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中西方文化到底谁更先进,谁将成为人类精神的归宿,历来是一个喋喋不休的话题。文化可以比较吗?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的中国水墨画

就像2000年前中国诞生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一样,西方几乎同时诞生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多位哲人。他们成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布道者。

2000年后,中国出现了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而西方出现了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两人几乎处于同时代,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家,分别代表了中西方文化。有趣的是,他们的作品孕育在不同的文化里, 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他们的路径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老天还给了几乎同样的大寿:一个94岁,一个93岁!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

中国有句老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然而中西方人士又皆认可这句话:艺术是相通的。要不然,在1956年张大千大老远跑去找毕加索时,老毕也不会有这种举动:搬出五本画册,每册都有三四十幅,全是毕加索使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且都是仿齐白石老人的笔触和画风。在张大千在巴黎办画展时,邀请毕加索参加,老毕说:

你中国有齐白石这么好的画家,为什么还要来巴黎。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与张大千

此前,齐白石还隔空和毕加索较量了一下。1951年,当时已近九旬老翁的齐白石,为了祝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的召开,创作了一幅《百花与和平鸽》。在北京画院现存的画稿中,依然能够看到老人在画稿中标有“大翅不要太尖且真”、“尾宜长”等字样。齐白石还将自己画的鸽子与毕加索画的鸽子做了对比:

“他画鸽子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我画鸽子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大会将“国际和平奖”授予年过九旬的老艺术家齐白石。齐白石获得的“国际和平奖”奖状的左页,就是毕加索绘制的和平鸽。

毕加索说:

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更有意思的是,在齐白石逝世54年、毕加索逝世38年后,两个伟大灵魂还相遇了。

2011年冬,“齐白石对话毕加索”主题绘画艺术展览在齐白石家乡湖南湘潭市开展,两幅毕加索作品与四幅齐白石作品同时亮相。穿越时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中西艺术“对话”。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湖南湘潭观众观看毕加索的油画《带鸟的步兵》

2018年3月,来自齐白石家乡湘潭的艺术家和政府官员来到了毕加索的故乡西班牙马拉加市

,一场主题为“从齐白石故乡吹来的风”的书画作品展精彩上演。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从齐白石故乡吹来的风”作品展在西班牙马拉加市开展

再来看看他们的艺术经历,或许还会让你啧啧称奇。

在游历中转益多师

齐白石出生于农民家庭,1870年,6岁开始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常用习字本、账薄纸作画。1878年,拜周之美为师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以残本《芥子园》为师,习花鸟、人物画。1888年,拜民间艺人萧芗陔为师学画肖像。1889年,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得胡沁园帮助,脱离木工生活,专习绘画,为人作肖像养家。1894年,与王仲言等七人结“龙山诗社”,被推选为社长。后与黎松庵等结“罗山诗社”,一起吟诗、作画、摹刻金石。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篆刻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1902年,38岁的齐白石应夏午诒邀请,赴西安教画。在西安结识樊樊山,他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为他捐个县丞,都被他谢绝了。此后一直到1909年,齐白石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江苏等多地游历,拓展了眼界,结识了一些文化界名人和政要。其后在家乡葺“寄萍堂”,开始8年的山居生活,潜心吟诗作画。对八大山人、石涛的花鸟画多所取法,画笔更见简练,但草虫写生,多工致,间或以写意出之。书法学金农,得其神髓。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再赴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陈半丁等。其中与陈师曾订交,对晚年齐白石有极大影响。

1919年后,逐定居北京。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如果说齐白石是从自学到游历,然后转益多师,那么毕加索则是从科班再游历,然后转益多师。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少年毕加索

毕加索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犹太血统的意大利人,父亲是马拉加市市立博物馆馆长,也兼美术老师。或许是遗传基因,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1889年,8岁时毕加索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毕加索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他又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1894年毕加索13岁时的作品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由西班牙来到当时的西方艺术中心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文艺名流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东主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好友卡萨赫马斯因失恋而自杀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作品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艺术家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与朋友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自画像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1910年后,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1914年,一战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33岁的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这一时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为了艺术发展,毕加索四处迁居,但大部分时间在巴黎。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两人在游历中不但奠定了扎实的学养功力,拓展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还不约而同地分别长期在中西方艺术中心北京、巴黎生活。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集各家所长不断创新

1917年后,在继承古典大师的基础上,53岁后的齐白石受陈师曾影响甚大,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早年画美人,人称‘齐美人’。陈师曾见后说:你天性疏放,笔下出丑相,怎能画美人!应当学大笔写意画,以丑为美。陈师曾从友人处借得二十幅吴昌硕精品,给齐白石学。”齐白石说:“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陈师曾推介齐白石作品赴日本展出,作品被高价售出,齐白石由此声誉与价格鹊起。为此他写了的两句诗

“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独出机枢,独创一派;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画的白菜

毕加索也是一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作品

1917年后,毕加索居于意大利。1918年与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结婚后,女人对他的作品风格变化影响至深。西方艺术界总体把这跨度长达50年归为新古典时期,期间也出现诸多探索,例如 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50年后开始进行了变奏系列创作。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作品

在不断创新中,他们都触类旁通成就多种艺术形式,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以过90岁高龄留下数以万计的作品,并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齐白石一生留下画作三万余幅、篆刻几千方、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齐白石的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雕塑若干。对于作品,毕加索说:

“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雕塑作品

作品过亿影响至大

2011年,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拍卖成交。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7年,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约合1.41亿美元)成交,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截止目前,齐白石作品有四件过亿元。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

齐白石在中华文化体系乃至东方文化里,家喻户晓。1953年1月7日,中国文化部授予齐白石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周总理亲自到场祝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周总理与齐白石

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之《远岸余霞》

全世界过亿美元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遥遥领先于西方其它艺术大师。2015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79亿美元拍出的毕加索的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其它几幅价格分别是1.58亿美元、1.06亿美元、1.04亿美元。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

在全世界,他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总统。

可以说,毕加索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个画家,更像是一个偶像,一种潮流,甚至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

他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西班牙语名为《YO EL REY》,翻译过来就是:我是王!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他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漂泊中皆情缘不断

同为男人,两人都有着旺盛的荷尔蒙。至今皆为人们乐道。

齐白石一生只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娶进童养媳陈春君,与她先后育有子女5人。53岁背井离乡开始北漂,陈春君留守湖南老家,遂为他物色到“副室”胡宝珠,服侍他在京生活。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与家人

齐白石80岁的时候,元配夫人陈春君去世,次年,“立胡宝珠为继室”,胡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众女士看望七八十

胡宝珠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意欲与45岁的北京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结婚,遭到儿女们的强烈反对,以护士名义留下来。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的女人缘

91岁时,夏文珠离去,老人又找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继任。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后来又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老人很是喜欢,还等着结婚办喜事。不过,那年,齐白石去世了。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的女人缘

毕加索的一生中在各种女人中穿越,每段爱情都对他的创作生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女人要么直接被他画进画里,要么直接让他改了创作风格。从1904年起,23岁的毕加索便不断陷入情感的纠葛里,一生拥有过7个女人,其中包括,2任老婆,5个情人。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才28岁,这些年轻姑娘一个个的都想和他结婚生娃,有的是被他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有的是因为他本人性格有趣而被吸引。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费尔南德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1904年,毕加索爱上年轻模特费尔南德·奥立维。1911年,30岁的毕加索和有夫之妇艾娃相爱。1918年与俄国芭蕾舞女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结婚,成为第一任妻子。44岁时认识28岁的女摄影师朵拉•玛尔;46岁结识17岁的玛丽•泰雷兹 ;55岁的毕加索结识22岁的学生弗朗索瓦丝并同居,最后成为了第一个主动抛弃毕加索的女人。1961年,80岁时与离异女子杰奎琳·洛克结婚,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终点。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女摄影师朵拉•玛尔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丝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相似的路径为何带来迥异的画面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道如一,或许大师的成功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艺术家各有各的不同。

两位耸峙的大师有着如此多相似之处,为什么画面却迥异呢。这当然得归结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里,由此带来表达方式、表达对象的不同。

东方文化根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传达的是艺术家心中的天、地、人。即中国古人所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的是

内求,即传达内心向往。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西方文化本于“人文主义”的思想,追求自我的表现性。注重的:

外求,即表达社会生活。

就艺术而言,东方是以“抒情达意”、“笔墨情境”为表现的散点绘画;而西方是以透视学和明暗五调子支撑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定点绘画。因此,齐白石师古人,也师造化,表达对象是山水、花鸟、少量人物等;毕加索师古人,师时事,主要表现对象是人。那些由变型的画面构成的立体主义诞生在西方也就自然而然。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的中国水墨画

笔者日前到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观完毕加索大展后,在悟空问答里提出这样的问题:

毕加索是西方的神,如果他懂得宣纸,还通中国文化,那会是个什么局面?

微风旧时客网友作出了这样大胆的想象:局面就是毕加索终于发现原来人类还存在这样博大精深,无与伦比,天人合一,意境悠远的文化,原来画还可以这样画!轻描淡扫却含义隽永,寥寥数笔却万水千山走遍,方寸之间尽显江山万里……于是他决定放弃了写实的油画和抽象变形的印象派画法,毅然投入到中国水墨画的行列中来并且技艺超群一日千里,为水墨画的发扬光大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的中国水墨画局部

尽管这只是想象,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国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巨大的包容力必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一个饱学中西方文化的人,融会贯通,未来定能产生出比毕加索、齐白石影响还大、横扫全球的艺术家来!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毕加索的中国水墨画局部

巨人的对话:东西方大师齐白石、毕加索的艺术经历为何如此相似

齐白石最后的画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齐白石   毕加索   马拉加   费尔   转益多师   艺术   西班牙   水墨画   巴黎   东西方   北京   中国   巨人   画家   艺术家   时期   大师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