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成语学科学(1)鸠占鹊巢识杜鹃

春天的播种时分,山林田间常常传来阵阵清脆、悠扬的 “布谷、布谷”声,显得格外悦耳动听,人们习惯都说这是“布谷鸟”在催促:该播种了。其实这是大杜鹃鸟求偶发出的啼鸣。

民间传说杜鹃鸟是古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身,他看到丞相鳖灵治水有功,百姓们安居乐业,便主动禅让王位,去世后更变成日夜啼鸣的杜鹃鸟,为老百姓催春乞福。所以这带上了神话色彩的鸟,就格外赢得不明底细的人们喜爱。

鸠占鹊巢辨差错

言归正传,成语“鸠占鹊巢”大家都知道。但这里边的“鸠”, 指得并不是鸠鸽类的斑鸠,而是上面说的这些杜鹃鸟,古称鸤鸠。在古书《毛传》中更有:“鸠,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的说法,晋朝的郭璞还进一步作了注解:“鸤鸠,今之布谷也。”


趣谈成语学科学(1)鸠占鹊巢识杜鹃

大杜鹃(布谷鸟)标本(摄自温州博物馆)

而鹊则不然,喜鹊属鸦科,作为鸟类中的筑巢高手,筑的巢呈球形状,直径甚至可达100厘米,结构上非常巧妙,还会将出入口开在一侧,易守难攻,就连一些鹰鹞一时也难以得手。喜鹊在体型上比杜鹃要大得多,生性较为凶猛,大杜鹃根本就不是喜鹊的对手,因此很难有机会,更没胆量靠近鹊巢。敢打鹊巢主意的只能是那些比它更为强势的鸟儿。


趣谈成语学科学(1)鸠占鹊巢识杜鹃

灰喜鹊标本(摄自上海博物馆)

谁才是它的克星呢?动物学家观察到,喜鹊繁殖期常常受到红脚隼之类猛禽的攻击,有时十几只喜鹊过来帮忙,还是纷纷落败而去,最终巢穴不但为红脚隼据为己有,雏鸟也成了它的腹中食。

的确,野外科考发现,杜鹃科的鸟儿们一不筑巢,二不孵蛋、三更不会哺育雏鸟,属于典型的托蛋寄生鸟类,倒是鸟类世界中的公认事实。

因此,上面那些古人的描述以及鸟类学家的观察研究,“鸠占鹊巢”中的鸠,说的正是杜鹃鸟家族中的众多成员。它们的确有将自己的雏鸟寄养到莺、雀、鹛鸟巢中的本能习惯,但是,至今未曾发现过杜鹃们会把自己的蛋寄生到鹊巢里的充分证据。

可见,成语中 “鹊巢鸠占”的说法,有违于自然界中的事实,很难做到自圆其说。于是有学者提出另外一种见解:是不是古人把雀和鹊当成同音假借字,以至于“鸠占雀巢”,被偷梁换柱成了“鸠占鹊巢”? 这样说法倒存在有一定的可能,“鸠占雀巢”既没改变读音或形义,也确实符合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不失为一种较有见地的见解。

杜鹃鸟自己懒得筑巢育雏,反而把自己的后代丢给其它鸟儿来孵化养育。所以人们都说杜鹃犹如鸟类中的流氓。“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也往往被比喻成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位置的一种丑恶行为。

有趣的巢寄生现象

其实,从动物生态学角度来看,鸟类托蛋寄生行为作为动物生命进化过程中一种独特的生态,也是十分有趣的。

当杜鹃把自己的蛋悄悄地产到了宿主鸟的鸟巢中,所有后继的哺雏任务,也就全都被抛给了小杜鹃的“养父母”来代劳,整个过程倒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秘密。

那么,杜鹃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的蛋寄生到宿主鸟的鸟巢而阴谋不被揭穿呢?春夏之交,不同种类的雌杜鹃们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进化过程形成的各自独特本能,开始用心去寻找,继而蹲守在那些符合自身要求的钩嘴鹛、苇莺之类小鸟的鸟巢旁伺机作案。

例如:其中的鹰鹃,下蛋前它会选定目标,然后利用自己在形状、大小及体色上和雀鹰类猛禽相似的特点,凭借像那雀鹰一样的飞翔姿式。在苇丛树林间穿梭飞行,同时快速鼓动翅膀,拍打出很响的声音,还边飞边叫,恫吓正在孵蛋中的那些钩嘴鹛之类小鸟。忙于孵蛋的小鸟一旦看见低空翱翔而来的猛禽,吓得只好弃家逃命,鹰鹃也就自然而然获得了现成的“产房”。

有了现成产房,它们就堂而皇之在宿主鸟巢中下蛋,如果产房太小或者难以钻入,它们就会先产下蛋,然后用喙小心翼翼把蛋挪到宿主鸟的那堆蛋中间。在放蛋之前,有时甚至还会把宿主鸟的蛋弄走一颗(吃掉或扔掉)。整个过程十分令人惊讶,快到只有短短的十几秒钟。

虽然杜鹃体型比钩嘴鹛、苇莺之类小鸟要来得大,但它的蛋由于进化的原因,却做到了与宿主鸟的蛋在大小、形状、色彩各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起到鱼目混珠的作用,不明底细的宿主鸟往往一时也难以辨别真假。

2017年英国生物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布谷鸟(大杜鹃)十分狡猾,在移花接木之后,竟然还敢逗留在苇莺巢穴附近,明目张胆地用它那近乎苇莺天敌—雀鹰的叫声,去干扰归巢苇莺对巢中鸟蛋的注意力,以求降低苇莺发现巢中异类鸟蛋混入的风险,确保自己的掉包计不被戳穿,从而起到一种欲盖弥彰的作用。

杜鹃鸟的蛋虽小,但孵化期却比钩嘴鹛、苇莺们要来的短,与宿主鸟相比,会早点孵化或者同时孵化出来。雏雏鸟的发育更是特别快,刚一破壳的几小时内,更会凭借一种本能,会把巢中的其它东西都往外拱。

趣谈成语学科学(1)鸠占鹊巢识杜鹃

生存恶作剧(摄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荧屏)

你看,视频“鸠占鹊巢”有着这样一种景象:刚一出生的家伙赤裸着身子就当起了搬运工:背负起另一只小雏鸟(或者鸟蛋),用那尚未发育健全的翅膀支撑着它,小心翼翼地向巢边爬去。低下头,用额头顶住了巢,忽然急剧地向后一仰,将伏在它“肩”上的小雏鸟(或者鸟蛋)向上一扬,翻到了巢外。这小小的“搬运工”还会继续滑到巢底,钻到另一个牺牲品下面,继续它的生存恶作剧。

达到目的的这个小家伙,随后更是肆无忌惮张嘴向外归的“养母”发出凄厉声索要吃的,以求独享“养母” 的抚育。

趣谈成语学科学(1)鸠占鹊巢识杜鹃

大苇莺饲雏仿真模型(摄自上海自然博物馆)


“养母”捕食归来,面对巢中这只体态上比自己不知要大了多少的唯一异己幼雏,居然把它当成自己的宠儿,透过自个儿的暖暖母爱继续精心哺育这只小杜鹃。倒是这个小杜鹃羽毛丰满后,拍拍翅膀,不辞而别远走高飞了。

鸟类学家至今尚不能确定巢寄生这种生态现象是如何起源的,一些人认为这种现象有可能始于热带地区,由于那里的捕食性动物经常会袭击鸟巢,使得鸟儿经常要为另一窝的蛋寻找新巢。巢寄生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开常言所说“将所有的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情况,从而有益于确保了自身种群的繁衍。


本文曾刊发于《科学24小时》2018.1,这里有所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鸠占鹊巢   杜鹃   雀巢   雏鸟   养母   鸟蛋   布谷鸟   猛禽   宿主   布谷   鸟巢   产房   喜鹊   鸟类   鸟儿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