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西游记》8:观音贯穿故事始终,觉悟《心经》是修行的根本

心解《西游记》8:观音贯穿故事始终,觉悟《心经》是修行的根本


小说开篇即是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释厄”即是解脱的意思。而“西游释厄”则更简单明了的告诉大家,《西游记》是一本让大家通过修习自己的心性,脱离生死苦海的一本书。

《心经》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作者在小说中经常出现《多心经》、《蜜多心经》,绝对不是笔误,而是有意为之。之所以如此,是指凡俗之人常有多心,难持一心。凡俗之人常被各种心所误导,从而生出贪、恨、是非、名利等心,让自己在烦恼当中解脱不了。

玄藏传记中记载:玄藏西行时,途经成都,遇到一个生病的老和尚。因为浑身脏臭,没有人愿意照顾病和尚,玄藏便在成都停留了几天,专门照顾他。几天后和尚病好了,便传给玄藏这部《心经》。玄藏一路走一路悟,很受益处。有两个故事,让玄藏感触非常深:一是经过沙漠时,头晕眼眩,出现幻觉,身前身后群魔乱舞。玄藏便诵经驱魔,都不管用。惟有在心中念诵《心经》时,那些幻觉顿失。二是经过西域一个地方,当地人见玄藏气象非凡,便把玄藏捆起来,让玄藏代替当地的青年投河饲神。玄藏说:请允许我把今天的经念完再投河吧。当地人同意了。当玄藏将《心经》念到第三遍的时候,天上突然乌云密布,大雨狂风不止。当地人非常惊恐,就把玄藏放了。当玄藏终于到了印度那烂陀寺,发现那个病和尚早在那里等着他了。玄藏心中顿悟:分明是观音菩萨示显传经。

心解《西游记》8:观音贯穿故事始终,觉悟《心经》是修行的根本


《心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在修行禅定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即是“释厄”。苦从何来?从眼耳鼻舌身意等身体的外在感官中来。我们过分注重外在的感受,把一切表面现象当成所谓的真相,苦苦追求,以至于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心经》中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里的“心无挂碍”怎么理解呢?

如果一个人的心就是一个房子,那么就可以这么理解:挂,则是指在房子里挂满了东西,充塞房间;碍,则是在地上堆满了东西,道路不畅。这样的一个房子,人住进去肯定压抑、烦躁。回到一个人的心来理解:有挂,则是指牵挂的心事多,放不下,思虑太重;有碍,则是指想不通,或者钻了牛角尖。

心解《西游记》8:观音贯穿故事始终,觉悟《心经》是修行的根本


与《心经》中的“无挂碍”相通的还有道家文化中的“清静”二字。如同一池水,清者,指水无杂质,静者,指水不起波澜。与人的这颗心一样:心清,则指心里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心静,则指心里不起念头。内心清静,便不会生发出若干的私心杂念。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相由心生”。表面上看,一个人的面貌是由一个人心决定的。心善良,脸上便有一团和气;心阴险,脸上便阴沉灰暗。反过来,一个人脸上有着和善的笑容,他的内心一定是明亮的;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愤愤不平,他的内心一定是烦躁的。由此而推之:既然心能生相,当然心也可以不生相。因此,当自己的心里不生出是与非的分别,就不会陷入纠缠当中;心里不生出贪婪的欲望,自然便远离了祸害。所以,《心经》中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最终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心经   知本   西行   心静   西游记   西游   凡俗   多心   当地人   清静   外在   观音   幻觉   烦躁   和尚   脸上   内心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