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成语学科学(7):灯蛾扑火揭奥秘

在我们身边,昆虫的踪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就连那寒冬腊月,偶尔也会见到一些小昆虫在我们眼前晃过,在春夏季节里那就更不用说了,满世界到处都是它们忙碌的身影。

庞大的昆虫家族

地球上最多的生物是昆虫,目前已知约有100多万种昆虫,占了动物界的80%以上,由于拥有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特点,而被誉为"三最"动物。它们中的好多品种为我们人类所利用而造福于社会,当然,某些昆虫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正是由于昆虫参与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对昆虫世界的认识及其了解,也时刻促进着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昆虫不但种类繁多,在数量上确实也相当惊人,一小片农田中有时就有可能达到几十万只以上,我们只要稍微加点想象,那荒草堆中乱哄哄奔跑的一窝窝蚂蚁,农作物杆上那些密密麻麻上窜下跳不知名虫儿的数量,这庞大的家族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么多的昆虫,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并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的,昆虫学家们研究了它们相互之间种种的亲缘关系,给它们进行了分门别类。

趣谈成语学科学(7):灯蛾扑火揭奥秘

昆虫的分类(摄自上海昆虫博物馆)

目前,动物分类学中的昆虫纲以下各类昆虫可分成34个目,第一大目是鞘翅目,所有的甲虫都属于鞘翅目,有30万种以上,占了昆虫总数的40%。第二大目是鳞翅目,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蛾与蝶属于鳞翅目,其中蛾类占90%多,蝶类不足10%。与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七个目:以蝗虫、蟋蟀为代表的直翅目,以蓟马为代表的缨翅目,以蝉、蚜虫为代表的同翅目,以蝽类为代表的半翅目,以草蛉为代表的脉翅目,蚁和蜂属于膜翅目,蚊与蝇则属于双翅目,目下面为科,科的下面再分成若干不同的属,属下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个不同的品种了,举个例来说吧: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彩粉蝶属于鳞翅目,粉蝶科,粉蝶属下的品种。而七星瓢虫,则属于鞘翅目,瓢虫科,瓢虫属下的品种。

它们为什么会趋光?

这么多的昆虫经过长期进化,各自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差异变化,但其中的若干品种,至今仍然还保持着某些远古时代的习性,尤其是某些昆虫的趋光性,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夏日夜晚的灯光下,经常可看到无数灯蛾,以及其它一些有翅膀的昆虫,从远处源源不断地飞来,绕着灯光漫舞,如果我们强行加以驱散或消灭,依然仍有无数的昆虫前赴后继,继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大有赴汤蹈火的气概。如果我们点起火把,那见到的可就是"灯蛾扑火"的壮观场面了。

昆虫的这种特性被称之为趋光性,不同种类的昆虫趋光特性是不同的,例如很多灯蛾就特别喜欢强光灯,然而红铃虫的成虫却偏偏喜欢弱光源,它们很少会飞向明亮的电灯和汽灯,却一股劲执着地扑向那些黑光灯。不同颜色的灯光,对不同昆虫的吸引力也是不同的,红色光对所有昆虫来说,是基本上看不见的,橙、黄、绿、蓝、青、紫和紫外光才为昆虫们所喜欢,尤其是紫外光波,对农田里多种害虫就有着格外的诱惑力,这就是我们今天采用紫外灯光,诱捕杀灭农田这些有害昆虫的科学原理。

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对"昆虫趋光性"这一谜团已经有所了解。认为这些诞生于远古时代的灯蛾之类生命,历经了地球上蛮荒时期的黑暗夜晚,形成了一种趋光的本能:在夜间飞行时,它们往往借助月光或者其他星光来判定自己的飞行方向,总是使月(星)光从一个方向射到自己的眼里。当避开蝙蝠之类天敌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了个弯,只要再转上一个弯,月光依然会从原先的方向射来,于是就找回了方向。这种行为在生物学上被称作动物的"天文导航"。

灯蛾在夜间飞行时,由于是借助遥远的月(星)光来导航,在它的眼中,那些照射到地面的月(星)光,可以被看作是一束束的平行光线。当人类掌握了火之后,夜间的灯火对昆虫而言,由于比月亮以及星光近了太多太多,自然而然就成了灯蛾夜间飞行时的参照物,由于这些火光与灯蛾的距离不大,就不再是一束束平行的光线了,而是呈辐射状的发散光线,从而埋下了灯蛾生命的危机。

飞舞着的灯蛾,只要远远看到这些火光,就会被错误地认为,这是"月光或其他星光"。所以,当它借助这个假的"月(星)光"来决定自己的飞行方向时,本来飞蛾只要保持自己同月亮(星光)的固定方向,就可以使自己朝着一定方向来飞行。但是,由于灯火的发散光线距离飞蛾实在是太近了,两者无意间就形成一个角度,飞蛾的本能依然如旧地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以往的固定方向,于是就只好绕着这个火光来打转转,直到最后扑火而死。

趣谈成语学科学(7):灯蛾扑火揭奥秘

灯蛾扑火的轨迹(摄自上海昆虫博物馆)

可以说,当灯蛾按照自己的远古习性,对着灯光以一定的角度绕着飞行, 自然就飞出了螺旋状的路线 最终冲进火焰或灯心之中,看上去就像扑火一样。其实飞蛾的主观愿望也不是非要想死到这熊熊火焰中不可的,由于它的飞行路径所形成的螺旋角度,结果只能围绕这个火焰来飞行,逐渐地接近,直至最后变成扑火行动。

"灯蛾扑火",这个自古以来让人们感到神秘的谜团,在科学的今天,虽然被我们人类基本上破解了。但是,不管你是否嘲弄飞蛾自找死路的愚蠢,还是赞美飞蛾向往光明的勇气。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灯蛾并非是自取灭亡。

它们所犯的错误在于:把灯火当成它某种赖以生存,或繁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是我们人类今天的进步,有意无意中操控了灯蛾进化过程中那种原本赖以生存的本能,最终使得灯蛾们酿成了自我毁灭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趋光性   鳞翅目   瓢虫   飞蛾   属下   火光   昆虫   远古   奥秘   夜间   星光   灯光   品种   方向   人类   代表   科学   灯蛾扑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