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郭沫若(1892-1978)沁园春

纸本软片

178×73 cm

题识:录沁园春一阙润之主席韵,卅八年六月二日书奉关夫人卓英女史,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白)

备注:原藏者得自关良家属;上款人为关良夫人卓英


1977年冬,郭沫若病重,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但此时他还是强撑着身体,为关良的新画《鲁智深醉打山门图》手写了生平最后一首长诗,并随即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副刊上: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

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

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

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

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晚年郭沫若



郭沫若为关良题写的这首诗,多少带点“打油体”的意味,但对此画的肯定不言而喻。1949年以后,作为民国时期新文化领袖的郭沫若,文学创作转向歌颂人民和社会主义的热潮中,语言更为通俗、亲民。他在中国文学、历史学等学科上的贡献,他对中国革命的努力与促进 ,奠定了他的历史位置。 就学术而言,郭沫若是具有极高天赋的,他所从事的诸多研究,都取得了很高高度。其中任何一项单列出来,就一般人而言,大约都需要一生去钻研。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一直在文学艺术界、科技界享有崇高的位置。身居高位的郭沫若为什么会为仅作为一个画家——关良的作品题词呢?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关良(1900-1986)美人计

纸本镜片

34×46 cm

题识:美人计

钤印:关良(白)

备注:原藏者得自关良家属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晚年关良


郭沫若题画前关良的遭遇

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关良的画便在美术界独树一帜,人皆称他是继齐白石、黄宾虹之后在笔墨上最为精彩之人。

可这句话还没有完全没落地,中国便进入了“文革”时期,关良在纸上抒发的意趣,表达的喜怒悲乐,隐喻和讽刺,都受到了冷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打入冷宫。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五十年代,关良和儿女孙辈(右边拉琴者为关良)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造反派到他家里,在弄堂口摆好桌子画具,要他临摹初中生的图画课本,供人嘲笑开心。红卫兵还曾指着他大骂: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画的是什么狗屁东西,连个形都不准还敢称画家!”抄家时,他也眼含泪水,把数以千计的画作浸泡在水桶里,用木棍捣烂,自己端着水桶倒进沟里。

此事在后来得到了关良之子关汉兴的印证,他说:有很多画好的作品都毁掉了,京剧都是帝王将相,是“四旧”,都不能留的…… “文革”期间,是我帮我父亲把画面中间的人挖掉,或者泡在水里,毁掉了起码几百张人物画。

文革结束,关良终于能够重新进行创作,对他而言这不啻于一场新生。

关汉兴回忆说:四人帮粉碎之后,又可以进行艺术创作了,父亲很是高兴,是一个晚上创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叶圣陶先生后来还题了诗。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1980年,关良在创作《太白醉酒》



题画见证五十余年的交情

关良在此时让郭沫若题画,实际上也成为他们五十余年交情的见证。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郭沫若(1892-1978)行书七言诗

纸本软片

118×38 cm

释文:艺苑东风二十春,百花齐放四时新。莺歌燕语流天籁,岳峙渊渟绝滓尘。服务人民增善乐,发扬马列倍精神。放诸四海而皆准,传至千秋也是真。

题识:良公同志属,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白)

备注:原藏者得自关良家属


在中国文化界,郭沫若的地位是要高于关良的,年龄也要长8岁,郭沫若可以说是最懂关良之人,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甚至可以说是关良在艺术创作上的引路人。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关良在四川办画展,郭沫若为他题写了一幅长卷,这是关良仿明代陈老莲的白描《水浒叶子》形式所画的一组《水浒》人物。

画作精绝,郭沫若很是喜欢,可惜这幅长卷在文革中被毁,只有题跋得以保全。

文革后,关良重新画了一遍。虽然原样不失,但关良深感笔致、神韵、着色等都已大不如前。此后关良将这幅画与题跋重新装裱,仍成一卷,但在把玩时常常叹息“再要画到从前那样,已经不可能了”。

郭沫若的题跋不算的太长,却生动回忆了两人交往的经历:良公与余交二十年矣,兼善中西画法。在沪时曾为《创造周报》及余所著画图藻饰。北伐时曾参加政治部,担任艺术组组长,非徒以蛰居艺术之宫而满足也。尔来相别十余年,去岁杪始在渝重晤,而其艺益有进境矣。即观此长卷,以旧剧体态为题材,笔力简劲,妙能传神,可谓别开生面矣。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关良一家


郭沫若与关良的友谊由来已久

关良自1923年,由日本归国后一直在上海任教。那时他租住在法租界金神父路的花园坊。课业之余,常去周边散步,在此偶然与郭沫若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此后,他便常应郭沫若之邀,为“创造社”的出版物做装帧、插图设计。

不久之后“国民革命”爆发,郭沫若也加入其中。在“北伐”前夕于广州街头与回到故乡的关良重逢。欣喜之下,郭沫若邀请关良也加入“北伐”。并将他推荐在政治部属下的文艺组,担任组长,负责美术宣传工作。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郭沫若(前排右三)时任北伐军总政治部主任


北伐即将胜利之际,“四·一二”政变又让局势急转直下,郭沫若被迫流亡海外,东渡日本。关良也重回上海,拿起教鞭操持就业。

直到抗战爆发,郭沫若秘密归国,关良也因躲避战火来到重庆,这对分别十余年的朋友才又重逢。

前文提到的关良个展,也是在此时于重庆举行。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关良(1900-1986)汾河湾

纸本镜片

34×46 cm

题识:汾河湾

钤印:良公(朱)

备注:原藏者得自关良家属


战时的重庆,要办这样的展览并不容易,加之其内容又是无关抗战的“非国防艺术”,一时非议颇多。也全靠郭沫若在此时的支持,展览才能得以成功举办。

郭沫若为关良的这次展览撰写了长篇评论文章,发表于报端,还一口气为关良题写了四十余幅画。此前,郭沫若很少为人题画,这次一题就是数十幅,顿时流言尽去。画展也取得圆满成功。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关良


郭沫若力挺关良“自创一路”

在此时,关良的画,并没有多少人能看懂。关良艺术价值的真正凸显,还要等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但郭沫若肯定是懂关良的。关良曾对郭沫若诉苦,“我的画,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说看不惯,总之表示不理解。怎办?”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看不懂,多看就懂;看不惯,多看就惯。不理解的,以后也会理解。重要的是你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历来的艺术家,凡是自创一路,自成一格的,没有不先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你的画是一种创造,我支持你。”

1947年,郭沫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关良艺术论》

这篇文章,更多的笔墨落在了东西绘画的比较,以及论述画家所需要具备的时代风貌、进步性上。在文章最后两段,才具体谈到了关良。但郭沫若在这里把关良放得很高,将其作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画家来进行论述:关良先生有深固的西画的根底,同时更深入国画的堂奥,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显然富有一种极大的创作感,他既不愿以纯粹的西画以绚其长,更不愿以陈旧的国画作风去倒钻牛角,他认识中国绘画内在精神的可贵,同时更深切认识动的热情奔放的时代精神之必须发扬。他以西画作躯壳,国画作灵魂,以西画单纯明快坚实浓郁的技巧,来表达国画恬静洒脱淡雅超逸的神韵,,企图创造一种时代的、前进的、发扬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新绘画。但他决不是“ 折衷主义” 者,因为他的目的在创造。

郭沫若对关良的支持与认可,在当时的文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关良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无论是战时保有的创作自由,还是此后在面对早期政治风潮,能“独善其身”和郭沫若都密切相关。


半个多世纪的佳话,郭沫若为什么力挺戏曲人物画家关良

郭沫若(1892-1978)行书毛主席诗

纸本立轴

93×43 cm

释文: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题识:良公同志一九六五年,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白)

备注:原藏者得自关良家属;原装裱


上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还评价关良说“关良就是关良派”,并说关良的画有的看不懂,正是他高明之处,“画都懂就坏了”。

郭沫若在给关良题完《鲁智深醉打山门图》后不久,便病逝于北京。关良则在1986年去世,文革后,留给他的真正创作时间,其实也只有十年。

关良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他很早就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显然,关良的艺术成就得力于郭沫若长达半个世纪的支持和力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郭沫若   良家   画家   钤印   西画   题跋   长卷   山门   画作   佳话   重庆   戏曲   国画   文革   中国   备注   人物   世纪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