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全球性地域差异:温度带分异、海陆分异;陆地环境的地理差异。

2、自然带成因:海陆间位置不同导致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类型从而对应不同的气候,进而对应不同植被。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陆地水平垂直差异规律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4、山地自然带分布呈倾斜状的成因

A.在热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迎风坡降水多,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

B.在水分差不多的情况下,阳坡热量较多,同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C.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

二、课外补充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2、自然带:

形成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

构成要素:有一定的水热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密度,呈带状分布。

3、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4、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受海陆分布、地表起伏、大陆轮廓、沿海洋流等影响,自然带分布情况比“理想大陆”的情况复杂的多。

5、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7、影响垂直带谱数量的要素:纬度高低、海拔高低、相对高度大小。

8、我国四极地区动植物分布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9、陆地自然带成因比较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0、陆地环境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A.概念: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B.成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引起

C.表现: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11、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A.垂直带谱问题:基带、自然带书目、自然带排列规律、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高度

B.同一山体两侧垂直地带的高度比较:

1)假设两侧水分相同,看热量差异。一般同一山体阳坡拥有较多热量,即阳坡统一自然带分布上限比阴坡高。

2)假设两侧热量相同,看水分差异。一般迎风坡降水多,即迎风坡同一自然带的分布上限比背风坡高。

3)降水和蒸发综合考虑。具体的山地要具体分析其水、热综合状况。

C.不同地区的不同山体的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较:

1)一般距离海远,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上升。因为干旱区山地,其基带的降水量较少,并由此向上增加,故森林带开始出现的下限高度较湿润地区的山地高。

2)一般纬度越高,同类型自然带的分布高度越降低。

D.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数目的主要原因:

1)山体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2)山体所处纬度较低,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越多。

3)山体起点高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垂直分布差异明显。

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2、雪线

A.概念: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雪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和地貌的综合作用结果)

B.气温和降水对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气温高雪线也高;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大雪线低。

C.地貌因素对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同一山体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度高于背阳坡;北半球山地西南坡接受太阳辐射量多,积雪消融较多,雪线高,而北坡和东坡雪线低;高大山脉背风坡焚风现象,抬升雪线。

D.雪线高纬度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空气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副热高多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3)雪线最高地区在副热高带,以安第斯山脉的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最高。最大值为6400m。雪线最低处在极地附近,最小值为0m。

4)规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高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在纬度40度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2500~5000米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地带性   阳坡   洋流   雪线   自然地理   海陆   纬度   差异性   山体   成因   山地   陆地   热量   差异   规律   高度   自然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