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小时候农村结婚请喜酒的记忆


精美散文:小时候农村结婚请喜酒的记忆


在农村生活的时候,记忆中关于吃喜酒的记忆很浓。请喜酒是一件很麻烦的事,虽然跟着大人忙活,但因为这是喜庆事,有好吃的,因此付出些劳动也就顺理成章,并期望着最好天天请喜酒。

要结婚的男女双方摆定八字,顺好日子后,消息便传向乡亲,并很快传到较远的亲戚。那些有往来喜事的人家,就要准备“奉人情”,查看上次往来帐单,并商量增加合适的钱数,或者多回送某种结婚用品,以示人情越来越重,交情越来越好。用红纸认真包好,然后在结婚前的一些日子,顺手捎去。收礼人家便会客气一下,说些家长里短,然后在他们走后,用笔认真记下,以便下次人家有此种喜事,也好“回人情”。

远亲近邻送的差不多后,结婚人家就要商量请“封人情”的人喝喜酒了。在我老家,记忆中请喜酒会根据情况做出不同选择。一般会中午请一桌,晚上请一桌,连续几天就会全部请下来。如果家里宽敞的人可能一次请两桌或者三桌。不过那时农村人家多半都不会那么富有。但就是这几天,也会把人累的够呛,做菜的连续几天做下来,腰酸背痛不说,做些什么样的菜,客人是否愿意吃,都要用心考虑。因为既然花钱请酒了,何不用心让人家吃好喝好,传个好名声呢?

安排客人有讲究,首先要根据人情多少确定喜酒的厚薄,人情奉的高的,酒席要好的多;人情奉的少的,酒席相对差些。对于有些人情太少的,送红包时会特别说明喝酒不用叫了。因为钱少了是喝不着喜酒的,或者因为礼太轻,不好意思去喝这杯喜酒。这种情况不多见,多是家里的孩子全部结婚了,以后不会再有这种往来人情帐的。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坐在一桌的客人是否脾气合得来,比如把喜欢喝酒的叫在一桌就要好的多,这样他们会喝起“号子”,把酒席“喝响了”,这样传出去乡亲们会说好。如果把不喜欢喝酒的与喜欢劝酒的或者两个人曾经有矛盾的坐在一起,酒席上会闹出冲突,会影响孩子婚后的日子。第三种情况就是其它的考虑,比如儿女亲家不能分开,辈份也有讲究,同宗的不能上下辈同席喝酒等。

精美散文:小时候农村结婚请喜酒的记忆


安排好客人坐席,就可以请酒了。备好酒菜,就要请客人了。这是一份很累的工作。要提前一天打听人家有事没有,如果要外出还要和人家商量,如果人家下地做农活还要先说好让人家早回来。等到菜开始做了,就要挨家挨户去邀请。第一次由大人叫,表示尊重,客人一般会客气地说不用了,孩子结婚花钱多,省着用吧。然后邀请者一再邀请,被请者一再客气。随着邀请者说声“早去先喝着水”就去另一家,客人便在后面招呼句“不用叫了啊”。这样邀请一圈后,就要开始第二次的邀请了。这时大人就不用出面了,小孩子们早就因为那么多好吃的诱惑在家里等着了。小孩子们便一溜小跑,听话的孩子会冲进门去说“俺家大人叫您快去喝酒”,不听话的孩子就在门外叫上两嗓子。叫完后再过一会,就是第三次邀请了。第三次邀请再不来的,就不叫了。也许是事不过三的古训吧。不过一般情况,第一次邀请就到的人不多,因为怕会被笑话成想酒想疯了;第二次邀请多数就到了。只有那些不知事理的人才会三请不到。

人齐了,可以开席喝酒了。这时他们就会按照他们愿意的方式选出一个酒长,怎么喝酒由他说了算。一般情况请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辈分高的,要不就是做事公平稳重的,酒量大的倒不是很看重。开席酒由请客的人家出面主持,但不会陪酒。毕竟连续几天请酒,能花得起酒钱,陪不上人。只在酒喝到一定时候,即将结婚的孩子就会上去敬两杯酒,听着他们说几句勉励话,或者夸奖话,祝福的话,然后退出来忙着做活。

催席是不礼貌的,也是会被乡亲唾骂的,因此遇上喝酒不文明的人,往往会喝很长时间,并影响到下一桌酒席的安排。这时好心的人会把粘酒的人拉走。然后请客人家继续紧手紧脚地安排下一桌,然后邀请客人,上菜,敬酒。

精美散文:小时候农村结婚请喜酒的记忆


其实留给我的结婚请酒的记忆并不多。因为允许我去邀请客人的时候,姐姐们都嫁出去了。我也不过在大哥结婚时算是有了一次参与的机会。因为我与二哥工作在外,我们各自结婚时,母亲和大哥大嫂在家里安排了所有的事项,记得母亲还和我说,收的人情不少,若能回家还是回家一次吧。因为时间不允许,请喜酒时我们都没有回去,更不用说有机会去敬两杯酒,听乡亲们说些勉励话、祝福话。不过我想,即使我们不在家,他们祝福话、勉励话肯定不会少,毕竟村里就我和二哥两个人考取大学,走出农村,捧上了铁饭碗。

现在有那么多人感觉结婚请酒是一种负担,并在很多年轻人中坚持采取旅游结婚的方式,拒绝请喜酒。其实不管以前还是现在,结婚请酒都让人感觉沉重。被请的人承担不起人情债,请酒的人不愿意操些闲心。而且这种观点在我结婚请酒时也有过,还找出一大堆论据支持自己。但前些天,大姐的女儿准备在城里请喜酒,要我帮着安排下,我心里突然有了另样的感觉。虽然外甥结婚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但作为长辈,看着下一代已经长大,心里便有了一种成熟感和成就感,被人信赖和依靠的感觉,让我坚持这喜酒应该办的好一些。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女儿,等到她长大成人时,我想会好好安排她的一切。这是作为父母对孩子无私的关心。我愿意通过忙碌,表达我的心情,通过这种流传下来的形式,为孩子以后的独立生活,注入我的美好希望和祝福。

就这样想着,突然在耳边响起母亲喊我的声音,眼前出现母亲正忙着炒菜请喜酒的身影。于是,我开始明白母亲期待我能够回家一次,是一份什么样的心情了。一种酸痛的感觉从心底涌起,在眼角处凝聚,化成颗颗泪水,簌簌滚下。


————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喜酒   知本   帐单   远亲近邻   人时   酒席   喜事   乡亲   人情   散文   大人   小时候   客人   精美   母亲   记忆   农村   感觉   情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