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能造成DNA永久损伤 提高患癌风险

我们知道饮酒会增加人们患几种癌症的风险,但酒精如何损害身体从未被完全揭开。现在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首次清楚地表明酒精代谢物导致细胞中的DNA永久损伤,从而增加癌症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对小白鼠进行了酒精测试,通过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发现,乙醛永久地损害血液干细胞中的DNA。这一发现可能解释了酒精如何增加患几种癌症的风险。科学家进一步调查了人体如何处理乙醛流入。已知乙醛被一组称为醛脱氢酶(ALDH)的酶在体内分解。世界上许多人都携带有缺陷的ALDH酶,这意味着他们不能有效地清除饮酒后产生的乙醛。除了能解释一些人饮酒后感到身体不适的原因,这种乙醛的聚集会导致更大的DNA损伤。

研究人员发现,当剥夺ALDH酶的小鼠被给予酒精时,其细胞中DNA损伤是正常小鼠的四倍。将这些结果转化为人类意味着,对于某些人来说,喝酒可能会成倍地危险,这取决于他们个人“处理”乙醛的能力。

由于90%以上的酒精是在肝脏代谢,所以,乙醇、乙醛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乙醛则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酒精被氧化时,促进脂肪的合成,导致脂肪肝的形成;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纤维化、肝硬化过程。

这项研究清楚地解释了酒精和癌症背后的机制。有几种常见癌症被认为与酒精有关:口腔癌,喉癌,食道癌,乳腺癌,肝癌和肠癌等。进一步的研究计划将帮助理解为什么酒精更可能导致这些具体癌症。

酒精能造成DNA永久损伤 提高患癌风险

那么你知道吗一杯酒喝下去要经过哪些器官?又是如何被人体吸收?如何对机体产生影响的?这些问题恐怕经常喝酒的人也不太清楚。

一般来说人们饮酒后,乙醇在消化道中被吸收入血液,其中胃吸收20%—30%,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70%—80%,5分钟即可在血液中发现,30-90分钟达最高浓度,并分布到全身各部,少量以原形从尿、汗液及呼气中排出。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三步:首先经肝脏的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乙酸最后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约需2-4个小时。乙醛可刺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分泌,在饮酒后15-30分钟左右饮酒者出现脸红、心跳加速、低血压、眩晕、恶心、呕吐、头疼、乏力等症状。有报道称成人的肝脏每小时约能分解10毫升乙醇,如果短时间内饮入过量的酒精,超过机体的解毒极限就会引起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剑桥大学   损伤   酒精   乙醛   风险   乙酸   小鼠   乙醇   肝脏   机体   癌症   分解   血液   发现   脱氢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