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人的“封闭需求”与“开放需求”辩证分析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港片《瘦身男女》中的郑秀文、刘德华演绎的角色,因失恋贪食贪饮,变成了体重三百磅左右的大肥婆、大肥佬。《肥龙过江》中甄子丹饰演的香港警员,受降职、被悔婚双重打击,暴饮暴食,六个月体重猛增到220磅,成了肥差佬。

电影是人情世事的聚焦及艺术再现。失恋后心情颓靡沉沦于饮食是普遍现象,由此变胖的人不在少数,不拘时代。因为失恋者要活下去,更得用“需求”满足的舒适与快感抵制生不如死的痛苦,体味活着的感觉——向上不通,向左下难行,只能向右下扎到饮食里。

所谓向上,是指“性爱”和“传承”需求的满足;向左下,是指心理“开放需求”的满足;向右下,是指身体“封闭需求”的满足。倘若“封闭”和“开放”这一层级的需求满足仍难如愿,再向下,便是找苦吃满足“独立需求”,或者钻被窝满足“依赖需求”——这时段若再无“家(现实的、心理的)”可归,无“赖”可“依”,失恋者便了无生趣了。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封闭”和“开放”需求是人类的“依赖”和“独立”需求之上的一对必要需求。对于人类,它们先天具有;对于生命,它们后天发生,但与生命诞生几乎同时,而且须臾不可停止满足。

作为原初生命形态的“草履虫”,没有感觉和意识,只有微弱的应激反应。食物(如细菌、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等)随它的口沟处纤毛摆动进入胞口,在其胞咽下端积聚成下泡,被细胞质包裹而胀大,形成食物泡,再由固定的路径流动与溶酶体融合后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残渣被它身体后部的胞肛排出体外,同时它的伸缩泡和收集管将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表膜将二氧化碳排出。

这是单细胞原生生物的“封闭”和“开放”需求满足的过程描述。与之相比,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的“眼虫”,既能通过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又能在无光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的有机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分化由此发端。尤其“眼虫”的红色“眼点”能感光,使其运动具有趋光性,科学家认为这是高等动物的眼睛和视觉的原初形式。

“草履虫”、“眼虫” 适宜的“生存空间”是缓流的淡水,其“封闭”和“开放”需求相对转化着满足,只限身体相对于水及水中的食物、空气、阳光这几类需求对象。而人作为具有意识的“万物之灵”,其“封闭”和“开放”需求满足的形式既包括饮食、呼吸,还囊括人的感觉、感性体验、意识相对于客观世界及其中具体的他人、人工产品、自然物及文化出品进行“封闭”和“开放”。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人类的“封闭”和“开放”需求针对的具体对象,首要是空气和阳光。自古以来,大自然似乎无条件满足人类对于空气的相应需求,以至于人类不怎么关注它。只有道家认为深山老林的天地精华之“清气”,比人们通常呼吸的空气更养人,并且认为掌握它的吸用吐纳方法,学会“服气”、“食气”,可辅助得道修仙,因此总结了整套理论,还演绎出了成套神仙体系。

至于阳光,人类一向依赖它的温煦、光照和哺育万物生长的作用,对于它不同波长的射线进入人体,产生有益或伤害的磁电生物化学作用,认知较模糊。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自然环境整体破坏,臭氧空洞形成并且臭氧层变薄,雾霾天气和紫外线越来越危害人类健康,且导致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人类才警醒,并且运用先进科技辨析空气、阳光的具体成分,不断推出相关有益于生态和人类健康的举措。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空气中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空气污染指数(API)即是对某些污染物在每平方米空气中,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占比重的量化。指数越高,代表污染程度越严重。

清洁空气由氮78.06%、氧20.95%、氩气0.93%、二氧化碳0.03%等气体组成。这四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97%,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人类呼吸的“开放需求”的对象只是氧气,其它气体和污染物都是“封闭需求”的对象。

在空气清洁的“生存空间”中,个人呼吸的“封闭”和“开放”需求满足可以自由转化。在空气轻度污染的“生存空间”中,这一对需求的满足也自由转化,但个人的身体难免受伤害。因为人类的口、鼻、气管呼吸通道没有进化出自由筛选并排除空气中污染物的机制,看似自由呼吸着,也同时被自然伤害着。

空气重度污染甚至毒气弥漫的“生存空间”,个人只能或者偏向满足呼吸的“封闭需求”,避免“中毒”;或者偏向满足呼吸的“开放需求”,以多吸入些氧气。两种需求的满足相互对立,选哪个都活不长。

氧气含量过高的“生存空间”也是。空气中的氧含量如果超过40%,个人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氧中毒”。纯氧更甚:如果个人在1个大气压的纯氧中呼吸6小时,就会胸痛、咳嗽、喉痛;在2个大气压的纯氧中最多呼吸1.5个小时;3个大气压甚至更高,个人数分钟即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而死亡。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臭氧层几乎吸收了全部300纳米以下波长的紫外线辐射,避免人类受害。在到达地面的阳光中,只有波长8-14微米(1微米=1000纳米)的远红外线对人体最有益,是“人体呼吸”的“开放需求”的对象;其它波长的阳光则是“封闭需求”的对象。

阳光和煦的“生存空间”中,个人“人体呼吸”的“封闭”和“开放”需求满足可以自由转化。紫外线充斥或阳光炙热的“生存空间”中,个人只能或者偏向满足“身体呼吸”的“封闭需求”,避免身体细胞被“杀伤”;或偏向满足“身体呼吸”的“开放需求”,以多吸收些有益的远红外线——当然,这也取决于被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

总之,人类相对于空气、阳光的“封闭”和“开放”需求的满足,都有一个适宜的范围和时间限度。相关需求的满足及其相互转化,不足不行,过犹不及。

当呼吸、晒太阳都成问题,饮食就更危险了

人类相对于饮食的“封闭”和“开放”需求的满足也这样,但其表现形式和针对的需求对象无限复杂。时至今日,科学家把人类所有饮食中包含的营养划分为“七大营养素”,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它们是人类饮食的“开放需求”满足更具针对性的需求对象。

“七大营养素”中分别包含的营养成分类别都有十几、数十种,它们来自成千上万种动植物、微生物、藻类和矿物等。

由于自然界的饮食来源五花八门、错综复杂,其中潜伏着太多病毒菌和其它致命因子,所以人类先天就把有生命的动植物以及滋养它们的水源作为主要饮食对象。

即使这样,作为人类饮食对象的水和动植物本身也都包含着对人体有害的部分或成分。人类在甄别、筛选、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发展了无限丰富的饮食文化,并自身进化出了相对于饮食伤害的自我防御和修复机制。

机器大工业诞生于西方,生而具有无限扩张的基因,从未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它推动了人类进步,也污染了空气,破坏了臭氧层。同时,它还工业化生产饮品、食品,并且将化工添加剂、化工提纯营养成分的产品推向全世界。

这好比把氧气提纯、把波长8-14微米的远红外线划分出来,供人类呼吸和吸收。其中发生的伤害人身心健康的个例虽然频发,但还未像雾霾天气、臭氧层空洞那样引起世人警醒并广泛举措。关于饮食和营养的课题还有待深究并验证,随着AI技术普及,信息时代跨上新台阶,相关生物科技必将极大地加快这一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呼吸   大气压   饮食   臭氧层   成问题   波长   污染物   氧气   气体   空气   对象   身体   人类   需求   阳光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