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来了!浙江大学高超课题组带你认识材料界的“孙悟空”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让人羡慕的本领就是“七十二变”。当然,这是神话故事里才有的奇迹。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固体单元都有自己的特定形状和尺寸,多个固体融合在一起组装成一个整体不难,但是结合越紧密往往分离就越难。因此对于普通材料来说,无法通过分离再另外组装成别的形式的整体。

经过4年的研究,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教授课题组发现,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能力,氧化石墨烯纤维在宏观尺度上能够在融合之后实现精确可逆的分裂,好比是自带了一个“返回键”。成果将对未来精确可逆的组装产生积极影响。这项成果将对未来精确可逆的组装产生积极影响。北京时间5月7日,这项成果被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刊登。

早前,科学家从细胞的融合与分裂中获得灵感,仿生设计了功能性的组装体,希望可以应用在药物的递送与释放等领域,但是在融合与分裂的“可逆”这一环节遇到了阻碍。

高超课题组却发现,氧化石墨烯纤维挑战了人们的一般认知,能够在厘米级的宏观尺度下,变形组装并且解组装复原。他们将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纤维做成的一根刚性柱子,变成一张节点融合的柔性网,把实验过程颠倒过来后,网又重新变回了柱子。这个过程当中,组成柱子和网的氧化石墨烯纤维并没有发生变化。


《科学》来了!浙江大学高超课题组带你认识材料界的“孙悟空”

图|融合柱与节点融合网之间可逆转变的宏观照片

为什么氧化石墨烯能做到精确可逆?

这与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高超课题组一直致力于石墨烯宏观组装的研究。早在2016年,课题组就发现,二维的氧化石墨烯片具有适应性形变的特点,可以完成融合。之前他们就利用氧化石墨烯纤维的溶胀融合成了无纺布。

那么,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还能再分裂吗?

课题组继续研究。他们发现,氧化石墨烯自身带有特殊的性质,即二维拓扑、丰富的含氧官能团、超柔性、自粘接,多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后的粗纤维密度大、孔隙率少、界面结合适中。

实验中,课题组先把13500根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成一根直径1.2毫米的细长黑柱子,这些黑柱子可以承受680倍自身重量的力,然后把黑柱子放到水溶剂中解离再分裂,这时粗柱子就变成13500条纤维。在溶剂中纤维变软了,就可以拿出来编织成节点融合的网,而且这张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强度,上面放辆玩具车完全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这些纤维再融合之后依然能作为功能材料来使用。

在复原环节,课题组把这张网再放回水溶剂,网重新分解成13500条纤维,捞出来之后它们会自动融合在一起,最终又变回了之前的柱子形状。


《科学》来了!浙江大学高超课题组带你认识材料界的“孙悟空”

图|典型的氧化石墨烯纤维融合与分裂过程的扫描电镜照片

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在尼龙、蚕丝、不锈钢丝、玻璃纤维等有机高分子、天然高分子、金属、无机非金属纤维的表面涂上一层氧化石墨烯,原有的这些普通材料也能够具有“组装-精确还原”的功能。

相比于已有的研究,课题组此次完成的氧化石墨烯基纤维精确可逆的融合-分裂过程是可控的,而且材料尺寸大,对于固体在可逆组装过程中界面的独特现象、材料的有效回收和重复利用等方面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课题组   浙江大学   材料   石墨   柔性   柱子   适应性   高分子   节点   固体   悟空   精确   纤维   成果   过程   功能   发现   科学   高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