术论著《点,线,面》,此书在艺术界影响巨大,被誉为抽象艺术的"圣经"。康定斯基晚年定居巴黎,并加入了法国籍,所以西方艺术史最终把他归类为法国画家,而非俄罗斯画家。但康定斯基确实是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其祖父是沙皇册封的西伯利亚贵族。康定斯基七十多岁的人生中,有一半是在俄罗斯度过的,但并不得到祖国的认可。而他的艺术创作的辉煌期则是在德国与法国那种开放而浓烈的艺术氛围中成就的。康定斯基的晚辈同胞、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也有同样的境遇,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反遭祖国驱离,终老于海外。这些都是俄罗斯文学艺术的悲哀。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图为:康定斯基晚年在法国。)


我对抽象艺术并不"感冒"

这次在上海展出的康定斯基抽象艺术大型回顾展,是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合作,展品全部来自该中心,这也是康定斯基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十分难得,共有百余幅作品,分几个艺术阶段陈设展品,很有学术性。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图为:西岸美术馆的海报。)


我去参观时,展厅里少年观众多于成年人,这与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抽象艺术有关,因为少年人的思维中没有成见与定势。我虽是成年人,但对抽象艺术并不感冒,从某种程度上讲,抽象比具象更能调动欣赏者的思维能力,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所以我对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西方现当代艺术,一直有种偏爱。这次展览,为现代艺术的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今年也正值康定斯基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观摩展览,也是对这位艺术大师最好的致敬。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展厅的观众。)


我得承认,当我面对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比面对莫奈、德加、塞尚、梵高等一众印象派或后印象派画家,要多一份生疏感,这是不容置疑的。虽然我对康定斯基并不陌生,他的画册,他的艺术著述,我早已反复浏览过,我书架上有一本介绍康定斯基抽象画艺术的书籍《情感与符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买来读了。但直面画作时,仍然有种生分的距离感,与印象派那种迅即就能调动起你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印象派炽热,抽象派冷峻,你要与抽象派热络起来,得费一番功夫。就像与恋人约会,与抽象派很难一见衷情。对于抽象艺术,你不能先胸有成竹,而要虚怀以待,留出空白,再将抽象的画面代换进去,慢慢品味。就像南方人第一次吃羊肉泡馍,得慢慢掰,慢慢吃,急不得。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笔者在欣赏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展厅一角。)


"不求甚解"是一种好态度

看抽象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非要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但很可能会失望。另一种态度是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如此这般才能"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人曾经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毕加索说:“你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你听得懂吗?”毕加索的问答妙极了。


艺术欣赏不要纠结于懂与不懂,它不是求解一道方程式,并没有标准答案。面对一幅抽象画,一千个观众可能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抽象画也并不那么玄虚,只要你放下戒备心理就行。夏夜,你仰视星空,遥望北斗,你就是在欣赏一幅大自然的抽象画。大街上姑娘穿的衣衫上的抽象纹饰你瞄一眼,并没觉得不正常。可是把这抽象纹饰放进美术馆墙上的镜框里,你就会跟自己绞劲,觉得这图案不可思议。为什么? 这就是戒备心理在作崇,作为艺术品,你总觉得非要问个为什么? 而作为服饰图案,你只要觉得顺眼就行。如果把这个戒备心理放下了,就会扫除欣赏的人为障碍。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康定斯基《有红迹的画》,展品。)


抽象画是一种“视觉音乐”

欣赏抽象绘画,得有一个先决条件,你不能首先从心理排斥它,有个朋友看了我在微信发的康定斯基抽象画图片,就说这是精神病人画的,这个态度要不得。


抽象是艺术的基因之一,艺术的起源,最早都是从抽象形态开始的,原始洞穴壁画,摩崖石壁涂鸦,史前彩陶纹饰,都是较为抽象的。中国的文字从结绳记事,到甲骨篆字,也是由抽象到繁复。当然远古的抽象是无意识抽象,如今现代派的抽象是主观性抽象。如今的抽象绘画是与具象绘画(亦称写实绘画)相对应的。具象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其描摹的对象是客观的物象,并且是具有情节的,是叙事性的。而抽象绘画,其描摹的对象是非物象的,无情节的,它摆脱了一切客观的羁绊,化实为虚,在主观世界中天马行空。


哲学家叔本华在一个世纪前就为抽象绘画打下了伏笔,他说:"一切艺术都向往着音乐的形态。"在一切艺术中,音乐无疑是最具有抽象本质的。假如你是一名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你若能欣赏瓦格纳、德彪西、勋伯格的音乐,那么你欣赏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波洛克的抽象画,应该也没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就是流动的音乐,色彩的歌唱,他声称要创作出一种“视觉音乐”。他的代表作品中便有以音乐为主题的《作曲》系列。 康定斯基从小就喜欢音乐,十岁时就演奏钢琴与小提琴,所以他的绘画中能表现出音乐的节律。康定斯基曾说:“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而心灵则是钢琴的琴弦。画家则是弹琴的手指,引发心灵的震颤。”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否引起你内心愉悦、欣喜和震憾,这是审美的最高境界,音乐如此,绘画也是如此。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康定斯基《作曲IX》,展品。)


抽象艺术的一次"意外"

康定斯基的绘画,早期也是具象的,后来慢慢呈现出抽象的意识。而一次意外,更让他坚定了抽象画创作的趋向。某一天,他从外面回来,走到自己的画室门口,抬头一瞥,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发现一幅无法描述的,美妙无比的,充满内在激情的绘画出现在眼前。画面像激越的音乐旋律回荡在耳边,让他无比激动,不能自已。其实这是一幅他以前画的画,偶然被他的助手倒挂在墙上,康定斯基一时没有发现,惊为奇作。这就是抽象的奇妙效应。


第二天当这幅画被准确挂起后,康定斯基看了大摇其头,高声说:“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绘画。”从此就坚定了他抽象绘画的创作意念。艺术的魅力总是出人意料,就像抽象艺术的助推力始于一次“意外”,所以德国艺术史家阿尔森-波里布尼在他的著述《抽象绘画》卷首第一段文字,就讲述了康定斯基的这个有趣故事。


其实要说意外,也不尽然,可以视作康定斯基艺术思维超越临界点的一次"梦游",艺术创作中的一次不经意的"触发",其实康定斯基早已为这次"意外"作好了艺术审美与创作实践上的准备与铺垫。艺术往往收获于水到渠成的意外之中。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康定斯基《无题》,展品。)


康定斯基的"五阶段"

西岸美术馆的这次展览,将康定斯基的绘画创作分成五个阶段,初始阶段,穆瑙时期,俄罗斯时期,包豪斯时期,巴黎时期。初始阶段的绘画,仍是具象作品,以风景画为主,色彩上受到印象派与野兽派的影响。穆瑙时期是指康定斯基在德国穆瑙的创作,他的抽象画风格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俄罗斯时期是指一战时期康定斯基回到俄罗斯,呆了七年。这时期既有抽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有在俄罗斯受到挫折后短期回归具象绘画的犹豫。包豪斯与巴黎时期是他的浪漫抽象主义向几何图形的纯抽象艺术发展与定型。在这五个时期中,我最喜欢的是穆瑙时期,那个时期康定斯基的抽象画最具魅力。穆瑙是德国慕尼黑郊外一个不太知名的古老小镇,它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下,后因康定斯基与女友嘉碧里勒-蒙特和好友弗朗茨-马克等在此成立了"蓝骑士"艺术社,这里便成为艺术家的天堂,逐渐闻名。如今那里建有康定斯基博物馆,是研究康定斯基的重要场所。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慕尼黑穆瑙小镇)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穆瑙康定斯基博物馆。)


慕尼黑我倒是去过,去了那里的奥林匹克公园,这个公园暴得大名,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此举行,并发生了奥运史上最大的惨案,11名犹太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我还去了公园旁的宝马公司的总部。但没去穆瑙小镇,那时也不知道有个康定斯基博物馆,颇有遗憾。下次有机会再去德国,一定要去穆瑙朝拜一下。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图为:慕尼黑宝马总部。笔者摄)


我偏爱浪漫的"热抽象"

我对康定斯基在穆瑙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抽象画的喜欢程度,要高于他后期在包豪斯法国的纯几何抽象画。浪漫色彩的抽象画,也可称为"热抽象"。后期几何图形的抽象,也叫"冷抽象"。康定斯基早年喜欢文学与音乐,典型的文艺青年,所以早期的抽象绘画中充满着浪漫色彩。后来到包豪斯当了教授,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大本营,导致康定斯基也偏爱几何三角图案,很有些理工男的味道,这个时期的抽象画,画面过于冷漠,似乎拒绝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参见下列两图)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康定斯基《白色之上》,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 康定斯基《汇手点上》,展品。)


我偏爱康定斯基具有浪漫色彩的"热抽象" (参见下列图片),因为它能较快地触发我的交感神经系统,调动起审美的积极性和情感思维,让审美者快速进入画面营造的一种特定气场,从而融为一体,达到一种审美的高峰。冷抽象,温水煮青蛙,容易造成中途情感丢失,将审美过程煮成一锅夹生饭。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偏好,也会有不同的心理预设,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艺术所呈现的多样性,正是艺术审美的魅力所在。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康定斯基《印象V》,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康定斯基《即兴XIV》,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康定斯基《漫步》,展品。)


安健《俄罗斯画坛,谁是拿摩温?--兼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

附言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抽象画的欣赏,就象是一次目的地不明的旅行,可能会大有斩获,也可能会有所失望。但是人生的旅途,多领略一些陌生的风景,总是有收获的。


在万般皆为唯物的尘世间,人的内心情感是需要一些抽象精神来填充的,不然心灵将会过于负重而失衡。这就是我喜欢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原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康定斯基   抽象画   俄罗斯   伏尔加   拿摩温   慕尼黑   画坛   具象   印象派   法国   展品   抽象   色彩   时期   意外   艺术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