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本文已经获得话说世界公号授权发布

本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话说世界》20卷丛书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话说世界(13):帝国时代

作者:曹瑞臣,曲兵

京东

购买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世界。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阿富汗扼南北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我国唐代的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即是取道阿富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了历代征服者的必经之路。历史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者成吉思汗和帖木儿都曾经在阿富汗留下足迹。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亚成为世界地缘战略的心脏地带,它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在大陆上是连接东亚、南亚、中东和欧洲的枢纽,成为东进西出、南上北下的必经之地。大陆强国沙俄为了打通经中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海洋强国英国为了在中亚堵住俄国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两国进行了近百年的冒险和对抗。“俄国熊”与“英国狮”掰手腕,动用除全面开战以外的一切手段:间谍、刺探、代理人战争。英国诗人吉卜林称之为“大博弈”(The Great Game)。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称汗,宣布建立国家。从1835年起,多斯特·穆罕默德成为埃米尔,建立巴拉克宰王朝。1840年11月,他成为英军俘虏,被关押在印度,1845年重登王位。图为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和他最小的儿子。

第一次英阿战争

阿富汗地处俄国同英属印度之间,俄国把它看作南下印度洋的跳板,英国则视其为维护印度安全的北方屏障。阿富汗巴拉克宰家族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Dost Mohammad Khan,1793-1863年)成为英俄争夺的对象。英国人承诺帮助这位普什图族王公统一阿富汗,并在喀布尔派驻一个常设代表团。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派人出使喀布尔,声明支持阿富汗人的领土要求。东印度公司和多斯特·穆罕默德决裂之后,找到了被巴拉克宰家族推翻的前王室继承人沙·舒加(Shah Shujah),并和锡克帝国缔结了三方盟约:英印军和锡克人出兵帮助舒加推翻巴拉克宰王室;舒加复国之后宣布阿富汗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并协助英国人对抗俄国。1838年12月,约翰·基恩中将(John Keane)指挥的印度军团离开旁遮普,揭开了第一次英阿战争的序幕。这支部队包含1.5万名英国和印度籍官兵,分为步兵、骑兵和炮兵,相继占领了坎大哈、加兹尼和首都喀布尔。1839年8月,舒加被扶上王位,宣告杜兰尼王室复辟。多斯特·穆罕默德于1840年11月向英军投降,随即被流放到印度。舒加毫无政治根基,反对新政权的叛乱不断发生。1841年11月,喀布尔发生暴乱,英军应对不利。1842年1月,英国驻军以对方保证安全通行为条件,同意撤出喀布尔。约4500名英军与12000名后勤人员和家属在撤退时遭到阿富汗军民的一连串袭击,只有威廉·布赖登医生一人逃回贾拉拉巴德。1842年秋,英军卷土重来,占领喀布尔并进行报复。阿富汗人民掀起更大规模的抗英斗争。1842年底,英军撤出阿富汗,中断了在中亚的扩张企图。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第一次英阿战争是英属印度(参与战斗的英军部队大部分由印度人组成)与阿富汗之间的一场战争。这是19世纪期间,英俄在中亚角力(“大博弈”)时的首场大型冲突。

俄国对中亚的征服

俄国于1856年鼓动波斯进攻阿富汗西部重镇赫拉特,此举恶化了波斯与英国的关系。就在波军占领赫拉特当天,英国对波斯宣战。1856年12月4日,英国波斯湾分舰队占领哈尔克岛,次年3月在波斯南部的霍拉姆沙赫尔登陆。在法国斡旋下,英国撤出波斯,波斯撤出赫拉特并放弃对阿富汗各汗国的宗主权和领土要求。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后,俄国人决心在中亚扩张领土来弥补克里米亚的失利。1865年5月,米哈伊尔·切尔尼亚耶夫少将(Mikhail Chernyayev)率领1900名俄军和12门大炮冒险侵入浩罕汗国境内, 6月16日占领了3万名大军防守的塔什干。1868年4月,康斯坦丁·冯·考夫曼(Konstantin von Kaufman)派遣3500名俄军入侵布哈拉汗国的重镇撒马尔罕。随后的几个月里,考夫曼连续击败布哈拉军队主力,迫使埃米尔(国王)承认成为俄国的保护国。1873年春天,考夫曼集结了一支1.3万人的大军发动对希瓦(又译“吉发”)汗国的全面远征,于当年5月攻下希瓦。1881年,俄国强迫波斯签署《阿哈尔条约》,波斯宣布永远放弃对希瓦、布哈拉、浩罕汗国和阿姆河以东地区的主权。到1885年,俄国基本完成对中亚诸国的征服,兼并的总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阿夫里迪人是居住在白沙瓦(Peshawar)边界地带的普什图族山地部落,勇敢好斗,擅长游击战。第一次英阿战争中,英国人开始与他们发生冲突。图为英国随军记者1878年拍摄的阿夫里迪纠察队,队员随身携带的是阿富汗滑膛步枪。

第二次英阿战争

俄军南下的迅猛势头威胁到印度的安危。作为回应,英国企图再次侵占阿富汗,将之作为对抗俄国的缓冲地带。阿富汗的执政者谢尔·阿里(Sher Ali)试图在英俄两国之间维持一种不偏不倚的状态,但英俄两国矛盾激化后都迫切要求阿里选边站。英国驻印度总督利顿勋爵(Lord Lytton)称阿富汗不过是“夹在两只金属罐之间的小陶罐而已”。1878年,俄国向阿富汗派出的使节团获准进入喀布尔,而英国的使节团却被阿富汗军队拒绝入境。利顿勋爵决心粉碎这个“小陶罐”,派出三路大军入侵阿富汗,发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谢尔·阿里逃离阿富汗,控制喀布尔的英国向阿富汗派驻总督。英国驻阿总督到任2个月后即遭暗杀,导致战争再起。1881年,阿富汗统治者阿布杜尔·拉赫曼同意英国掌管阿富汗的外交,英军再度撤出喀布尔。

俄国通过吞并里海东岸的土库曼来威胁阿富汗西部的安全。1885年3月31日,俄国军队在梅尔夫和赫拉特之间的偏远绿洲潘杰(今土库曼斯坦谢尔赫塔巴特)袭击了当地的阿富汗守军,打死600多人。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视之为公开挑衅,从议会寻求了一笔预算外拨款,皇家海军做好了进攻黑海和海参崴的准备。俄国也援引1881年缔结的“三皇同盟”条约,要求德、奥两国在战争爆发时给予自己援助。德、奥、法、意各国代表接连在伦敦和圣彼得堡之间斡旋,最终平息了这一风波。1887年,俄国与阿富汗签署勘界条约草案,英国同意双方的现有控制界线为俄罗斯与阿富汗之间的边界,英俄在阿富汗的冲突暂时告终。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1880年8-9月,弗雷德里克·罗伯茨(“坎大哈的罗伯茨伯爵”)将军所属部队攀越300多座高山,经过20天的急行军后抵达坎大哈,一举打败阿尤布汗的阿富汗军队,取得第二次英阿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图为一支英军部队在亨利·布什曼中校的率领下向坎大哈行进。

英俄瓜分帕米尔高原

1890年,俄军侵入帕米尔高原地区,而英国的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中尉进入这一地区查探时却遭俄国人强行驱逐。英国首相格莱斯顿要求永久性地解决俄阿边界问题以及英俄两国在帕米尔的控制区划分。1895年3月,英俄外交部互换照会,确定了在帕米尔达成谅解的五点协议。至此,欧亚大陆腹地的均势已经形成:英俄两国再也无法觅得可以轻松攫取的区域,每获得一分利益都须冒发生全面战争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一后果,同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德意志帝国,双方于1907年8月31日在圣彼得堡缔结了《英俄协约》,对两国在中亚和近东的势力范围做了全面划分:波斯北部约7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为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35.5万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为英国势力范围,两者之间约50万平方公里为中立地带。俄国放弃对阿富汗的领土和政治要求,承认其为英国势力范围,英国则保证不妨碍沙皇在中亚各汗国的统治。传统意义上的英俄“大博弈”告一段落。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帕米尔高原,中国古代称葱岭,横跨塔吉克斯坦、中国和阿富汗,是亚洲多个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平均海拔4000-7700米。在清朝全盛时期,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所管辖,清末遭英国和俄国染指。

知识链接 赫拉特

赫拉特(Herat)是阿富汗西部的绿洲城市,位于喀布尔西约600公里,哈里河中游右岸。曾经的历史名城,是把波斯、印度和中国连接起来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贸易枢纽和中转站,战略地位重要。始建于6世纪,曾被阿拉伯、波斯等国占据,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在1381年攻下了赫拉特市,以中亚为中心建立起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四子沙哈鲁将帖木尔帝国的首都迁到这里,成为伊斯兰文化和学术中心之一,19世纪时该城又成为英国和俄国的战场。

知识链接 阿古柏汗国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窜入新疆,1867年建立所谓“哲德沙尔汗国”,后改称“洪福汗国”,自立为王。1876年,浩罕汗国被俄国灭亡,其部众投奔阿古柏,一时气焰颇盛。英俄两国都渗透和拉拢“洪福汗国”。俄国于1872年与阿古柏签署条约,承认该政权的“合法性”,向阿古柏提供武器、棉布等重要物资,并派军官协助训练军队。英国向阿古柏提供步枪和大炮,1874年签订“英阿条约”,除了和“俄阿条约”类似的条款外,还规定双方互派“大使”。鉴于“哲德沙尔汗国”在新疆胡作非为,而且与英、俄勾结,意图分裂新疆,已严重威胁清朝边疆安全。1875年,左宗棠挥师入疆平叛,1878年收复新疆。

话说世界系列:“大博弈”——英俄角逐中亚

《话说世界》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著名世界史专业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编委会,由世界史专业教授和博士为主组成创作队伍。《话说世界》共20卷,每卷约25万字,并配450幅左右精美图片,内容囊括了从史前至2018年的世界历史。详实充沛地介绍世界历史的方方面面,全景展示世界历史的曲折发展轨迹,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再现历史现场。

内容介绍

帝国时代》是《话说世界》的第13卷,主要是指殖民主义的帝国时代,大致涵盖1815—1914年这段时期,跨越百年时间,而帝国主义则通过吞并他国领土或对他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霸权等,建立有形或无形的帝国,从而扩大本国势力范围。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欧洲各主要大国在均势外交原则下基本相安无事,但欧洲列强却在欧洲之外的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展开了新一轮的殖民争夺,甚至不惜发动局部战争。自大航海时代西方世界就一直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但19世纪晚期以来,西方列强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到1900年前后,西方列强已经瓜分了大半个世界,1900年的一张世界地图要用九至十种颜色来显示它们各自所占领的地区。

【主编简介】

颜玉强,南京大学历史系1989届英国史硕士。毕业后在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1995年,与出版界前辈共同创立北京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总编。2015年至今为独立图书策划人。代表性的策划并主编有《西方哲学画廊》(7册,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外文明同时空》(6卷,入围第11届上海图书奖,获得首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再现世界历史》(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世界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再现中国地理》(100册,台湾畅谈出版社)。 著作:《戊戌变法》(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五四运动》(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海上人事》(鹭江出版社)、《青田人在荷兰》(中国华侨出版社)、《安徽人文地理》和《安徽城市地理》(台湾莎士比亚出版社)等。译著:《牛津英国史》(合译,商务印书馆)、《里根自传》(合译,东方出版社)。

作者简介

曹瑞臣 ,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2005年获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近代英国消费革命、消费社会兴起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民族》《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华读书报》等权威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话说世界—帝国时代》(卷13)著作一部。

曲兵,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当代欧洲问题特别是英国问题研究。近年先后参与《外国非政府组织概览》、《英国发展报告》(系列)等专著的撰写工作,并在《欧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现代国际关系》、《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瞭望》、《世界知识》、《东方早报》等发表时事评论文章数十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中亚   喀布尔   帕米尔高原   穆罕默德   阿富汗   俄国   波斯   古柏   世界   印度   欧洲   英国   台湾   英军   出版社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