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先秦玉器发展

青铜永铸


一,玉的性质定义
玉,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石头。也就是说,玉是石头的一种,质细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的都可称为玉。
玉,会意。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也就是说,玉是王者腰部佩戴的美石。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红山玉龙 国家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玉,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因此,玉也有标注王权的作用。
玉,远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作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器。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商代松石管饰 首都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玉,世界各地广受欢迎的一种宝石的分类。通常被称为玉的矿物主要分硬玉和软玉两大类,因自身化学成分的不同呈现出各种颜色,种类也很庞杂。广义上的玉不仅包括硬玉和软玉,也包括蛇纹石、青金石、玛瑙、珊瑚、大理石及其他意义上的宝石。
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给了它很高的评价。《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可见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周代玉项饰 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 乐艺会资料


二,玉器的历史背景
出土资料证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玉器。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少量玉珠、玉管和玉玦等。
玉器脱胎于磨制石器 ,但远远超越了磨制石器。像磨制石器一样,磨成玉制武器或工具。这时期还出现了钻孔技术,多在小型玉器上出现。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才有雕刻花纹或磨得光滑的制品,器形也变大和复杂,可算做工艺品了。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神人》石家河文化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加工玉器的技术和石器是相同的。制石技术由打制发展到磨制,经历了数千年,制玉技术大致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二者在使用技术和工具上可能完全相同,但玉器除实用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因而在技术要求上比制造石器复杂。玉器不仅要求光洁度比石器高,有的还要镌刻各种花纹图案,这是出于人们审美的需要,是非实用的艺术装饰。这在石器上很少见。这时玉器已脱离实用的范围走向阶级。
三,玉器的发展历史

1.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体现阶级象征的玉器基本上是从实用的斧、铲、刀、戈等石质生产工具和武器演化而来,用作装饰品的玉器如玉环、玉球、玉镯、玉璜、玉玦、玉珠、玉管等也是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工具中演变出来。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玉璧》良渚文化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这一时期玉器简单素朴,薄厚不一,造型不规则。到了晚期,玉器制作才逐步脱离石器,在技术和艺术上走上独立发展的历程,并为后世玉器工艺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社会的、技术的基础。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神像纹琮 良渚文化 上海博物挂 乐艺会资料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和金石并用时代的开始,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物质财富的增殖和积累,促使了阶级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玉器数量和种类都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阶级代表的符号。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良渚文化权杖 上海博物挂 乐艺会资料


2.商代奴隶制极其发达,奴隶已被投入各种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内部有了较细的分工,制玉工艺已从石器制作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同时,商代的奴隶们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制玉用具逐渐以青铜取代石器。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商代晚期玉戈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殷商时期玉器与原始社会玉器有明显变化,商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所出的玉戈、钺、铲、圭、琮、刀、璜形玉等,其造型、雕琢、钻孔、抛光等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至殷墟玉器,人物、动物、神瑞等玉雕大大增加,工艺精进,并有很多新的突破,创作了不少精湛的作品。这时的玉器很多已转为赏玩之用。殷墟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中,仅装饰性玉器就超过半数,多于礼器、仪仗、工具、杂类的总和,这说明商代玉器的功能和用途方面已开始明确分工。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西周晚期玉器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3.周王朝是继殷商之后的一个强大奴隶制国家,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由于周朝重要法规《周礼》中赋予玉以德的理想和内涵,周玉离开了殷代玉器发展的轨道,向礼仪性玉器方向发展,并开辟了玉器的“道德化”、“宗教化”、“政治化”的新时代,奠定了后世以《周礼》为古玉研究的理论基础。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西周中期 凤龙纹玉饰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由于玉器的世俗化、道德化,自天子以下,人人都佩玉。周代用玉范围之广、重视玉的程度、选用玉的要求和制玉的技术都超过以往。周代不断改进琢玉技法和造型设计,着意加工修整和抛光,使器物日臻美观。在做工方面,除继承商代双勾线外,还出现了粗犷的一面坡线,往往做成睛、耳、口、身、尾等的外轮廓,使造型清晰,简洁有力;细部多用阴线或平行阴线,比较强调在磨光的平面上用阴线突出其粗细曲直的对比、变化,减少了器身的起伏层次。这是西周玉的特点。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幎(mi)目缀玉》西周晚期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4.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玉器的发展。春秋战国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几个政治经济中心并存,文化与学术领域都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既有竞争又有共荣。从这时期玉器出土情况也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玉器手工业到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玉器制作精致非凡。
春秋就其社会形态来说是一个过渡时期,反映在玉器工艺上也同样具有过渡色彩,仍然继承了西周青铜器上的龙、凤或幻想的变形禽兽等纹饰图案,但已出现局部纹饰精雕细琢的现象,细长的砣线工艺也普遍运用,形体透雕工艺已很成熟,特别是二次抛光工艺在玉器加工上的使用,产生玻璃般的质感,更凸显了玉质本身的温润。出土情况看春秋以前的玉器外表虽然也有一定的光泽质感,那是因为玉器在加工研磨过程中由于速度时间都比较慢长,加工的过程就相当于了抛光的过程,再加上使用过程中衣物的长期摩擦,这些其实无形中都是对玉器表面的一种抛光过程,但这不雷同于加工过程中的二次人为抛光。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周代玉项饰 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 乐艺会资料


出土玉器表面光泽,除了人为造成的加工研磨、二次抛光外,还有一种原因是埋藏环境造成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玉器表面都会形成一层硅化皮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土中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长期处在一种高温、高压、密闭的环境中形成的物理化学硅化反映,近似于硅化木的形成过程。这种硅化皮壳形成后非常稳定,出土后不受人为环境的影响,水煮、盘玩、污渍等都不会对其光泽造成影响。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战国重环璧 上海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春秋战国崇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故当时盛行种类繁多的佩玉。这种社会习俗对玉器工艺的发展影响很广,佩饰玉器开始出现简便化、小型化以及出现了刀剑、革带上用的玉器装饰。刀剑用玉始见于春秋而盛行于战国和两汉,春秋战国常见玉器有琮、璜、璧、镯、环、剑饰、佩饰等,其中以玉璧和龙形佩饰最多。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周代玉项饰 梁带村芮国墓地出土 乐艺会资料


此外还有玉带钩、玉玺等等这些都属佩玉系列。{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礼》。疏:“玉谓佩也。”}也就是说,身上挂带的玉器都称为佩。{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是说做为礼仪类的玉器叫做瑞器,赏玩陈设的玉器才称做玉器。
春秋中后期葬玉开始出现,原因有很多,铁砣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制玉的过程,礼崩乐坏的环境也给僭越礼法创造了条件,才产生了葬玉的大量出现。进入战国时代,玉器造型上的动物题材所占比重增多,工艺加工技艺精巧,纹饰注重细节的描述,将食肉动物的凶猛性格和机警感觉深刻而生动地表现出来,特别是圆雕独立件动物的刻画更加明显。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西汉虎头玉枕饰 徐州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5.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建立各国文化、艺术、技艺得到了汇总,统一了思想。汉承秦制,又实行了休养生息,生产力大大提高再加上各项政策的颁布,这都给巩固发展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繁荣在玉器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玉器造型变得个头硕大、雕饰豪放、品种繁多、纹饰繁缛并且多种技艺并用。这时统治阶级在社会礼仪、日常生活中更加广泛的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崭新的时代风格。
两汉玉器比较以精致著称的春秋战国玉器来说在纹饰的表现主题上有重大突破,传承青铜纹饰为主题的表现形式逐步淡出,黄老思想的融入对玉器纹饰风格的渗透开始出现。这都对后世玉器造型纹饰风格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汉代玉熊 徐州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西汉总体还是继承了春秋战国器形特点,变化不太大。东汉由于交通方便,新疆软玉源源流入中原,琢玉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器形除玉璧、玉环、鸡心佩、剑佩、带钩和玉蝉等外,各种用于殉葬的“冥器”和各式容器、玩赏品大量出现,同时也大量出现用以“辟邪厌胜”的器形,而且各种器形和纹饰多有摹拟神话故事,极富神秘色彩。总的来说两汉玉器工艺雕琢技艺比前期还是有了飞跃的发展,这主要和砣具转速的提升以及铁砣的娴熟运用有关。

青铜永铸:先秦玉器发展

汉代玉器 徐州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正如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游丝毛雕就是对汉人制玉工艺的最好描述,可见汉人制玉之精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玉器   青铜   周代   商代   纹饰   新石器时代   西周   先秦   春秋战国   石器   上海   博物馆   工艺   文化   资料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