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谢稚柳《仰高图》 1945年

尺寸:21×123cm(诗塘);232×105cm(本幅)

钤印款识:

诗塘(陈佩秋题)

高山仰止。谢稚柳《仰高图》气势磅礴,结体严谨,用笔已臻上乘,是其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丙戌(2006年)岁大暑,健碧识于春城。

钤印:健碧私印、南阳陈氏、长年

本幅

仰高图。文谟吾兄教之。乙酉初夏,弟谢稚柳。

钤印:燕白衣、小谢、稚柳

著录:《画海藏珍》第70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

1945年初夏,抗战胜利前夕。在重庆苍坪街的寓所内,谢稚柳从箱底翻出了自己珍藏的乾隆九裕斋名纸,将其铺展于画案上,沉思良久方落下一笔。一幅山水巨制,就这样在他手底慢慢呈现。或许已经预料到自己不会再在重庆停留,想要给老友留下些什么,谢稚柳的这幅画画得格外用心,尺幅巨大,却笔笔一丝不苟,极见精微。这幅画完成后,谢稚柳将其赠送给了罗文谟。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罗文谟

罗文谟(1902-1951年),字静盦,号双清馆主,四川荣县人。民国时期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活动家。工书画、篆刻、诗词。尤以梅竹为精。

今天,罗文谟已是一个被遗忘的名字,但在民国时的四川,他却是文艺界翘楚。不但自己画艺超群,和诸多名家也过从甚密。甚至可以说,民国尤其抗战时期的四川画界,全靠他主持维系。

现在我们已经无从知晓罗文谟在收到这幅画时的心情,但想来罗文谟对这幅画是极为珍视的。

送出这张画不久,谢稚柳前往西安办展,后游华山,再经西安、宝鸡至成都,游峨眉,至秋冬季回归沪上。这期间,未见他和罗文谟有任何交集的记录,或者这张画便是他的人生与罗文谟相交的最后一点。

回归沪上的谢稚柳,于解放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投身于文博鉴定工作,虽然“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了不小冲击,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但总体来说,谢稚柳还是保留了艺术创作的相对自由,最终成就为一代大师。

与他相比,罗文谟的人生则让人扼腕,一代名家,其人生的最后时刻,落于灰暗与荒诞之中。

罗文谟——曾经的四川美术界的引领者

如果不是在谢稚柳的这张画上,看到罗文谟,我也不会想起他。

罗文谟是四川荣县人,生于1902年,较谢稚柳年长八岁。他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师从刘海粟。于192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国民党。1925年毕业即返四川,在多所学校任教,并兼任当时《四川日报》、《白日新闻》、《现代日报》主笔或总编。仕途上,罗文谟走得不算很高,但他在当时四川文化界却是相当重要的人物。抗战前,罗文谟便被推选为艺术社团“蓉社”的社长。抗战爆发,一批自外省返川的川籍书画家加入,阵容扩大,遂改名为“蜀艺社”, 罗文谟再度被推选为社长。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张大千题写的“蓉社”社名

张大千返川后,应罗文谟之邀,加入了“蜀艺社”;接着徐悲鸿、谢稚柳、黄君璧、马万里等名家也应邀参加了“蜀艺社”活动,后来入川避难的美术界人士逐步增加,“蜀艺社”的影响日渐扩大。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前排:从左至右 谢稚柳、张大千、陈巨来

但在此时,地方政府对此却不太重视,加之四川美术界部分人士又有门户之见,外来书画家想依靠卖作品维持生计更是困难重重。

罗文谟便牵头同上海美专同学张采芹,翰墨知交林君墨等人磋商,共同联合“成都美术社”发起筹建一个全省性的美术界专业社团“四川美术协会”,以统筹兼顾。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四川美术协会故址

1941年4月四川美协成立后,又有200多省内外的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爱好者入会。罗文谟凭他在政界的影响和私交,邀请了四川省政府主席张群挂名任协会会长,并多方游说,让他们给予支持,在成都祠堂街少城公园一侧寻得一栋房屋作为四川美术协会会址,用于举办展览、开展活动。

在罗文谟和美协其他常务理事的共同努力下,从此美展和美术活动日趋频繁,先后在美协举办过展览的名家有包括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关山月、谢稚柳、吕凤子、董寿平、吴作人、黄君璧、马万里等数十人。

可以说,此时在四川的外省籍书画家,全赖罗文谟的照拂,方能继续从事艺术,维持生活。这或许也是谢稚柳和他相交的原因。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1949年岁末,成都解放前夕,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这期间他也掩护、营救过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和爱国人士,直接资助过中共地下组织。成都的和平解放,罗文谟功不可没。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1949年12月30日,解放军在成都市举行入城式

解放后,罗文谟作为有名望、有成就并对成都和平解放有重要贡献的共产党的依靠力量,被按起义人员政策对待,在成都安定下来。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成都解放后,政府大门前挂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标牌

罗文谟可圈可点的艺术成就

1950年岁末,“镇反”运动开始,罗文谟故乡荣县来人,让他回家乡一趟。本以为是交代一些历史问题,哪知一回乡,竟是诀别。甫一回荣县,罗文谟便被监禁收押,几天后执行了枪决。罗文谟死后,徐悲鸿、张大千等皆悲怆万分。此后罗文谟就逐渐为人淡忘。直到35年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由健在的中共老干部、曾经得到过他帮助的老地下党人们作证,罗文谟才得以正名,于1985年平反。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位于荣县,于2016年建成开馆的罗文谟艺术馆

今天,已经看不到罗文谟多少遗墨,但抗战时成都市区的很多店铺,都请罗文谟题写店名,其书法随处可见。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罗文谟遗墨

四川著名书画家冯灌父曾在参观罗文馍的书画展后,评价其书法:

“文谟道兄书法之精湛,大名远扬而享有崇高声誉,素为同道和爱好者敬仰。今观大作,的确令人叹服。

篆书用笔圆浑豪放,笔势开张,意态跌宕,结构左右略有参差,大有石鼓文、散氏盘笔法的深厚功厎;

隶书蚕头燕尾,笔势舒展,波磔雄强,气象外耀,布列匀称,平中见奇,在平正安稳、对称统一之中,又寓有变化,笔画活泼,结构自然,深得汉隶精妙;

真书笔力遒劲,结体严谨,刚柔俱备,气势磅礴,深得魏碑精髓;行草书为兄台擅长,有千锤百炼之基本功。纵观四大书体,蹊径独辟,充分表现出气势恢宏、浑厚雅致、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

在绘画上,罗文谟擅长花鸟、山水,尤精梅竹。用笔洗练流畅,形神兼俱。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罗文谟赠谢无量《寒梅图》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罗文谟《寒梅图》

从技法而言,罗文谟得刘海粟真传,基础扎实,后又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一方面师法造化,由写生而写意,融工致细密于潇洒俊逸之中;另一方面,他继承古代绘画的优良传统,对宋、明两代名家的技法潜心揣摩,得其精妙,运用自如。

《仰高图》展示了谢稚柳的绘画之变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晚年正在作画的谢稚柳

谢稚柳1938年入川,其时他在诸多画家中,尚是小辈,罗文谟对他的帮助与礼遇,相信是让谢稚柳心中感念万分的。

这幅画名为《仰高图》,看似画景,实为表达谢稚柳内心中对罗文谟的感激与崇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寓意再明显不过。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仰高图》落款局部

除了情感的传递外,这张画在谢稚柳整个艺术生命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地说,这幅画是谢稚柳这一时期山水画中最典型的代表。

或许因为罗文谟此后的人生遭逢不幸,这张画至少在本世纪前,鲜有展露的机会。但这并不能掩藏这张画的辉煌。

谢稚柳的山水画,经历了两个阶段,他早年的画作,散发着一种幽思情味,晚年对五代南唐画家徐熙落墨法的迷恋,使得他画风有了转变,呈现出另一番面貌。

谢稚柳初师陈洪绶,后来宗法宋元。从北宋王诜入手,而得巨然之堂奥,拙朴浑成,形成了他严峻清丽的画风。

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的对撞,让中国文化有了新的变化。一为全盘西化,一为寻根复兴,两者实际又是相融合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宋画的重要性得到彰显,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学古而不泥古,是这一时期优秀艺术家的共性,谢稚柳虽然师法宋元,但他的作品同样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仰高图》局部

这幅画,前、中、后景层次分明,又一体连贯,主山耸峙于画面中央,呈双峰插云之势,山峦中瀑布涌落如练,由中景伸向前景水际的山脊,营造出了高远深邃的空间感觉,又气魄雄浑。在传统山水画隐逸的思绪之外,还有蓬勃欲出的姿态。

从表现方式而言,这张画吸收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风格。从技法而言,则根植于董源、巨然开创的江南画派。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仰高图》中一派江南水乡之轻柔景象,旁还有“九裕斋”朱砂记

无论是山体轮廓层层平行的垂直节理表现,还是长线披麻皴与遍布山体的焦墨点苔,都与巨然《秋山问道图》十分类似。

但与前人相比,谢稚柳的笔墨更显苍劲,对山石的渲染是在岩面内侧施以较重的墨色,靠近轮廓的外侧留白,显现出浓厚的古雅气韵。由于通幅体量巨大,谢稚柳仅用墨、赭二格出之,皴染以渲淡为主,避免敷色深重导致繁乱,是王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的体现。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仰高图》局部,其中可见山势纵横,古雅苍茫

在这张画中,实际体现的是宋元以来,江南画派之秀润与北方画派之雄强的融汇,这种融合,正是这张画时代性的最好体现,同时也展现出谢稚柳广纳先贤、兼收并蓄的艺术高度。

对谢稚柳的绘画进行纵向对比,更能展现出这张画的不凡。四十年代是谢稚柳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峰,山水精品,多出自这一时期。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秋山红树图立轴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秋山红树》图绘于1946年,谢稚柳在此图中绘制了水墨川嶂,主体二峰峭拔,远处群山温婉。二主峰之间飞瀑流泉,梵宇琳宫掩立;二峰之前烟岚浮动,苍翠袭人,侧立的红木野趣横生,夺人眼球;树下石端,高士仰望群山,意气超然。

这一时期,谢稚柳山水笔法细谨,由于对传统山水的精深钻研,一出手便是大家风范,笔墨森严整肃而不失灵逸潇洒,图中既有李成、范宽雄浑壮美的北派风骨,也有董源“远视之几不类物象,近视之景物灿然”的江南韵致,笔法端严,气象万千。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春江晓泛 立轴

《春江泛晓》虽未署年款,但一望便知其为谢稚柳四十年代后期所作。整幅全以水墨写成,铺排充实,皴擦缜密,融北宋王诜俊巧清峭,与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于一炉。画中情景优美静穆,丘壑在平实中不乏险峻,雅韵中有风骨,平淡天然,加之潇脱出尘的笔势,华滋清润之气扑面而起。1990年谢稚柳过香港重见此画,特加题诗堂以记,感慨倾注笔端。

纵向对比来看,此幅《仰高图》的源流、地位、价值便更加清晰,确为谢稚柳这一时期山水的集大成者。此后陈佩秋先生也为此图题字,曰:谢稚柳《仰高图》气势磅礴,结体严谨,用笔已臻上乘,是其四十年代最精之作。

艺术大家谢稚柳四十年代最精之作《仰高图》背后的轶事

谢稚柳与陈佩秋

画作精彩之外,其中的故事、背景都让人赞叹。其中不仅可见谢稚柳高超的画艺,还有他与罗文谟的交集,两人真挚的情感。推而广之,那一时期中国美术界在战乱时依旧坚持创作的情形,似乎也在眼前。

老一辈艺术家在困苦之时艺术与情感的凝聚,早已超脱了单纯的艺术,或许这才是这幅《仰高图》最让人动容之处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刘海粟   寒梅   徐悲鸿   钤印   笔势   美术界   荣县   艺术   书画家   成都   轶事   上海   名家   山水   时期   美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