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自第七次人口普查后,三孩政策便日渐成为热议。今年5月31日,我国开放了三胎政策。上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虽然该政策一经问世,便遭到无数人的吐槽。但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改善人口年龄结构,这样的政策集结了无数人的智慧,无疑是正确的。我想日后我们受益于该政策之多寡,时间便会证明一切。

《生育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想想那些存在极大人口问题的中东国家,我便唏嘘不已。伊斯兰教严禁堕胎,鼓励生育,任何类似计划生育的政策都会被认为是亵渎神灵。我想起电影《何以为家》中,小男孩的控诉:“我告我的父母,他们把我生下来。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生了。”父母本是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拥有选择权利的人,但在电影中却变成了子女讨厌的人。

《生育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我曾经和一个三十多岁的铁丁聊过天,他说,他感谢父母抚育他长大,却不感谢父母把他生下来。他一直认为,任何人来到这世上都是被动的,是无法自己选择的,如果一生有苦有甜,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还不如不要存在过,没有苦,也没有甜。可我想的不一样,没有来到这世上之前,是无所谓选不选择的,撇开存在主义之后的荒诞不谈,唯有生而为人,才拥有了选择的权利。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来都来了”,不是得过且过,而是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生活,所以我一直很爱加缪第三种自杀的态度。

《生育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引出“生育”两字与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生育制度》。这看似是一本纯理论干货的书籍,介绍双系抚育、婚姻制度、内婚和外婚、社会继替等概念,似乎只适合出现在课堂或学术研究上。但其中的理论却并不是束之高阁,毫无实效用处的,实则这些研究对于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家庭婚姻与子女抚育等现实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子的学术著作大多是从社会性等角度分析,不带什么感情色彩。说到婚姻制度,产生之初仅仅只是为了生下来的孩子有人养,自然是恐怖的。

《生育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谈生育

面对“为什么要生育”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费老站在了人类历史角度,他说,为了种族的绵延,为了团体的完整性。生育已经是一种文化惯性,变成大多数人必经的过程。我和表姐逛金饰店时,她看到宝宝的挂饰很可爱,对我说,以后我给你的宝宝买一个。我当时脱口而出的话便是,你怎么知道我会有宝宝?文化惯性自然是不需要思考的,很多人把生育当成人生任务,可要说是为了全体人类而生育,这显然不会是我们普通个人会说出的答案。

我读到的初步观点便是,为了人类的绵延而生育,为了生育之后孩子的抚育而结婚。书中的观点我写不尽,如若潜心阅读,必然会有新的收获。




感谢阅读,祝您今天也要开心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伊斯兰教   角度   加缪   制度   惯性   社会学   子女   人口   权利   观点   父母   人类   婚姻   宝宝   孩子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