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认识工业

1、定义: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2、流程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3、特点:地域上的灵活性,时间上的连续性。

4、分类:

轻工业和重工业——按产品

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按生产对象

劳动、技术、资金、知识密集型工业——按投入的所占比重

5、工业的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市场、运输、动力、原料、科技、政策、劳动力。

6、工厂选择的目的:降低成本,获得较高利润。

7、工业区位选择分为不同的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靠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促使)

1、科学技术进步

交通条件改善,运输能力提高——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工业产业对信息依赖程度的提高——信息通达度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质量已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

3、政策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4、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一,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

三、课外补充

1、工业主要区位因素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2、决策者在选择工厂区位时所要考虑的因素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3、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4、决策者从经济因素考虑工业区位选择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5、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分析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6、区分几个概念

产品不便运输,是指产品易损坏或体积增大较多,使运输费用提高。

原料不便运输,指原料易腐烂变质,加工后保质期加长。

原料运输成本较高,指原料加工后失重大,换言之原料质量远大于产品质量。

7、工业区位三角形图的判读

假定在某一均质的地域范围内,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某个工厂的原料来自两个地区,它的产品销售到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工业企业就在一个市场地和两个原料地之间,构成了一个区位三角形。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通常根据工厂企业成本和运输运费最低原则,在这个三角形内必然存在着一个总运量的最低点。这个点就是工厂企业最理想的区位。如图所示三角形。M1和M2为原料产地,A为市场,P为工厂合理区域,这种反映工业区位选择的图叫工业区位三角图。

在选择工业企业地址时,若仅考虑运费,且运费和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之积成正比,一般原料指数对p点位置有决定性影响。所谓原料指数即需要运输的原料重量与成品重量的比值。分三种情况:

1)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大于1时,则工厂企业的区位应为原料导向型,即靠近原料产地。

2)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小于1时,则工厂企业区位应为市场导向型,即靠近市场消费地。

3)当某种工业的原料指数等于1时,则工厂企业的区位比较灵活,其区位可以是以上两种,是工业区位影响中最合理的形式。

8、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布局的方法

A.布局在盛行风向下风地带,如果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东侧。如A处。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B.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如A、B处。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C.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如下图,从风频玫瑰图中可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必修二 4.1工业的区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区位   角形   工业   决策者   劳动力   导向   产地   布局   原料   因素   工厂   指数   加工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