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F22于1997年首飞,2005年服役,历时8年;F35于2006年12月15日首飞,2011年7月14日服役,历时5年;歼20于2011年1月11日首飞,2017年服役,历时6年;苏57于2010年1月29日首飞,2021年1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接收俄首架量产苏-57战斗机,历时整整10年。歼35于2012年首飞,现已近十年,都快追上苏57的“速度”了。歼35迟迟不服役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歼20那种紧迫感,除此以外的原因有三:一、等待关键技术、材料、构件的成熟;二、为了一扫F35的短板——腿短、弹仓小、出动率低、维护费用高;三、磨练新科技,从设计指标上一举超越F35,甚至歼20。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歼35潜修内功的目的之一、等待关键技术、材料、构件的成熟;

F35从首飞到服役是最快的,历时5年,那是因为它从F22身上吸取了大量成熟科技,同样歼35也需要在歼20 身上吸收成功经验——AESA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电光瞄准系统EOTS、红外干扰瞄准系统、新型任务电脑、数据链。武器装备:pL—15、pL—12、pL—10E;再挂点航空炸弹,高超音速武器,电磁干扰吊舱…………这些在歼10、歼16和歼20身上都得到了验证,现已非常成熟,但歼31不是拿来即使用,它将不是简单复制。但是发动机与隐身复合材料是硬伤。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歼20能在2011首飞,俄罗斯的AL-31F发动机是有功的,但即便如此,歼20的装备速度并不快,这很容易让人想到F22的隐身涂层——它需要专门的维护棚,出动费更达34000美元/小时。歼35原采用两台RD—93,这就变成了小马拉大车,屁股冒黑烟,隐身涂层也出现起皱纹。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目前我国又有新型中推研发成功,分别是涡扇—13E与涡扇19,其推重比分别达到9与11,如果装上涡扇13E发动机,根据歼35的升力系数,其最大起飞重量将达30吨,如果装涡扇19,涡扇—19的最大最推力可达11吨,两台22吨 ,远大于F135的18吨,所以装上涡扇19的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将超过37吨,这也超过F35的32吨的最大起飞重量5吨。据说我们有一种能将隐身与强度合而为一的合成材料,这种材料将让歼—35的大规模装备成为可能。

歼35潜修内功的目的之二:为了一扫F35的短板——腿短、弹仓小、出动率低、维护费用高的毛病;

摸着鹰酱过河让我们看到F35服役后暴露的短板,尽管技术先进,但其腿短、弹仓小、出动率低、维护困难,至使F35服役十几年后还未达到设计指标。F35真正的原因是:作为空优战机,它无法挂远距空空导弹,很难赢得空战;作为多用途战机,它更无法挂载类似鹰击12、锆石这类超音速导弹,而苏35、苏30、歼16、歼轰7、甚至歼15、F15、F18都能轻松做到。因为这类导弹射程达500公里以上,速度达4马赫,未端蛇形机动。机载平台能在防区外发起攻击(美国标准防空导弹240公里)。而F35c的作战半径只有700公里,而这些战机的作战半径均能达到1200公里以上,作战半径+导弹射程成了F35不可逾越的天坠——人家能轻松摸到F35的家门,而F35纵使性能再优越,也只能在自家门口耍大刀。所以歼35有一款较大的平台,以满足挂弹的机内空间与足够的航油。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歼35 已经升级四代,为的就是解决F35服役后暴露的短板。从上图看,体型与气动变法不小。据说歼35的体型已接近F/A一18E/F的规模,与F35差不多,这很符合中型战机,特别是舰载机的要求,从而从平台着手解决航程与弹舱问题——F35的问题不是它的技术不先进,而是由于平台的改造性差。大平台更具改造潜力。

歼35潜修内功的目的之三、磨练新科技,从设计指标一举超越F35,甚至歼20,

歼—35早在10几年前就玩起了“数字工程”,这个在理念上并不比美国落后,这个主要是算力与算法上比拼;模块化设计肯定也会搞——好东太多,不可能全塞进歼—35,这样会染上F35一样的营养过剩,所以歼35将通过模式化设计搞一机多型,并通快速迭代达5.5代以上的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工程”、“敏捷软件”、“模块化设计”、“快速迭代”的理念是美国用在六代机上的——我们的五代机歼31可能要抢先用上。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歼35设计采用了最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据传从设计到首飞只用了19个月的时间,如果说数字化设计歼—35在2012年已开始搞,那么我们我们的数字工程要比美国早:美国六代机NGAD是利用数字工程模块化设计,是在2019年推出首架样机,并接受测试,它从设计、制造和投入试飞也用了一年多时间。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数字工程不比美国晚——毕竟从算力上讲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数量比美国多,占世界近40%。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据说整机机壳为复合材料3D打造,而且我们的钛合金3D打造工艺的最大尺寸的单件直径也达到3m,意味着歼—35的骨架构件也能3D打造,这也是为什么机体需“粽子机”运输的原因,这也印证了媒体称歼—35“卓越工艺打造”的原因。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机不但在探索数字化设计,而且还在探索数字化制造。如果说这也是敏捷软件话,我们似乎领先了。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歼一35通过10年沉淀苦练内功,肯定能补齐F35暴露的短板,而且由于相关技术进步让歼—31能快速装备,模块化设计将上平台与机载设备无缝切换——通过不同的机载设备的搭载去完成不同的任务——战机的高低搭配是个坑,一机多型才是王道。关键还是平台的适配性。我们的歼20尽管先进,但数量还是太少,周边不少国家都引进F35,有些国家引用了F35生产线。这就需要我们有一款技术先进、价格便宜、便于大规模装备的战机,歼—35的后发优势让它成功的赶上了我国材料科学突破与工艺加工进步的浪潮。

歼35潜修十年内功的三大目的

一家之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目的   内功   作战   半径   美国   构件   战机   导弹   成熟   原因   装备   数字   材料   工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