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定义、类型

1、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类型:

按性质分:暖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由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按位置: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3、判断:中心温度比两侧低为寒流,中心温度比两侧高为暖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

4、特点:暖流经过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突出;寒流经过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5、影响:暖流对沿海气温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海气温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6、分布:在中低纬度呈反气旋型洋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在中高纬度呈气旋型洋流,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7、南极洲外围:西风漂流、南极环流,均为寒流。北印度洋海域洋流流向夏顺冬逆。

二、洋流形成的因素及成因

1、因素:盛行风(主要),地转偏向力和地形。

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按成因分类:

A.风海流,大气运动及近地面风带运动形成。

B.密度流,温度、盐度差异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多见于海峡)

C.补偿流,由于风海流和密度流出发海区海水减少,相邻海区海水补充而形成的。

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3、洋流简记:

必修一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A.北半球中高纬海面,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气旋性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B.中低纬海区,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C.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南极环流。

D.东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海洋航行:逆洋流而行影响航速;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雾,不利于航行;移动冰川威胁安全。

2、对海洋污染:加快污染物携带,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速净化;扩大污染范围。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大量营养盐类上翻,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汇集,种类丰富。

上升流区,海水上升,营养盐类上翻,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

世界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渔场大多分布在大陆架地区,因为这里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而且有淡水,流入的地方也有营养盐类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因此易形成渔场。例如我国的舟山渔场。

全年上升流分布的海域:秘鲁寒流区、加利福尼亚寒流区、加那利寒流区、本格拉寒流区。

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高低纬度间热量、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水热平衡。

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澳大利亚西岸荒漠。

B.一般寒流出没的地区容易形成荒漠气候

C.处于来自海洋信风迎风坡附近海域,有暖流的增温增湿的作用,加上地势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易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

D.夏季索马里洋流在强劲西南季风影响下,海水由西南向东北流动,表层海水被迅速带走,深海水则会补偿到表面(冷水团),又被西南季风带走,所以其性质是寒流。又因为在夏季直射点和风带向北移动,此区温度较高,因此洋流是冷水团,所以其性质是寒流,但在冬季其性质是暖流。

四、课外补充

1、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

A.“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的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的海区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B.“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突出方向即是洋流的方向。

C.“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2、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另外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中纬盛行西风以及极地东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分布决定了洋流的模式。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A.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别呈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流动(信风吹拂的南北赤道暖流是自东向西流,西风吹动形成的西风漂流都是自西向东流)

B.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度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C.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海水向西流,洋流呈逆时针;夏季盛行西南风,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

4、海水异常的运动:

A.波浪。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当海水受到外界各种力的作用,使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同时又因重力、表面张力等,使之恢复到原来位置的一种运动。它的周期较短,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越大,对沿海有很强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B.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作用,一天中可观察到海水涨落两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C.风暴潮。因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潮水。

D.海啸。因地震引起。

5、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一词来自西班牙文ELNIno。意为圣婴(圣子或耶稣之子),用来表示在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的东赤道太平洋海面异常增温现象。

厄尔尼诺年份到来时,大量暖水输送到东太平洋。秘鲁、厄瓜多尔沿岸海水温度差异增高,从而出现上升气流,降水量大增,并出现洪涝灾害。

厄尔尼诺年份到来时,南太平洋西岸海水降温,上升气流减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使本来多雨的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雨量减少,甚至发生严重干旱现象。

拉尼娜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LANIna,意为圣女。拉尼娜现象于厄尔尼诺现象刚好相反,是指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更加偏低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到来的年份,东南信风异常强烈,使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水西流,深层冷水涌升更加旺盛,造成西太平洋水温更高,中东太平洋水温更低。

厄尔尼诺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发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的个数均较常年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厄尔尼诺   等温线   海水   信风   洋流   环流   渔场   太平洋   纬度   海区   暖流   寒流   水温   西风   流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