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骆驼:叫上他吧

1.你等等,给你说个事。快到酒店时,父亲站在墙角,叫住了我。

2.我转过身,看着父亲。

3.父亲狠狠的吸了一口烟,说,今年叫上他吧。

4.我问,谁?

5.父亲说,叫上你姜叔吧。

6.不叫他!我口气生硬地说,他欺负我们一家人,欺负得还不够吗?叫他干嘛?

7.父亲又深深的吸了一口烟,慢慢吐出来。说,就算我给你求个情了,叫上他吧。

8.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但还是口气生硬地说,要叫你叫他,我不会像前些年请其他叔叔那样,去他家里请他。

9.父亲一下子笑开了,说,不用,不用,现在都是打个电话就行了。

10.往事如昨。

11.父亲退休前是老家乡政府的炊事员。那一年,县城某单位领导来乡镇指导工作,尝到父亲炒的菜后,执意要将父亲调到他们单位,但时任乡政府乡长的姜乡长不同意。他说,除非那个领导从县城给他调一个炊事员来换。那位领导只好摇摇头,悻悻的走了。父亲若到县城工作,我们一家完全可能去县城生活或学习的梦,瞬间破灭。

12.那时候,我刚读初中,姜乡长常常半夜来敲伙食团的门,叫父亲起来给他们弄吃的下酒。在假期,我常常看见姜乡长不到午饭时间,就早早来到伙食团,他手中拿着筷子和空碗,在正在厨房忙碌的、至少比他年纪大10多岁的我的父亲的头上乱敲。他边敲,还边唱着不着调的自编的歌曲,内容都是埋怨父亲还没有把饭做好。虽是冬天,我看见父亲的头上冒着热气,大颗大颗的汗水,顺着他的脸上流下来。

13.那时,姜乡长还在不着边际地唱着,父亲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路,一边要笑着躲着他一直敲打着的碗筷。我感觉自己的血瞬间要喷出体外!我以比当年争夺60米跑冠军还快的速度,飞奔过去。我在父亲面前一跃而起,一掌打飞了姜乡长手中还在叮当作响的搪瓷碗,又一掌扇飞了他手中那双作恶的筷子。

14.当时,父亲手中端着的筲箕跌落到地上。姜乡长像被恶狗咬了一口,呆呆地站着。我至今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他当时的表情。

15.膨胀的热血,促使我继续着我的行为,我一把拖起父亲用于撮灰的铲子,直指着姜乡长说:哪个以后再欺负我爹,老子就跟他拼命!

16.很快,我被前来准备吃午饭的两个叔叔架走了。他们一口气把我架到了小河边,丢在河滩上,一个叔叔骂道,小东西啊,你真是吃了豹子胆了,连他你也敢得罪。这下看你老汉儿咋个收场哦!

17.父亲如何收场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天下午,学校校长找我谈过话,什么话难听,就把什么话送给我听;班主任老师事后告诉我,不晓得你娃儿咋个会命大面子大,要不是乡上书记来给校长说情,你刚才就回老家去打牛屁股去了......

18.时隔一年,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按照当时规定,我哥完全够条件顶班,去到乡广播站什么的,吃上国家粮。但还是这个姜乡长,用种种理由卡着,将我哥打发到一个当时“异军突起”的乡办企业上班去了。没多久,他五音不全的儿子,却成了乡广播站的播音员。听说,是父亲主动给姜乡长提出,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不享受顶班政策。

19.这里需要补充几句,多年以来,每一年父亲生日那天,我都要早早地回到故乡,请上主要亲戚,请上父亲当年要好的同事,一起在镇上的那家酒店聚聚。父亲曾经连续三年,向我提出喊上当年的姜乡长,都被我断然回绝了。

20.生日晚宴当然与往年一样闹热。我心有芥蒂地与姜乡长打着招呼,敬着酒。多年不见,比父亲年轻10多岁的姜乡长,看上去比我的父亲还老很多。没喝几杯,姜乡长就醉了。他一个劲儿地对我说着感谢的话,一个劲儿夸奖我一直是多么的聪明能干。

21.父亲要我与他一起将姜乡长送回住处。姜乡长还住在乡政府最早的住宿楼里,家里的陈设意想不到的简单。他的老伴儿与我们一起,将他扶到了床上。她笑着说,今晚,老头子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22.下了楼,父亲说,叫上他,就对了。你可能不知道,姜乡长的儿子,几年前出车祸,死了,老年丧子啊,哎。父亲又说,姜乡长经常说起前些年那些事,总说他对不起我们一家人。他现在也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什么事情过不去啊。

23.我长叹一声,说,嗯。抬起头,才发现姜乡长家的窗,正对着我们每年请大家相聚的那家酒店的那几个雅间!此时,雅间里,父亲的老同事们,把酒交谈正欢。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王瑢:醉鸟

1.记忆中,每次回老宅去看奶奶,父亲要带酒。最便宜的那种散白酒,直接从酒厂打来。玻璃瓶或者塑料壶,汾酒或者竹叶青。一看见酒,奶奶的嘴巴就笑成个大写的“O”型。墙根斜倚着的大镜子,照着她的脚,一双三寸金莲,踏在牡丹花丛中。奶奶三十六岁上守寡,牙齿一夜之间通通掉光,从此吃东西只能用牙床,上下磨一磨,囫囵吞枣。

2.奶奶寡言少语,喝酒时更是一声不响,即使对面坐着令她一生引以为骄傲的幺儿。跟父亲的目光偶尔相遇,奶奶微微一笑,眼神羞涩、含蓄,闪烁着跳开,是与她那个年纪毫不搭界的腼腆。而后她把头转向我,表情重新恢复自然,抿嘴笑着道,“今年的柿饼子不孬。”把整块的柿子皮贴在炉盖的小黑铁头上,是一朵橙色的花,屋子里渐渐闻见一丝甜香。

3.父亲把带来的散白酒平均分装进十几二十个小二锅头酒瓶,一顿一瓶。我从没见过奶奶喝酒用杯子,就那么直接嘴巴对瓶口喝。没什么下酒菜,带来的五香蚕豆跟炸花生米,奶奶都吃不了,最后都好活了我。奶奶最享受的是那二两猪头肉。父亲专门拣肥膘买来,转圈切,切得很薄很薄,透光。奶奶切肉,我则站在一旁盯着看,肚子里馋虫打架。奶奶切一小块红肉塞我嘴里,咕哝一声,“牙缝缝里剔肉,馋哩。”之后照惯例做一碗“二皮面” (掺了粗粮的白面)。面条手指宽,葱花酱油素调和,老陈醋炝锅,奶奶挑一筷子,未及入口,我在边上“哎呀”一声——榆皮面掺多了,筋道过头,面汤溅我一脸。

4.如此干吃干喝不多一会儿,奶奶便有些醉意。眼睛初初时很亮,像想起什么来,说你等等呵。几分钟后,把一串带着丝丝果香的“项链”戴在我脖子上——一种晋北地区特有的野生小红果,当地人叫“木茹子”。我尝了一颗,苦,且涩。

5.喝过酒的奶奶,眼神越显温和,偶尔轻轻叹息一声,望向窗外。

6.院子里,枣树下拴着一只待宰的羊——它太老了。奶奶看羊,我看奶奶,心莫名往下沉,仿佛要被那双眼睛吸进无底洞去,我叫声“奶奶……”那束光亮倏地一下暗下来,很快便逝去。长大后看安徒生童话,最喜欢《卖火柴的小女孩》,每每读起,总会想奶奶。微光中,我与奶奶祖孙相望,两厢无语。奶奶的目光永远温润而平和,在我耳畔轻声地哼唱:

“墙头头上跳过个白面书生

你从那个拉里来

我在那书馆里把书看

哎嘿呦呦

观见妹妹就掐蒜苔

你要来么你就早早来

迟了俺就门难开

大门插上那二道关

三门上又套那九连环……”

7.父亲上前小声地劝道,“别喝了。”

8.奶奶寂然不动,攥紧空酒瓶。她手背上的血管十分清晰,如同枯藤缠绕着的一段焦木。

9.父亲又道,“下顿再喝。”

10.奶奶于是将酒瓶松开,双手交叠,动情地摩挲。

11.多年后,我与父亲闲聊,提及童年古事,他听罢先是沉默,而后道,“人的内心一旦枯竭,只能在酒精中得以浸润,重获新生。”

12.我上小学的那一年,奶奶回老宅了,直至故去。每次回去,总觉得奶奶呈微醺之态。酒精经年累月地侵蚀,她的神经渐渐钝化,但难掩温情。我熟悉而陌生的奶奶,永远那么纤弱、安静,常常靠窗独坐,喃喃不已,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13.奶奶从没上过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出,但她算账算得极快,且准,背乘法口诀,张嘴就来。有一回,父亲跟奶奶比赛,看谁算得更快更准。奶奶刚刚喝过酒,眼睛眯起。常常是一个数字从奶奶嘴里蹦出来几秒钟之后,爸爸的手指还在左右开弓,在算盘上翻飞。奶奶忽然睁开眼问道,“隔壁那个谁,哪一年借了半斤标粉,还了没?”

14.父亲说,奶奶的灵性十之八九,是在酒精中得以无限滋养。

15.奶奶的一生过得艰辛。命运之神始终无暇垂青这个旧时代的小脚女人。我不知道奶奶是否也曾奢望过,换得男人眼中的安富尊荣?女子无才便是德,人生如浮萍。无论世界怎样繁华喧嚣,奶奶始终沉默,永远微笑。是无奈接受,抑或是驯顺后的悲哀?奶奶眼神中的复杂与挣扎,直至我已年近不惑,忽然被融化。

16.此后的无数次,在梦里,我被奶奶的眼神所裹挟,吞没,我与其长久凝望。醒来时三星在天,内心訇然。所谓成熟与成长,往往只在一瞬间。

17.常人不喝水会口干,奶奶一天不沾酒便舌燥心烦。记忆中,我从未看见奶奶因为嗜酒而失控。奶奶对酒的热爱,好像俄罗斯文学中的人物,但没有伏特加激烈,而更舒缓,更深长,是上海人常说的“笃定”,令旁人不忍纠责。

18.奶奶一生好酒,却从不自己去买。或许在一个旧时代的传统贤淑的女人心里,实在无法说服自己,捏一张纸钞,或者握一把硬币,穿街走巷去沽酒。要喝酒了,奶奶便独自爬上阁楼。蹑手蹑脚,猫一样轻灵。老式壁橱赭红色的油漆日渐斑驳,日子就在奶奶的双手摩挲中,一日一日,走成片段疏影。她伸进手去摸寻,柜中的每一个犄角旮旯,没有人比她更熟悉。不时要停一停,听一听楼下有无动静。谨小慎微,又坦然自若。

19.据说,好脾性的爷爷与奶奶年龄悬殊,对她喝酒从不干涉,因为他知道,她如果想醉,也只能被自己灌倒。他最不缺耐心。时隔多年,聊及此情此景,父亲道,“能够找得到渠道宣泄的情感,无论多深重,都会得到某种释放,而那些从来不说,或根本无从说起的忧戚,才叫人无法承受……”

20.有一年清明节,我们全家专程回乡祭祖。那也是我最后一次看见奶奶。绝早起来,奶奶把一头白发梳得溜光水滑,于脑后挽成一个圆圆的髻。奶奶的眼神照例是微醺的,恍惚的瞬间,那笑容变得谨慎且矜持。我跟哥哥不时嬉笑打闹,并无太多悲伤,倒更像是一次郊外春游。

21.经过乡间阡陌去认祖坟,奶奶跟在最后,始终纳着头,手里拎着一瓶酒。小脚,走土路,走得跌跌撞撞。我初初并未在意奶奶带酒,待众人散去,奶奶独自站到坟前,酒瓶举起,嘴对瓶口喝一口,往坟头泼洒,喝一口,泼一下。喝喝洒洒,始终不说话。祭奠的方式带了醉意,悲痛似乎也平添几分诗意。

22.再回老宅,正屋墙上的照片中,奶奶双瞳剪水,目光清澈。我凝立不动。乡愁是一张老照片,奶奶在墙上,我在地上。

23.奶奶独上阁楼,究竟每次喝掉多少酒?每次酒喝好,酒瓶重新归位,仍旧脚步轻轻,像猫一样从阁楼爬下来时,脸上多了一份满足。若恰好有左邻右舍来串门,会与对方闲聊,有一句没一句。人家逗她,“奶奶,你醉喽。”她照旧微微一笑,“早着哩!”语气轻柔,略带娇嗲。

24.多年后,当我自己有了醉酒的经验,时常会想起奶奶。在天旋地转降临之前,她是否有意把握、掌控,享受这美妙瞬间的同时,刻意使其迁延?在身体飘然欲飞的一刹那,她是否想到了传说中的那只鸟,一直飞一直飞,飞到死方才罢休?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高昌:未名湖边走一走

1.阳春时节,繁花盛开,北京大学的校园里,随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未名湖光美丽、博雅塔影清幽,春水荡漾,绿柳婆娑,令人流连忘返。

2.在明媚的日子里去看未名湖,水面上慵懒地趴着的层层的阳光,翻动着金色的一层层的花瓣,变化着各种迷人的温暖的表情。那条条光影斑驳的小路,那一对对轻声曼笑的情侣,那些暖暖的手掌一样的抚摸着人们的清风,让我有了一种诗的感觉……这诗里起承转合着阳光和梦,飘荡着岁月的久远的沉香……还有美、还有爱、还有柔情、还有弦歌、还有快乐的青春和美好的憧憬……

3.未名湖是一首透明透亮的小诗。小,却隽永迷人,有着无法计量的厚重、无法描述的清幽、无法言传的深邃。当年给这湖水起名字的钱穆先生真是高人一筹,“未名”二字,却也道尽了种种难以名状的绝妙和佳境。这首小诗,需要慧眼来识,亦需慧心来悟。这湖光塔影只是未名湖景的容貌之美,它的热烈的性格和奔放的激情,它的精深的学魂和壮怀激越的精神气韵,则在这湖光塔影之外的五湖四海弥漫着,氤氲着,燃烧和闪烁着。

4.几座小石桥散淡地卧于湖水之上。西南有竹林掩映的临湖轩,南岸和西岸有起伏的翠绿的小山,山上长满了松柏桑竹。湖畔亭亭玉立的博雅塔,远远看去就好像有两座,一座轻轻地铺在水里,一座静静地站在岸边。水里的塔在山上,山上的塔在水里,也在梦里,也在数不清的美丽的诗歌和散文里。有动也有静,美不胜收。那美不是凝滞的图画和摄影,而是流动着的意境,带给人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5.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随意地把自己的好心情铺开在未名湖的湖波之上,暖暖地晒晒太阳,就已经很浪漫很开心了。这透明的情境朴而不素,婉而不媚,雅而不矫,多么美好和丰富啊。

6.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未名湖的湖岸仿佛都是“V”字形的,但实际上,它却是椭圆的,湖水是那么清浅,婀娜的垂柳倒映在湖底,认真地梳理着一条条绿色的小辫子。个个都是乖乖女的模样。慈禧太后留下来的那艘沉重的石舫,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看过了多少沧桑变化,如今还依恋在这静静的一湾清水里,不曾扬帆远航。绿树成荫的连绵小山,疏密有致的驳岸垂柳,粼粼的波光、端庄典雅的石桥,再加上婉约的鸟鸣和自在的鱼影,都是那样自然地拨动起青春的心弦,唤起许多美好的记忆……未名湖中有一个舌头形状的小小半岛,名唤枫岛。岛上有葱郁的树和千奇百怪的石头,有八角亭,有北大百年校庆纪念碑。这小岛顶端的湖水之中,有一尊来自圆明园的大鱼石雕,腾波鼓浪,翘尾张口,栩栩如生。这便是“未名胜景”之一的“翻尾石鱼”。有一年湖水浅淡,我曾经仔细观瞧过其完整的雕塑之美。如今湖水上涨,这石鱼已经大半隐于湖波之下了。说到这翻尾石鱼的来历,自然会想到圆明园那些沧桑往事。而这未名湖自身的命运变幻,不也是跌宕起伏、百转千折吗?

7.未名湖一带在圆明园鼎盛的那个时代,属于淑春园的一部分,据说归乾隆的宠臣和珅所有。他借修圆明园的机会,在此大肆营建,一共建造楼台64座、游廊亭阁357间、房宇上千,极尽奢侈。和珅后来被查抄之后,淑春园又几易其主。后来或被洋人劫火焚烧,或被军阀霸占,或被愚人侵凌变卖……渐渐地沦落不堪,只有石舫和一些古树等等旧物留存下来。到了上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买下这块地方作为校址。在设计修建校园之时,对未名湖一带的旧景观进行了新整理,并增设了一些新的内容,逐渐构置成了今天的未名湖的景观格局。所以说,未名湖的资历比较深远,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康乾胜日。而与之相比起来,另一处著名景观博雅塔的资历就稍晚了一些。据说民国十三年,燕京大学打出来一口深水井,水源丰沛,水质清澈。于是就以通州的燃灯塔为蓝本建造水塔。这个水塔一共13层,里边有一个螺旋形状的楼梯可以直通塔顶。只是塔门常关,不知什么时候有缘让人享受登临之幸。驻足遐思,倘若能够有缘亲身走进塔身,拾级而上,直冲塔顶,畅览燕园美景、远眺西山秀色,将是何等令人神往之境啊。

8.飞絮蒙蒙,晴丝袅袅。未名湖水清澈、碧澄,博雅宝塔庄重、深幽。“湖光塔影”一动一静,一柔一刚。相映成趣,百看不厌。湖光塔影,是明丽的风景,更是一个充满寓意而又耐人寻味的美好象征。今天是桃李芬芳,明日是参天栋梁。莘莘学子从江南塞北来到菁菁校园,在未名湖边留下琅琅书声和翠绿梦想,又从这里出发奔赴天涯海角,带着激情和热爱去采撷灿烂的诗篇和金黄的硕果。未名湖面积不过数顷、周长不过里许,却包容了多少历史细节的风波与韵致,滋润着多少风云人物的花晨与月夕!走在骀荡春风中,我的耳畔响起了“五四”的呐喊,听到了那些青春飞扬的足音。我好像看见了一个个晶莹美丽、生气蓬勃的灵魂,拥抱着时代风云,回应着苍生冷暖,荡漾着深沉的天光云影……此时有人在朗读那首著名的《燕园情》:“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此时还有人唱那首校园老民谣《未名湖是个海洋》:“……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我知道,未名湖不仅仅是风景,更像是一颗澄澈透明的眸子,深情地看着历史,更脉脉含情地瞩望着未来。

9.未名湖边走一走,许多深情心上流。世界蓦然变得很宽广,心灵也瞬间好像变得很通透。此时有一声清亮的鸟鸣,在我的耳边悠悠地飞过。我看见历史老人在未名湖的湖面上转了一个弯儿,便又从容地继续那漫漫行程……而光阴在这湖面上打了一个滚儿,接着继续那些潋滟水光和空蒙云影,还有那些历久弥新的记忆和悲喜……我注意到,未名湖畔的小草都很有个性,它们坚持着自己的翠绿,全都不肯开花给我看,但我还是在岸边的小径上捕捉到许多只属于自己的激情和思考。

10.抬抬头,透过婆娑的柳叶去看悠远的瓦蓝的天空,许多飞翔的想象和沉郁的唏嘘,就都成了清澈透明的长歌……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艾科:快递里的深情

1.自从故乡的小镇上有了快递网点后,我隔三差五就会给老家的父亲邮寄一些物品回去。起初的时候,父亲闻听需要凭借手机取件码才能取出快递,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思想保守的他,最怕接触“新鲜事物”。父亲平日里从不“捣鼓”手机,他生怕一不小心,就把银行卡里的养老钱“捣鼓”没了,所以给他买的智能手机,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2.父亲的忧惧丝毫阻挡不了我往家里邮寄东西的频率,每次收到取件短信通知后,他都不得不硬着头皮骑上电动三轮车,去距家8里路之遥的集镇上取件。一段时间过后,取的快递多了,父亲便不再惧怕其中的“深奥”与“繁琐”,以至于再收到取件短信通知时,都会喜不自胜地直奔集镇。而快递,也成了我们父子之间紧密联系的温情纽带。

3.一个平淡如水的周末,我打电话告诉父亲说,我准备再给家里邮寄一点东西回去。父亲忙不迭地一口回绝:“家里什么都有,千万别乱花钱!”我说东西都已打包,明早就能发出。父亲一听“木已成舟”,也就不再作无谓的争辩了,他放低声音问我这回又寄了什么?我说有给奶奶的保健品,给你的茶叶,给小侄女小侄子的烧鸡,还有一些山野干货。我还想特意告诉父亲,包裹里面还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了2000块钱,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怕父亲会再度冲我发火,但凡提到钱的话题,他总是极其敏感多疑。

4.两天之后,收到包裹的父亲来电将我训斥一番:“东西买了寄回来也就算了,为啥还寄那么多钱?家里又不缺钱!”我说我一年到头很少回家,这钱就当是我孝敬你和奶奶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用完了我再给你寄。父亲在电话那端又噼里啪啦地“教训”了我几句后,便“嗯”了一声挂了电话。其实我给父亲寄钱实属无奈,因为对年近七旬的他而言,银行转账和手机汇款都是“不太靠谱”的做法,邮寄现金才是最为放心安全、妥帖直观的方式。我最怕父亲收到钱后,会将其直接存到银行卡里——他是一位花钱比挣钱还难百倍的倔老头。

5.后来的日子里,我经常出其不意地给家里寄东西,父亲每次收到快递后,都会打电话将我训斥一番,且每次训斥的时长都在一刻钟以上。父亲的训斥蕴含一个规律——先是将我“骂”得狗血喷头,后又对我关怀备至。不管父亲多么怒火中烧,我的心里都会灿如春花,因为从他那声情并茂的训斥里,我能够感受到父亲很是享受在乡亲们的见证下,频频收到儿子寄来的“孝心包裹”的自豪感,即便他怕我为此胡乱花钱,以致给生活带来负担。父亲只想成为我们迈向美好生活的助推器,不想沦为通往幸福之路的绊脚石。但对我来说,能够时常在电话里聆听到父亲“声嘶力竭”的“训斥”亦是十分开心的事,至少可以说明,声如洪钟的父亲,身体依然康健,精气神依旧十足。

6.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突然收到一份发自老家的快递,拆开一看顿时泪目,里面是一双父亲做的布鞋,这也是他老人家给我寄的第一份快递。我依稀记得曾在无意间和他说过,我特别喜欢穿他做的布鞋,没想到随口说的一句话,父亲竟然记在了心里,并重拾起搁置了多年的手艺给我做了这双布鞋。父亲的视力虽大不如前,体力也每况愈下,但针线活的功夫依旧不减当年。那一针一线犹如他那鬓角的白发,洗尽了平凡岁月的铅华,凝结着血浓于水的真爱。捧着那双布鞋,我再度潸然泪下。

7.渐渐地感受到了快递带给生活的便利后,父亲也开始频繁地给我邮寄东西,只是他寄的物品大都非常经济实惠。比如,春天他会给我寄香椿和野菜,夏天寄瓜果和蔬菜,秋天寄玉米和黄豆,冬天寄冬瓜和红薯,自家地里一年四季产的粮菜果蔬,他都会第一时间给我寄来让我尝鲜,以致后来他每次给我打电话的结束语,都变成了“缺啥少啥和我说,我给你快递寄过去”。

8.快递,让相隔两地的父子,忘却了地理和时空上的距离。我们频繁地给彼此邮寄的东西,并非都是对方真正所需之物,我们邮寄的,其实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盼、祝福和牵念。我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看着父亲寄来的包裹泣不成声已不自知,但我希望父亲不要像我这样伤感。我期盼自己寄出去的每一份快递,都是一剂疏解思念之苦的灵丹妙药,更祈愿这一份份蕴含在快递里的绵绵真情,会馨香衡远、历久弥坚。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程杨松:风吹过孔林

当我一脚迈进孔林“万古长春坊”的巍巍牌门时,似乎就有了内心的笃定:这基于伟岸现实的美好寄寓应该也正在变成一种可能或现实——《尔雅》云: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

位于山东曲阜的浩浩孔林,纵然地势稍带“委曲”,纵然“神道”稍显冗长,但历经时空的坚执砥砺,终将抵临“万古长春”之“阜”。彼时,阳光照沐世间万物,也照沐身心,在光影的游移中恰似某种隐喻;白云淡然迎风铺展,时卷时舒,随性叙写由来别绪与即将雨意。

电瓶车启动的“嘶嘶”声,轮胎摩擦地砖的“沙沙”声,风拂林荫的“哗哗”声,以及行人的低徊声,营造出此地应有的尊贤崇礼的融谐氛围。随行的讲解员孔盼意态娴容,神色宛然,其如数家珍的娓娓讲述声情并茂、环环相扣,将“温故知新”又一次动情诠释。

沿长达1266米的“神道”经至圣林木构牌坊,过洙水桥,去孔子墓,但见桧柏夹侍、龙干虬枝,槐松楷柳、葱翠蓊郁,兰藓草蔓、迎风扶摇,周围多植苍桧劲柏,以至乌鸦不栖,蛇类远避。这座世上最早、最大的私家墓园,没有寻常陵园蕴蓄的阴森与悲戚,于我,只是幽深的宁静、凝重的肃穆——或许,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另一种表达。

始建于汉代,历经宋、元、明、清扩建修缮,迄今被高墙拢围的孔林,更像一个浩瀚的偌大容器,妥藏了孔子的一生:一生追寻的脚步在此最终停歇,一生弘扬的思想在此最终沉淀,一生钟情的事物在此最终集结……除了于每一棵松柏温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于每一株兰花吟咏“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贫穷而改节”,眼前似乎浮现出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盛年,浮现出他劳劳车马、周游列国的壮年,浮现出他“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的暮年……

声音渐渐低落,最后无声,子贡呜咽的琴声潸然而止,在决绝流逝的历史中,肉身终有时穷,师道却可以绵延,文明却可以赓续,精神却可以传承:万千弟子闻讯四方奔丧而来,或嚎啕痛哭,或哀哀泣泪,结庐守制之余,广种先师所喜和各地所有的桧、柏、松、槐、楷、柳等各式树种,以作凭吊、寄托、传续和弘扬,年深时久,孔子墓也便尊为了“孔林”,除了诸多地表建筑和留存文物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礼俗、艺术等巨大价值,更是儒家之学的集成之地和儒家子弟的精神原乡。

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孔林,亭亭华盖、郁郁苍翠的孔林,芸芸枝叶如累累简牍、蝇蝇小篆,书写流年史实,被细碎的阳光温柔照耀,被多情的夏风接续传颂,又被一群扑簌簌振翅而飞的鹭鸶尽情翻唱。它们让我深信,每一粒炽灿的阳光都是诗性的纯粹,每一枚柔婉的草叶都有仁爱的礼让,每一缕交融的风声鸟语都仿佛婉转的林间雅集、梵音韵律。这个缓慢发展的时空,似乎为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毕生信奉,提供了可堪参详的物质印证。

在这条长达2500多年的汤汤之河,浪花淘尽贤儒,也淘尽英雄,除了集成孔子的身前事与身后名,孔林更收藏了孔氏一族的绵延更替、兴衰荣辱。随行的朋友介绍说,自孔子后,孔林已先后埋藏孔氏后裔10万余坟冢,令人惊奇的是,其间蓬勃生长的树木也恰是10万多株。

拜谒孔子墓时,近午的阳光瓢泼如灌顶,我微薄的身影匍匐在侧,当我转身默默离去,我知道,我带不走这里的一棵树,甚至带不走一株草、一枚叶,但会有一星绿意在我的内心深处倔强着床、持续洇发并葳蕤成长,直至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一组暑假必读美文,送给下个月上初中的你

张丽钧:摘棉花

①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花碗儿”里膨出来,由不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再不摘就开“大”了啊!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②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一记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儿,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她腆着肚子回到地头,把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顾得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但心里还觉得美美的。

③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一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盼着有机会再跟我那表姐较量一番。

④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只要一见着我,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立刻活灵活现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那些庄稼把式们看了,无不解恨地冲着我狂笑,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

⑤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操作着电脑,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我动情地说:“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甚至可以忘掉我,但是,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白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这是对棉花最美的赞歌。棉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⑥今天的我,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了暖意。

⑦——嗯,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三星   未名湖   博雅   圆明园   孔子   都会   湖光   乡长   表姐   湖水   美文   包袱   棉花   奶奶   暑假   快递   父亲   初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