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说|无缘清北的江苏文科状元获港大录取,我们该如何反思?


牛牛说|无缘清北的江苏文科状元获港大录取,我们该如何反思?


据多家媒体报道,江苏文科状元白湘菱最终申请了香港大学并获得录取,专业意向为金融类专业。同时,港大表示愿意提供四年约一百多万的全额奖学金。

白湘菱在今年高考中以裸分430分成为江苏文科第一名(注:语数外三科总分第一,不含选测科目,所以状元一说并不准确,特此说明),但因其选修测试科目历史成绩为B+,根据江苏现行高考政策,无缘清华北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此前这几所高校均表示,须按政策来招生。

在去年公布的2020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清华大学排名第16,北京大学排名第22,香港大学排名第25。同为国际名校,但在这件事情上的做法却迥然相异。相对于清北“按政策招生”的官方说法,香港大学此番就有些抢镜了。

不能破格的理由是“尊重规则”,看起来的确“无懈可击”,10多年的规则怎么能说破就破呢?但这种分数、等级双指标的评价系统说到底并不能解决应试教育问题。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看似按部就班,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招生,招的都是顶尖学生,但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又如何确保学生的多样性,保证不错过被双指标卡在外面的优秀苗子呢?

牛牛说|无缘清北的江苏文科状元获港大录取,我们该如何反思?


有意思的是,对内地报考学生来说,香港大学曾经以难进著称。2005年,香港大学开始自行在内地招收本科生,最终有11名各省市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港大在内地的招生计划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统一招生机制,有独立的报名程序。在录取过程中,港大会优先考虑申请人的高考总成绩及英语成绩、申请人在面试中的综合表现以及申请人的综合素质。

实际上我国在高校招生录取方面从未停下对标国际先进机制的脚步。从今年开始,我国取消了自2008年起实行了十余年的5%自主招生,推出新的“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不再采取“降分优惠”方式,而是按高考成绩85%、大学校测成绩15%进行综合评价录取,这是朝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制度的僵化不仅出现在高考招生录取中,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于我国的科研体系中。

2011年,施一公、饶毅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双双落选,后者更宣布不再参选。而两年后的2013年,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人文与科学学院“双料”外籍院士,同年年底,他才终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牛牛说|无缘清北的江苏文科状元获港大录取,我们该如何反思?

施一公


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也多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均落选。

2017年, 30岁即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博导教授的“美女博导”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而2019年4月30日,她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要成为中科院院士,需要其他院士推荐,还要求相同学部的院士所占推荐人数比例,可以说要求极其严格。但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也颇受诟病,比如“论资排辈”现象、拉票操作等等,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关系。

尽管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定位、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确有很大不同,但有一条原则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学术成就和贡献大小,脱离了这个核心要素,评选就失去了引进顶尖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的意义。

多年来,改革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呼声一直很高,建立院士退休、退出机制的建议也屡屡见诸报端,科研评价体系中唯SCI论文至上的做法在官方层面也在进行纠正。

众所周知,如今在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和留学新政下,在美国的非美裔科技人才所处的生态环境并不友好,甚至遭到打压和驱赶,在我们之前的爆文《美国正在赶走世界顶尖人才,而这一次,他们可能不会回来了 》中有所论述。

我们要未雨绸缪,吸引优秀的顶尖人才转投我国,那就应当深化我们的高校招生录取、科研评价体系、两院院院士评选等一系列制度政策的改革,为培养和发现人才、招纳贤才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

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

作者:Sail2008

声明:著作权所有,转载需授权,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牛牛说”是我们的粉丝问答栏目,期待您的参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Come on,给你的灵魂充充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江苏   状元   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   博导   两院   申请人   美国   中科院   院士   科学院   成绩   政策   我国   人才   文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