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李白《上阳台帖》的来历与递藏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李白像


李白于开元十二年(724年)出蜀游三峡,至江陵遇道士司马承祯,得到司马承祯赞赏。后唐玄宗命司马承祯王屋山建立道观,并题写匾额。而司马承祯不仅道术精深,而且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擅长山水画。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故有感而书《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为李白自书其四言诗,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上阳台帖》全卷


《上阳台帖》北宋时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元代经张晏处,明藏项元汴天籁阁。清代先为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民国时入张伯驹手。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上阳台帖》赠给毛泽东。1958年,毛泽东自己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所以,这件《上阳台帖》即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转交故宫博物院,后一直为其所收藏。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乾隆的引首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上阳台贴》“张伯驹珍藏印”


《上阳台帖》在清代顾复《平生壮观》、清内府《石渠宝笈》、安岐《墨缘汇观》、吴湖帆《吴式书画记》等处均有著录。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局部


真假之辨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现代书画家、文物鉴定家启功:“此帖有李白名款,有宋徽宗亲题签和跋,用笔不循故常,天马行空,吻合于李白诗风豪迈不羁,宜为太白真迹。”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宋徽宗题跋


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谢稚柳先生曾说过,“认识书体的时代风格是认识书体的个别风格的前提,传世墨迹如李太白的《上阳台帖》,尽管我们对李太白的书体完全生疏,也可以确定它是伪迹,因为它的时代风格不是唐”。

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证》一书中对《上阳台帖》也表达了否定的看法。他认为:“此帖书法用笔粗率,收笔处往往一放开锋,毫无含蓄。此又与晋、唐用硬劲笔的开叉不同,大致是宋人散卓无心之笔所书,不但不能是李白,恐连时代都不够五代以前。”“此帖笔致粗率,师心自用,且笔画肥厚,不类唐人用笔硬毫,近乎宋代散卓笔后风气,故定为伪”。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局部


笔迹中有玄机

李白写过的书法作品不少。宋代内府藏其行书作品二:《太华峰》《乘兴贴》;草书作品三:《岁时文》《咏酒诗》《醉中贴》。遗憾的是,李白的诗作流传下来了,书作却散失、消亡,唯一留存于世的是《上阳台帖》。

李白师从张旭,“善楷隶、行草”( 陶宗仪《书史会要》)。

黄庭坚曰:“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名,今其行、草书不减古人”(黄庭坚《山谷题跋》),大意是说李白生活在唐代开元至广德年间,并不以善于书法的名声传世,但其行书草书丝毫不比古人逊色。

“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周星莲《临池管见》)。《宣和书谱》更具体地说他:“尝作行书有‘乘兴踏月西人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尤飘逸,乃知白不特以诗名也”。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上阳台贴》宋徽宗赵佶题跋


有人甚至称他在诗歌和书法两种不同艺术领域的贯通方面,树立了“诗中有笔,笔中有诗”的艺术典型。

从历代鉴藏者留下的论断来看,尽管有真假的争论,但《上阳台》不是勾摹本、填墨本,而是书写的墨迹,这是确证无疑了。既是自然书写的真迹,我们完全可以从字如其人、笔迹看性格的角度来分析。那么,这幅作品到底反映了书写者一种怎样性格和心态呢?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上阳台帖

总体而言,在一般人看来,号称“诗仙”的李白写诗快意恩仇,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写的字应该是书写速度很快,如风驰电掣一般,并且激情四射,为什么这幅作品却没有给人这种感觉呢?

其一,用笔粗重,行笔速度、节奏较慢。说明作者感情饱满丰富,思虑很多;

其二,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对比强烈。表明作者想象力丰富,胆子大,有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既有宏观整体思维,又有局部的微观感受力;

其三,结字方正,有棱有角。说明作者为人正直、直爽,敢怒敢言,同时还有几分憨厚、本分、忠诚;

其四,整体气息朴拙,看似厚重实也翩跹欲飞。表明作者经历丰富,不排除受过诸多挫折,而不再追求机巧用事,喜欢以拙胜巧。有一定人格分裂倾向,胸有抱负未展,但也喜欢翩然世外,有出尘之欲。

看了以上的笔迹分析,或许大家会说,这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李白吗!的确,从李白留下的诗词文赋等相关资料来看,他给人的感觉大都是胸有块垒不吐不快之感,感情是激烈而浓郁的,文如其人!就字如其人而言,《上阳台帖》是墨迹,也是自然书写,正如黄庭坚所言“不以能书名”,所以李白书写时没有要把字写好的技巧卖弄和书法粉饰之嫌,故自然而然,正能反映作者最真实的心迹、性格和性情。由此也说明《上阳台帖》必是真迹无疑。

至于上述两位鉴定专家从用笔和不合当时书风来断定为赝品,则有些吹毛求疵了。一个时代或一个人不可能都用同一种笔,这应是常识;就书风而言,尽管每个时代有一个总体取向,但绝不意味着当时的每一个的书风都会大致相同,同为唐朝的颜真卿和欧阳询,风格相差何止千里,更何况作为一代旷世奇才、特立独行的李白,怎么可能会写出和别人一样风格的字来呢?


透过笔迹分析,能否佐证李白《上阳台帖》书法的真假

晚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黄庭坚   李白   太白   阳台   司马   题跋   书体   内府   真迹   草书   行书   佐证   笔迹   真假   书法   书画   鉴定   风格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