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射了比东风41更厉害的核导弹?英媒称进展惊人,中国:淡定

中国军事装备的更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媒体的重点关注问题,尤其是中国在核武器装备方面的更新。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英媒称在今年8月,中国测试了一种新的高超声速“导弹”武器,这种新的“导弹”不仅拥有极高的速度,而且射程极远,甚至可以绕过大半个地球打击目标。《金融时报》还煞有介事地援引所谓情报部门人士的消息,称此次测试中的“导弹”偏离目标38公里左右,尽管说明技术还不成熟,但还是中国核武器方面取得进步的实例,是“惊人的进展”。对于英媒的这一番神乎其神的报道,中国媒体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

中国试射了比东风41更厉害的核导弹?英媒称进展惊人,中国:淡定

环球时报10月17日发布社评,对英媒所谓的中国新型导弹测试进行了评论,社评中指出,中国顶级军工科技的进步是涉及国家机密的,无论是否进行,外界讨论此事都只能通过没有依据的猜测来进行。而且,讨论英国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是必然的,在关键军事技术领域缩小和美国的差距甚至实现某些领域的反超,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除去对英媒报道的直接回应之外,环球时报直接呼吁外媒,以后不要光是盯着中国的高超声速导弹,而应该把目光放得开阔一些。言外之意,对于中国武器的进步,西方应该淡定,而且不应将这种进步当成是想方设法搞对抗的证据。

中国试射了比东风41更厉害的核导弹?英媒称进展惊人,中国:淡定

环球时报的社评,对于大惊小怪的西方媒体和智库来说,倒是相当合适的,他们需要接受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获得更多进步的现实,而且需要接受这种例子将会不断出现的趋势。毕竟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军工能力都在逐日提升,以后出现这种令西方媒体惊讶的事,机会还多得很呢。而且,就此次外媒透露的信息来看,中国是否试射了新的高超声速导弹并不确定,因为其并没有可靠的证据,因此不可信以为真。而据最新消息,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月18日回应指出,此次试验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试验,试射的并不是导弹。不过,我们也可以假设英媒报道的武器存在,那么我们也不妨假想一下,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新的高射程洲际导弹武器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这种武器即使出现,对中国的军事意义可能也没有许多人想象中那么大。

中国试射了比东风41更厉害的核导弹?英媒称进展惊人,中国:淡定

按照英媒的说法,新的导弹具备环绕地球飞行后再打击目标的能力,按照这样的性能设定,那么导弹需要拥有超过18000公里的射程,从而实现环绕地球后再打击目标的设定。这其实非常类似于美苏曾经提出,以及俄罗斯此前号称已经实践的核动力巡航导弹,由于核动力发动机的加持,导弹可以拥有极高的射程,甚至可以数天乃至数月不断地在空中巡航,在需要时打击目标。但这样的技术设定,其实有些没有必要,无论是以俄罗斯领土还是中国领土为发射点,导弹射程在超过12000公里的时候,就足以打击全球重要目标了。进一步提升射程,比较大的战术价值是可以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打击,从而避开对手重点设防的空域。例如俄罗斯增大导弹射程,为的就是走不同的方向,避开美国防御最严密的北极-阿拉斯加方向。在导弹射程提升到14000公里的时候,进一步提升射程已经没有必要,反而显得有些多余。要知道,解放军东风-41导弹的射程虽然没有确切数字,但不太可能会小于13000公里,从中国腹地发射也足够打击北美任何目标,此时研发新的陆基洲际导弹,暂时没有必要。

中国试射了比东风41更厉害的核导弹?英媒称进展惊人,中国:淡定

事实上,西方媒体在这方面武器装备上的渲染,极有可能是不怀好心。正如环球时报的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靠着这些中国在战略武器上取得重大进步的消息,西方可以拿出更多的“中国威胁论”,并以此为军工利益集团争取更多的资金,且在国际上渲染中国的“威胁”。中国早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就是不会试图获取全球霸权,也不支持霸权,西方对中国的军事能力渲染,显然违背了中国的原则。就以英媒口中所谓的绕地球飞行一圈后打击目标的导弹,听起来就更像是冷战期间的产物,就连推崇核威慑能力的俄罗斯都没有了后续声音,如何认为中国会投入其中呢?比起新的陆基导弹武器,能够提供二次核反击能力,其隐蔽性和生存性更强的潜射洲际导弹,显然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中国   声速   核导弹   洲际导弹   社评   核动力   东风   射程   俄罗斯   环球时报   军工   导弹   进展   惊人   地球   武器   目标   能力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