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成语学科学(22):国色天香属牡丹

牡丹的传说

牡丹,虽为花中之王,但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季节里,却比其它盛开的花卉要迟了些。以至于宋代高承在他的《事物纪原》一书中,给今天留下:"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 这么个传说。

据说,武则天有一天在长安欲游后苑,曾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命百花同时盛开,以助她的雅兴。可当时正值隆冬时节,要使百花臣服于帝王意志,提早到同一时刻一齐开放,确实难以办到。面对武则天这个甚为霸道的宣诏,"百花仙子"只好领命赶紧准备。最终百花还是慑于武后权势,都违时开放了。

第二天,武则天游览花苑,见园内各种花卉竞相开放,不禁大喜。却唯独只见花圃中那些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得知是牡丹们公然抗命,一怒之下的武则天,便命人点火焚烧牡丹,并将牡丹从长安贬往洛阳。谁知这些已被烧焦了的残枝败叶一来到洛阳,竟然都盛放出无数的艳丽花朵。

就这样,众花仙对刚直不阿的牡丹佩服不已,便尊它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由此而得名,也成就了今天享誉中外的牡丹著名品种:"洛阳红"。

牡丹的丰彩

牡丹起源,作为一种文化,若从《诗经》中的牡丹说起,距今则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有牡丹,可见牡丹在那时已成为一种药用植物。但牡丹被当作观赏植物,则要迟了好多,约始于南北朝时期。这在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书中有所佐证:"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

对于"牡丹"这一名称,明代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思是可以进行今天所说的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趣谈成语学科学(22):国色天香属牡丹

牡 丹

牡丹,作为一种落叶灌木,属于毛茛科芍药属下的品种,树干有的可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作为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除了自然生长外,还有着长达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今天的牡丹,在祖国大地上栽培甚广,其栽培范围也已由早先的长江、黄河流域一带向着全国扩散。如今不仅遍及中国的东北、东南,还有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而且还被引种到了世界各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曾经岁月中的一些古代花卉爱好者更是开动脑筋,改进并培育出好多的牡丹新品种。不是吗?在宋代,上有官宦达人,下至布衣百姓,似乎不少人都不遗余力地卷入了这种狂热。诸多的艳丽新品种从而得以培育成功:其中一种千叶肉红牡丹就来自官宦人家的魏仁溥家,他们拿出了以自己姓氏为荣的"魏紫"。而另一种千叶黄花牡丹,则来自一个名不经传的姚姓老百姓家,被取名"姚黄"。这两个品种一度成为宋代当时洛阳城中最为名贵的牡丹,以至于被后世引申成富有内涵的"魏紫姚黄"这一成语,用以比喻牡丹以外的那些名贵花卉。

牡丹品种繁多,花的色泽艳丽,富丽堂皇,而被人誉为"花中之王"。 如今就品种而言,就高达好几百种。其中著名品种有魏紫、姚黄、赵粉、二乔、梨花雪、金轮黄、冰凌罩红石、瑶池春、掌花案、首案红、葛巾紫、蓝田玉、乌龙卧墨池、豆绿等。根据花朵颜色评判的话,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色为上品,其中尤以黄和绿最为名贵。正由于这些牡丹花的争奇斗艳,因此,当仁不让中也就博得了"国色天香"这一美称。

牡丹的栽培

牡丹性喜温暖、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但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于疏松、深厚、肥沃、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长。在酸性或黏重土壤中则生长不良。

充足阳光对其生长较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25℃以上的温度反而会导致植株呈现休眠状态。开花时的温度适宜于17-20℃间,但开花前必须经过1-10℃低温处理2-3个月才行,北方寒冷区域的冬季,需要适当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冻害。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同样也不利牡丹生长,因此,南方栽培牡丹仍需一定的环境条件,方能观赏到牡丹们的美丽花朵。

牡丹的繁殖有着分株、嫁接、播种等等方法,但一般栽种多采用分株及嫁接,播种的方法则被用来培育新品种。

正是由于牡丹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发生了多多变异,才带给今天这么多花大色艳的新奇品种。可惜的是,牡丹花的盛放由于在时间上略迟于其他花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一条改造之路,希望它能早一点提前现蕾开花。

从生物学特性上来看,牡丹虽是春季开花的植物,其实,它的花芽早在上一年的秋天里已经悄悄中分化形成,悄然中的这些花芽似乎都在潜伏中期盼着来年能带给人们一种石破天惊的结果。

一直到了清代,人们通过摸索,采用一种俗称为"熏花"的反季催花技术,用人为升温的办法来催花,促使一些牡丹借助较高温度的氛围,成功地提前开放,早一点带给人们无数的姹紫嫣红。如今,通过人为帮助,凭借低温冷藏、激素处理,加温等等的综合技术手段,营造出更适宜于它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外界条件,从而求得打破牡丹花朵原本的休眠状态,促使其花芽加速萌动达到提前现蕾。昂首竟放于百花的行列之中。

今天,正是由于人们几百年不间断的努力,赢得了"国色天香"盛誉的牡丹,正在逐渐中向往与百花携手共庆着美丽,尤如那首沁人心肺的《牡丹之歌》最后一句那样:啊,牡丹!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牡丹   花中之王   花芽   百花   洛阳   长安   国色天香   新品种   宋代   名贵   艳丽   花卉   花朵   生长   温度   品种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