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对于木里,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洛克,70多年前,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曾爬山涉水,历尽艰险到过这样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把她称作“上帝浏览的花园”,并把她带出封闭的村落,让世人看到了那一幅幅壮美秀丽的山川河流和神秘的风情画卷。洛克在他的游记中写道“梦中我又回到了那片被高山环抱的童话之地——木里。它是如此的美丽与安详。我还梦见中世纪的黄金与富庶,梦见涂着黄油的羊肉和松枝火把,一切都是那样安逸、舒适与美好……”。由此可见洛克当时的香格里拉之旅,大部分都是在木里完成的。

洛克称木里是“上帝浏览的花园”,稻城亚丁,今天之所以这样有名,最初的发现者和表现者便是洛克,当年他骑马和步行,沿着江河与山径到达这里,撰写了发现的报道,最后再由英国作家演毕成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最后形成了香格里拉旋风,风靡全球。很多人记住了香格里拉,却没有记住“上帝浏览的花园”,我们在这里静静地感受自然之美。千百年来,木里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出门望青山,低头见绿水;我们此行,确实也感受到了他称之为花园的美丽地方,时隔半个多世纪,道路依然艰辛。现在为了开发这一地事,准备大规模地修建景区公路,70多年后的今天,一条蜿蜒曲折、风景优美的旅游环线——泸(沽湖)亚(丁)路飘曳在了中国西部的祟山峻岭中。“泸亚路”位于横断山脉的边缘,这里平均海拔在3800米左右,昼夜温差达20多摄氏度,被公路专家称为“四川的青藏天路”,其难、艰、苦不言而喻。

“泸亚路”起于盐源县泸沽湖镇,终于甘孜州稻城县亚丁乡,由东南向西北先后穿越盐源、木里、稻城三县,全长255.805公里,凉山州境内233.405公里,而木里县就有190公里。随着泸亚路的修建,意味着真正的大香格里拉环线从此贯通,意味着“洛克路”不再是探险家的专利,意味着“上帝浏览的花园”中的美景将一一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我们一路上在回忆洛克当年的著述,一面向当地老乡打听洛克的故事,时隔久远,鲜有人能描绘多年前的情形,好在泸亚路也基本是在原来的马道上扩建,我们基本沿着当年的轨迹在行走。离开利家咀,我们仍然在山区里穿行,海拔越来越高,两旁全是冷杉和云南松组成的森林,松萝密布,野花盛开。我们要翻越一座海拔4004米的巴丹拉姆神山,这是当地的一座神山。下山后,是一个小镇瓦厂,是一个很偏远的行政机构。这里是木里大寺附近唯一的给养借给处,离开这里,方圆数十公里内就没有商店和饭馆了,我们在这里就餐,然后起程前往木里大寺。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海拔4004米的巴丹拉姆神山 | 刘乾坤


接近木里,需要穿过从森林中辟出的盘山公路。洛克在1925年第4期美国《国家地理》的报道中写道:“我们在陡峭的冷杉树里往下走,低矮的树木是杜鹃花,地衣植物是苔藓,裹着树干,覆盖着巨大的石砾,一切宁静无声。小路往下通过伸向深谷的一个山嘴,峡谷里流着的正是木里河,左边,一座高大的山脉,顶峰是完整的锥形火山遗迹,由此证明这里发生过巨大的地壳隆起。”我们此时正在木里河的旁边行走,惭惭地村庄开始消失,出现了洛克笔下的景致。2009年我到达这一带时是7月,没能见到丛林中的杜鹃,2010年4月,我看到了冷杉与云杉丛中盛开的杜鹃。夏天,这里鲜花满地,秋天则是枫红桔黄的世界,唯有冬季,因为大雪封山,我们很难抵达。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冷杉与云杉丛中盛开的杜鹃 | 刘乾坤


木里大寺,是木里三大寺之一,曾是康巴藏区规模最大的黄教喇嘛寺庙之一,在藏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去往木里大寺的路比昨天还要险峻,路在山上呈S形,山路很窄,仅容一车单向通过,如遇对向来车,而又没有避让的地方,车上的人只有大眼瞪小眼。车队在山路上小心行驶,前方的车通过,卷起满天尘土,完全看不清路况,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得拉大距离,减速行驶。开车的杨师说灰尘还好,一遇上连续下雨,这里道路一片泥泞,车很容易打滑,周围又是陡崖,不时有飞石滑落,稍不注意就会出事故。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我们驾着越野车也如此辛苦,当年的洛克真的是超乎常人 | 刘乾坤


当年的木里是由木里土司所统治,那个年代是怎样,我们再度回到洛克笔下的世界:“据说木里土司始于满清,有名的雍正皇帝1723年登基得到呈奏,说他们打仗英勇,于是封给他们永远统沿木里的大权。木里土司管辖9000平方英里的领土,比我们美国的马萨诸塞州面积稍小,但是只有220000顺服的臣民。 “……王国有十八个喇嘛寺庙,三个大的,十五个小的。仅次于木里喇嘛寺庙的是北面直线路度约十八英里的瓦尔寨大寺,有270个喇嘛,第三大寺是康坞大寺,木里的东南方,大约25英里的距离,有30个喇嘛。”

一下车,便闻到阵阵酥油香,寺庙庄严而安静。现在木里大寺的规模已不复往昔,正殿周围很多残垣断壁,那是前木里大寺被毁坏后而留下的。现在我们看到大寺是1982年由国家拨款在原址上中重建恢复至现状的。木里大寺的修筑,从公元1656年至1958年,历时三百多年的不断扩建、维修,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八万余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体。寺院规模日趋隆盛,佛殿林立,僧舍栉比,而且宝相庄严、僧人云集、名僧辈出、佛事兴隆,即有显宗学院,又有密宗讲修部,遂成显密双备之寺。由此木里大寺名闻遐迩,盛极一时。金碧辉煌的殿堂,错落有致的僧舍,高大坚厚的白色围墙,四面有大门,八方有小巷,常住喇嘛近千人,真是到了“骑马关山门,十里闻香板”的辉煌。成了名扬国内外的“木里喇嘛王国”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是康藏地区较大的黄教寺院之一。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复建后的木里大寺 | 刘乾坤


我们的到来打破这寺庙原有的宁静,三三两两的喇嘛进入我们的视线,见我们的镜头对着他们,有点腼腆地笑着,有些不好意思的,丢下同伴一溜烟跑了。由于供电设备还未修好,我们便在木里大寺宾馆度过了此行第一个没电的夜晚。点着蜡烛与庙里的一个喇嘛聊天中知道其实寺院就像一所大学,也像一所博物陈列馆,兼容自然科学和社会和科学的内涵,万宝归宗,无所不有,不管你是虔诚的教徒,还有艺术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音乐舞蹈家等,对于每一个客人都展现出它的不同姿容和各自的感觉。小喇嘛告诉我,在寺院学完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至少需要13年,香根活佛也不例外,都要经过这一过程。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一位小喇嘛 | 刘乾坤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摄影:刘乾坤

每天早上的6点半是喇嘛们诵经时段,我们很荣幸地被允许可以进入大殿拍照,每天早上的诵经时间是不允许外人进入大殿打扰的。坐在大殿看着庄严的佛像,听着喇嘛的念诵,看着他们专心的表情,闻着酥油的香味,一切是这样的神圣而庄重,让我不忍出声走动打扰。昨天同我聊天的喇嘛也在专心的背诵着经文,听着喇嘛们整齐的诵经声一会,我便退出了大殿,来到大寺的遗址,抚摸旧日的断壁,倾听着喇嘛们的颂经。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虔诚诵经的喇嘛 | 刘乾坤


这里的僧人都过着简约的生活,到大殿朝圣,随喜功德,没有外界一些佛教寺院的价码。大多数僧人们对于外界的到来有着天生的腼腆。晨课之后,我们看到了罕见的一幕,小商贩在这个时候陆续到来,摆上菜摊。藏传佛教的僧人都是自己做饭,没有食堂,下课之后,僧人们开始自己来挑选自己所需的菜蔬——多为大白菜、土豆、卷心菜……这种菜市可能只有木里大寺才会存在!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买菜的僧人们 | 刘乾坤

管理图书馆的扎西尼玛给我们介绍木里大寺的历史,然后还带我们到寺庙外的一处小院,说这里就是木里大寺活佛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他给我们介绍了不少洛克的情况,小院外的菜地原来是马棚子,洛克到达的第一晚上,寺管会偏处主任说,当年木里大寺活佛的弟弟还健在,叫甲央巴丁。这简直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我们次日告别木里大寺,直奔木里县城清晨的炊烟还没有完全散去,颂经声还在山谷回荡,我们一行踏上了前往木里的路。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木里大寺活佛小时候生活的小院 | 刘乾坤


洛克当年从木里大寺出发,到达了今天著名的旅游圣地——稻城亚丁,从木里大寺下山,要途经豹子坪,在这里倒一个回头弯向西,到达查布朗,这是一个很宁静与外界远隔的村落,景观优美,然后前行是麦日乡,亚丁就在前面了。这一行是充满未知的一种探险,因为没有外界的车在这里面通行,你遇上最多的就是当地的货车和拖拉机,然后就是狗和牛。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僧人们正在给这家拖拉机开光 | 刘乾坤


这条路在今天对于外界来说,仍然是隐秘的所在,我们一般都是经由318国道在理塘分路抵达亚丁,而这一条却更为梦幻,值得探险与寻访。我们此行的追寻还要前往洛克当年住过的康坞大寺和长海子。


康坞大寺与木里大寺一样,隶属于木里大寺活佛,也是格鲁派寺院,寺院虽小,却依山傍水,寺院不远有一个长长的湖泊,当地人称为长海子。长海子也叫寸冬海子,是木里最大的高山湖泊,它正好位于康坞牧场的范围之内。车子拐入岔路不久,经过路边的几个小牧场,就能远远地眺望长海子。海子四面环山,山上森林茂密。我们到达的时候,海子水面寂静如镜倒映着群山,真的是水天一色,一阵风吹过,吹皱了水面,吹散了倒影,水面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让我心中的涟漪不肯停歇。山上各色不起眼的野花竞相开放,在这高海拔的山地上也不放弃绽放它们的美丽,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祥和,不失为一处不染纤尘的方外净土。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康坞大寺 | 刘乾坤


长海子的“浮岛”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拥有无数“浮岛”,是长海子的一大特点。 所谓“浮岛”,就是湖水中漂浮着的一个个草甸。与其它湿地草甸不同的是,湿地草甸是固定生长,而长海子的草甸是漂浮移动的。有的单独成块,有的几块连成一片,如同漂浮在汪洋中的陆地板块。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风向变化,草甸受不同方向的风力作用,慢慢漂移。蔚蓝的湖水,像一个大的花篮,将绿草茵茵的“浮岛”揽入其中,盛满绝美绮丽动人心魄的风光。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长海子的“浮岛”| 刘乾坤

一眼望去,绽放的鲜花与天相接,汇成海洋。轻轻地踏上已渐枯黄的草地,将手轻放在草甸上,仿佛能感受到大地母亲强健的心跳。蓝天、高原、草甸、海子、风、水、宁静、和谐、安详,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切是那样的惬意,几只鸟儿被我们惊起,突然从草丛里跃起,扑棱棱地飞向天边……清脆悦耳的鸟鸣,一声胜过一声,如同山后面康坞大寺里的钟声,心也随之而去……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鲜花与天相接,汇成海洋 | 刘乾坤


由于行程时间有限,我们没能拜谒瓦尔寨大寺,前往木里县城寻找甲央巴丁老人。老人已近九十高龄,面容和善,面色红润,很健康。他住在女儿家,对于木里大寺下的老属来说,这样的年龄显得很遥远。当我们问及洛克的情形时,老人笑呵呵地说:“那个时候我才五岁,洛克手上满是长毛,他拿出一把粮给我吃。他就住在我家门外的马棚子里,第二天才到寺庙里面……”我问他你还记得糖好吃吗?老人笑得更开心了:“好吃,好吃!”对于大山里的小孩,在那个年代能吃上糖果,那种记忆估计是终身难忘。



木里大寺:遥远的朝圣之地

甲央巴丁老人 | 刘乾坤


洛克故去了几十年,关于他的故事,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传,一个人的学识与执著,成就了一种探险与追寻的生活方式,重走洛克路,无论是徒步还是自驾,在今天的中国西南地区,都是一种极有挑战精神的户外高地。然而,洛克走过太多地方,而且极偏远,还有很多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再度追寻。此时,我正在准备再一次地行走。


撰文|刘乾坤

摄影|刘乾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瓦尔   亚丁   洛克   香格里拉   冷杉   草甸   活佛   喇嘛   僧人   大殿   寺院   寺庙   乾坤   海子   遥远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