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顿悟“的思考3

我没有达到“顿悟”,但这不应该妨碍我对“顿悟”进行思考。(这也是我的第三次思考了)。按照佛教的说法,“顿悟”前是凡夫,“顿悟”后成佛。那么“顿悟”就应该是悟的终极,在“终极之悟”前,也就应该有很多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和不同领域的“小悟”和渐悟,就好比我前面的一篇《关于对高考的思考》说到的,完成高考试卷,需要一个考生的逻辑思维、记忆和理解等能力,这种能力源于大脑,并通过锻炼(做题)可以提升,但是渴望通过高考实现自身人生愿望或价值的志气、及其所激发的动力,需要通过行而上的心去体悟,才能获得,这种体悟有时是直接的,如某事某物给人带来的痛苦和不安,西方人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这种体悟是间接的,如我们读某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或是受到某人的教导,悟性高的人只需间接体悟便可知晓,而悟性低的人只能通过直接体悟才能明白,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论是直接体悟还是间接体悟,终究不是顿悟,但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或许是在接近“顿悟”的路上。通过领悟高考对未来人生的意义而发奋图强,与盲目题海战术得到试卷高分,虽然短期目标指向是一致的,但于人生层次是不同的,其发挥的作用也是有差异的,这就是“悟”与“未悟”的区别。当然这也只是形式上类似“顿悟”。因为顿悟作为人类的“终极之悟”,还应有个“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个大前提,否则就“盗亦有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凡夫   题海战术   盗亦有道   井绳   佛教   大前提   发奋图强   悟性   志气   西方人   逻辑思维   意义   人类   能力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