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原创 王栋生 景云书房


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王栋生

有关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形成太大的波澜。之所以如此,可能还在于语文界主流认识仍然把鲁迅作品当做教育资源。不过,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教学效果持怀疑态度。本文仅就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鲁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


教师如果自己能读懂《阿 Q 正传》,又能带学生读懂《阿 Q 正传》,并让学生喜欢《阿 Q 正传》,他就具备了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禀赋。当然,他也一定会从《阿 Q 正传》的教学中获得无尽的乐趣。

当今编写语文教科书,编者禁忌比较少,视野较为广阔,同时可以入选教科书的作品也很多。客观地说,教科书编写的政治环境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宽松。以几千年文明文化的积淀,精选百余篇作品进入语文教材不是难题。经过多年的波折,编写者和审查者都能更多地从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术层面理性地对话沟通。进入新世纪,一批各有特色的语文教科书获得通过,体现了教育思想的解放,这是教育改革的实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阶段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更需要得到客观的认识与应有的重视。

一篇作品能否进入教材,取决于它的语文学习价值。有人认为,学生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要学十几篇鲁迅作品,可能是多了 ;也有人认为,学生在 12 年的语文学习中,仅仅阅读十多篇鲁迅作品,并不算多。如果中国有一百个鲁迅那样伟大的作家,也许没有必要让学生在每个学年都接触鲁迅的作品,可是中国只有一个鲁迅,他的作品是中国语文的精华,也适合进语文教材,所以多学一些很有必要。鲁迅对世事的洞察力,对问题的深刻分析,鲁迅的想象力,鲁迅的幽默感,鲁迅的语言艺术,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资源。对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作品,在兼顾多样化的前提下,适当多收几篇也属正常。至少在现阶段,从课程目标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鲁迅作品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何况目前教科书在选文质量上也并非那么理想。

认为中学生读不懂鲁迅可能有些武断。虽然在应试教育桎梏下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阅读能力有所下降,但学生的阅读热情如同野草一般,只要一触春风就会显出生机。现今的学生对鲁迅的认识,大多还是来自课堂。因此,评价学生阅读鲁迅的能力,也许还需要一个客观态度。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群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不看到学生在接受能力上所呈现的差异。但是,“打底子”毕竟是一种基本的教育要求,学生对鲁迅作品所呈现的核心精神的认识,不应当形成太大的差异。

《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的描写,特别是最后那句仰天长叹“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能读出这句话的思想情感,也就读懂了鲁迅对人、对人性的认识。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问高中生对《故乡》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什么,学生一般都回答是闰土的那一声“老爷”——读懂了这个细节,少年对未来、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可能会有一种必要的沉重感。读过《阿 Q 正传》就会发现,阿 Q 的形象将如影随形地跟着自己一辈子。

或许有人认为,鲁迅作品的人文性太强。如果没有人文,“语文”又是什么呢?语文教学在人的一生中又能起什么作用?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语文教育没有正确的人文导向,没有自由、平等、博爱的基本理念,没有爱国情感的教育,没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人道的精神教化,到 21 世纪下半叶,中国即使物质上变得富裕,精神上仍然站不起来,中国语文仍然只能是与集权文化相适应的“学科”教育。

无论是人文精神的培育,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鲁迅作品仍然是我们目前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学习材料。他的作品中体现的鲜明的立场和是非标准 :文明、进步、人权、人道主义、悲悯情怀、对真善美的追求,他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想象力、创造力,他对语言精益求精的追求,等等,对一个渴望成长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范本。

中国的落后,可能并不仅仅是科技的落后,更是人文教育的落后。从这个意义上讲,鲁迅作品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学生阅读鲁迅与不读鲁迅,真正的差异将出现在将来。


王栋生|正确认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关键在于教师素养


教师认为鲁迅作品“难懂”,大概是考虑学生阅读接受有困难,这样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也不要高估教师的专业修养。我们应当承认,一部分教师在阅读鲁迅作品时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对于接受过语文专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读懂鲁迅作品不应当是难事。

阅读教学要教的是阅读方法,阅读经典作品是“打底子”,这样的阅读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鲁迅的许多作品,常读常新,何必指望学生在短时期全都“读懂”?不妨换个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那些推动人类进步的经典作品是要用一生去读的,只有在阅读中一点点不断有收获,才能滋养人的一生。阅读经典处于“懂”与“不懂”之间,也许才有学习的空间与动力,在读中一点点地体悟,或是如梦方醒,才是阅读的乐趣。如果十六七岁就把鲁迅作品全读懂了,那岂不是太贬低鲁迅了吗?说鲁迅的作品对青少年成长可能会有不利影响,也许是从人的精神成长高度出发,有更深层的考虑。那么,所谓四大古典名著是否就一定全是有利因素呢?论者如果说鲁迅作品过时,那么四大古典名著产生的年代,难道不更久远吗?从鲁迅作品我们毕竟还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影子,而审视我们曾经的语文教材,那些“假、大、空”的内容甚至连基本的工具价值也没有。

如果说鲁迅作品“难教难学”,那么教科书是否一定得选“好教好学”的材料?“好教好学”的作品是否一定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一生都使用“好教”的作品,他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上个世纪 80 年代,全国高中统编教材选编了《阿Q 正传》的“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当时也有人埋怨“难教”。教师的教学重点仍然停留在浅层次地解说“革命”,没有把人的悲剧命运、把落后的国民性放入教学中作重点探究。当时的课时比较多,教这两章我曾用过四课时,用的是比较陈旧的方法,“讲讲读读,读读讲讲”。有意思的是,学生并没有厌烦情绪,课后有很多同学去阅读原作,后来还组织讨论。在以后的作文中,不断有学生谈论阿 Q。这也是多年后我支持把《阿 Q 正传》全文收入教材的依据之一。为什么像“不好教”“不好懂”“没意思”和“过时了”的埋怨会时时干扰我们的教学?教师的畏难情绪是怎样出现的?关键可能还在于对鲁迅及其作品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

几十年来,鲁迅作品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资源,不完全是意识形态的原因,主要是语文教育的需要。有关这一点,很多同行有过精辟论述,这里不再赘述。鲁迅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应该因为它在极“左”年代曾被某些政治势力利用而贬损它。在对鲁迅缺乏认识的情况下,轻易地否定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更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许多同行对语文学科内涵以及百年来的语文教育史缺乏基本认识,因此难免存在判断上的偏颇。

一如孔子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常被歪曲一样,因为政治的需要,鲁迅去世后,他的作品曾被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和鲁迅本人无关。把被政治斗争利用过的资源一概视为无价值的东西,是浅陋无知的表现。

畏难情绪的产生还在于 :鲁迅作为众所周知的人物,没有哪位作家像他那样被广泛地全面地研究,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学教学领域,鲁迅作品教学受到的干扰过多。许多教师担心说错或是观点过时,与其如此,不如回避。因而现在应当着重研究鲁迅作品作为语文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方式,而不要把学术界的争论过多地带入中学教学领域。

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收入的《兔与猫》《女吊》《无常》深受学生喜爱,这是因为一些教师自己读懂了作品,能够引导学生“说好处,看门道”。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阅读探究的意识,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的能力,即使面对简单的文本,也会感到没有把握。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相当多的教师缺乏阅读意识,他们的阅读能力甚至不如学生。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高考,一些教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立足。当然,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冲击,对学生自由阅读的冲击,专家学者可能还没有切身的感受。2004 年春,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有一次高二年级“统测”,一半学生不能来听课,令钱老师感到无奈。事后他经常提到这件事。可是,对我们中学教师而言,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课改的关键是教师素养。坦率地说,现今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还没有达到课改的要求,特别是在应试教学的狂潮下,相当多的教师把精力用于应试,他们的志趣也已经不在读书学习上。在一些学校,教师不是没有余力去读书学习,而是缺少精神追求,缺少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去组织教学,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样的状态下,对鲁迅作品教学产生畏难情绪也是必然的。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 :我们中学语文界也有不少“未庄”,也有不少“阿 Q”,一些教师根本不想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的“课改”至多是去砸了小庙里的牌位(或者换了牌位),再在胸前别上一个“素质教育”的“银桃子”,他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没有变,在精神上始终没能站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鲁迅   语文教育   价值   作品   正传   素养   教科书   中国   落后   语文   能力   精神   教师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