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玛雅文明的消失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类的反作用,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

二、直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得到保护改善;不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2、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A.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B.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便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C.环境污染的产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最终导致严重环境污染。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4、环境问题的分布

A.区域性:

1)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B.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地区和国家,而是影响到其他地区和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因为大气运动、洋流、地表径流等不受国界限制,一方出现环境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环境问题单纯依靠科技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原则

概念及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持续发展。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四、课外补充

1、环境问题的分类

A.按环境问题性质分:环境污染问题,由环境污染演化的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B.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问题,水体环境问题,土壤环境问题。

C.按生产类型划分:工业环境问题,农业环境问题,生活环境问题。

D.按地理空间划分:区域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2、可持续发展和传统发展的观念对比。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A.表现形式:自然灾害(天文、地质、生物灾害);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B.形成原因: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程度;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自然原因也有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引起环境问题。

C.作用强度:自然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环境问题有的具有突发性,有的则持续而缓慢,影响人类健康。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我国的基本国情

A.人口数量庞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用较少的财富养活较多的人口

新增人口绝对数多——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人口素质较低——环境意识较差

B.资源相对短缺

资源需求量大——经济迅速发展

人均占有量少——庞大人口数量

资源利用率低——技术和工艺落后

C.环境危机加剧

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蔓延环境污染。

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生态破坏。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A.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上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

B.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度的“零增长”,同时在应对方向上实现社会财富的极大提高。

C.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度的“零增长”,同时在应对方向上实现生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极大提高。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法。它以环绕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

A.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B.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以实现循环经济。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生产结构,把握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四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图解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比较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4、生态农业及案例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模式。例如北京留民营、珠三角“基塘”、阜阳生态农业。

三、课外补充

1、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排名及人均占有量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

必修二 6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节约资源不仅能解决资源问题,而且能解决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人类   环境质量   生态农业   地理环境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中国   可持续发展   人口   生态   速度   原因   关系   环境   经济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